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4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包括两个门字型钢柱并行排布构成的外框架,连接在外框架的两个门字型钢柱之间、且位于门字型钢柱的两侧边的上横梁和下横梁,设置在外框架内、且相对布设的左箱体和右箱体,相对布设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两侧顶部、且位于左箱体与右箱体的顶部结合处的两个铰接耳,一一对应贯穿铰接耳设置、用于将左箱体和右箱体的顶部铰接的铰接杆,与铰接杆连接、且呈门字型的吊具,固定在外框架的两侧边内顶部与上横梁之间的上导向组件,固定在外框架的两侧边内底部与下横梁之间的下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左箱体上、用于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下部贴合后锁定左箱体和右箱体的锁紧组件。

A concrete quick discharge ho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注
,尤其是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装卸料斗通常为方箱形和圆锥箱体,其下端呈倒梯形,底端的挡板铰接在一侧;当卸料斗被起重机吊到混凝土需求处,通过打开挡板,使混凝土泄漏至所需处。目前,现有的混凝土装卸料斗由于方形或圆形的料斗结构下口窄小,其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易使混凝土浆托住,需人工敲打方能落下;第二,边角或周圈易使混凝土浆粘挂住,经常用工人进行清理,费工费力;第三,遇到定位浇灌,如灌桩等,该料斗晃动量较大,难以达到精确定位。与此同时,市面上也有用于运输混凝土的自动卸料的料斗,但其均采用液压开合卸料,这种开合方式,卸料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料卸料,故障率高,且成本较高。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高效率的卸料料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包括两个门字型钢柱并行排布构成的外框架,连接在外框架的两个门字型钢柱之间、且位于门字型钢柱的两侧边的上横梁和下横梁,设置在外框架内、且相对布设的左箱体和右箱体,相对布设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两侧顶部、且位于左箱体与右箱体的顶部结合处的两个铰接耳,一一对应贯穿铰接耳设置、用于将左箱体和右箱体的顶部铰接的铰接杆,与铰接杆连接、且呈门字型的吊具,固定在外框架的两侧边内顶部与上横梁之间的上导向组件,固定在外框架的两侧边内底部与下横梁之间的下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左箱体上、用于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下部贴合后锁定左箱体和右箱体的锁紧组件。进一步地,所述上导向组件包括一端固定在外框架的其中之一的门字型钢柱的侧边内顶部的第一导向横梁,一端固定在外框架的另一门字型钢柱的侧边内顶部的第二导向横梁,连接在第一导向横梁的另一端与上横梁之间的第二导向立柱,以及连接在第二导向横梁的另一端与上横梁之间的第一导向立柱;所述第一导向立柱与第二导向立柱相对布设在铰接杆的两侧、用于向铰接杆提供上下移动的导向。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左箱体的侧边下部的第一滑轮,设置在右箱体的侧边下部的第二滑轮,顶部固定在下横梁上、且底部与外框架上连接、用于第一滑轮导向的第一槽钢轨道,以及顶部固定在下横梁上、且底部与外框架上连接、用于第二滑轮导向的第二槽钢轨道;所述第一槽钢轨道与第二槽钢轨道相对布设、且共同构成八字型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左箱体的任一侧边上的锁紧杆铰接柱,铰接在所述锁紧杆铰接柱上、用于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下部贴合后一端扣在第一滑轮上的L型锁紧杆,连接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两侧边的L型锁紧杆的另一端之间的联动杆,一端垂直固定在左箱体上的锁紧安装柱,以及顶部与锁紧安装柱的另一端铰接、用于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下部贴合后挂在联动杆上的锁紧钩。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还包括设置在外框架的底部的底角钢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巧妙地设置结构相同、且相对布设的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和右箱体的底部采用铰接连接,并且利用上导向组件和下导向组件提供左箱体和右箱体的相对内侧开合控制。另外,本技术通过设置锁紧组件,在左箱体和右箱体的相对下部贴合后实现左箱体和右箱体位置锁定。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机械开合方式,其故障率低、不易漏料,且设备投入成本低廉。本技术有效地消除了电动开启方式的弊端,且卸料操作简便,在混凝土浇注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外框架,2-上横梁,3-下横梁,4-左箱体,5-右箱体,6-吊具,7-第一导向横梁,8-第二导向横梁,9-第一导向立柱,10-第二导向立柱,11-L型锁紧杆,12-联动杆,13-锁紧安装柱,14-锁紧钩,15-底角钢座,16-第一槽钢轨道,17-第二槽钢轨道,18-第一滑轮,19-第二滑轮,20-锁紧杆铰接柱,21-铰接耳,22-铰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该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包括两个门字型钢柱并行排布构成的外框架1,设置在外框架1的底部的底角钢座15,连接在外框架1的两个门字型钢柱之间、且位于门字型钢柱的两侧边的上横梁2和下横梁3,设置在外框架1内、且相对布设的左箱体4和右箱体5,相对布设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两侧顶部、且位于左箱体4与右箱体5的顶部结合处的两个铰接耳21,一一对应贯穿铰接耳21设置、用于将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顶部铰接的铰接杆22,与铰接杆22连接、且呈门字型的吊具6,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侧边内顶部与上横梁2之间的上导向组件,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侧边内底部与下横梁3之间的下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左箱体4上、用于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下部贴合后锁定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锁紧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左箱体4和右箱体5开合导向,巧妙地设置上导向组件和下导向组件。需要说明的是,上导向组件和下导向组件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组,以其中一组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上导向组件包括一端固定在外框架1的其中之一的门字型钢柱的侧边内顶部的第一导向横梁7,一端固定在外框架1的另一门字型钢柱的侧边内顶部的第二导向横梁8,连接在第一导向横梁7的另一端与上横梁2之间的第二导向立柱10,以及连接在第二导向横梁8的另一端与上横梁2之间的第一导向立柱9。第一导向立柱9与第二导向立柱10相对布设在铰接杆22的两侧、用于向铰接杆22提供上下移动的导向。另外,该下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左箱体4的侧边下部的第一滑轮18,设置在右箱体5的侧边下部的第二滑轮19,顶部固定在下横梁3上、且底部与外框架1上连接、用于第一滑轮18导向的第一槽钢轨道16,以及顶部固定在下横梁3上、且底部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门字型钢柱并行排布构成的外框架(1),连接在外框架(1)的两个门字型钢柱之间、且位于门字型钢柱的两侧边的上横梁(2)和下横梁(3),设置在外框架(1)内、且相对布设的左箱体(4)和右箱体(5),相对布设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两侧顶部、且位于左箱体(4)与右箱体(5)的顶部结合处的两个铰接耳(21),一一对应贯穿铰接耳(21)设置、用于将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顶部铰接的铰接杆(22),与铰接杆(22)连接、且呈门字型的吊具(6),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侧边内顶部与上横梁(2)之间的上导向组件,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侧边内底部与下横梁(3)之间的下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左箱体(4)上、用于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下部贴合后锁定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锁紧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门字型钢柱并行排布构成的外框架(1),连接在外框架(1)的两个门字型钢柱之间、且位于门字型钢柱的两侧边的上横梁(2)和下横梁(3),设置在外框架(1)内、且相对布设的左箱体(4)和右箱体(5),相对布设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两侧顶部、且位于左箱体(4)与右箱体(5)的顶部结合处的两个铰接耳(21),一一对应贯穿铰接耳(21)设置、用于将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顶部铰接的铰接杆(22),与铰接杆(22)连接、且呈门字型的吊具(6),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侧边内顶部与上横梁(2)之间的上导向组件,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侧边内底部与下横梁(3)之间的下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左箱体(4)上、用于在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下部贴合后锁定左箱体(4)和右箱体(5)的锁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快速卸料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组件包括一端固定在外框架(1)的其中之一的门字型钢柱的侧边内顶部的第一导向横梁(7),一端固定在外框架(1)的另一门字型钢柱的侧边内顶部的第二导向横梁(8),连接在第一导向横梁(7)的另一端与上横梁(2)之间的第二导向立柱(10),以及连接在第二导向横梁(8)的另一端与上横梁(2)之间的第一导向立柱(9);所述第一导向立柱(9)与第二导向立柱(10)相对布设在铰接杆(22)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贤明武勇苏爱东杨涛张冬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德禄江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