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0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包括中空承载管、贴合于中空承载管的内壁的弹性防腐层以及填充于中空承载管内的流体介质,所述中空承载管的两端均闭合。与传统的钢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流体加劲结构重量更轻,承载力更强,抗震能力更好,节省建筑耗材。

A kind of fluid stiffening structure used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家提倡现代装配式技术的应用,带动建筑各方面的技术革新,各项技术的开展都本着国家政策方向发展和创新。建国初期自今,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是人们基本住房环境的保障。在抗震方面采用“抗”和“防”及构造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基本理念。传统的建筑结构基本材料包括钢结构,但现有的钢结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仍表现出承载强度较低、耗材大而重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与传统的钢结构相比,本技术的流体加劲结构重量更轻,承载力更强,抗震能力更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包括中空承载管、贴合于中空承载管的内壁的弹性防腐层以及填充于中空承载管内的流体介质,所述中空承载管的两端均闭合。优选的,所述中空承载管为钢管,所述弹性防腐层为聚氨酯弹性塑料层。优选的,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分别用于封闭中空承载管的两端的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优选的,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桩尖机构,所述桩尖机构与所述第一封板或第二封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桩尖机构包括过渡板以及与过渡板连接的桩尖主体,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一封板或第二封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桩尖主体呈圆锥型、平底十字型、尖底十字型、锯齿十字型、四棱锥型或六棱锥型。优选的,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空承载管的外壁的剪力环。优选的,所述中空承载管的外壁设置有抗氧化涂层,所述抗氧化涂层为环氧树脂涂层。优选的,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中空承载管的外壁的混凝土层。优选的,所述中空承载管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相邻的两根中空承载管之间通过所述混凝土层间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结构简单,在中空承载管的内壁贴合弹性防腐层,再向中空承载管内填满流体介质然后使中空承载管整体处于密闭状态,由于流体介质具有不可压缩性,在密闭的中空承载管内,流体介质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力增值后,此压力增值瞬时间传至流体介质的各点,在外力作用下中空承载管处于空间三维受力状态,即外力的轴向作用压力、流体介质作用于中空承载管的内壁的压力以及中空承载管的管壁自身的约束力,使中空承载管强度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提高流体加劲结构的承载力,流体介质的不可压缩性可提高流体加劲结构的稳定性,设置的弹性防腐层既能防止流体介质由中空承载管的内壁向外腐蚀而损坏,又能起缓冲作用,防止因中空承载管内的温度过高导致流体介质作用于中空承载管的压力增大而炸裂;与传统的钢结构相比,本技术的流体加劲结构重量更轻,承载力更强,抗震能力更好,节省建筑耗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C的剖面图。附图标记为:1、中空承载管;2、弹性防腐层;3、流体介质;4、第一封板;5、第二封板;6、桩尖机构;61、过渡板;62、桩尖主体;7、剪力环;8、抗氧化涂层;9、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包括中空承载管1、贴合于中空承载管1的内壁的弹性防腐层2以及填充于中空承载管1内的流体介质3,所述中空承载管1的两端均闭合。该流体加劲结构的结构简单,在中空承载管1的内壁贴合弹性防腐层2,再向中空承载管1内填满流体介质3,然后使中空承载管1整体处于密闭状态,由于流体介质3具有不可压缩性,在密闭的中空承载管1内,流体介质3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力增值后,此压力增值瞬时传至流体介质3的各点,在外力作用下中空承载管1处于空间三维受力状态,即外力的轴向作用压力、流体介质3作用于中空承载管1的内壁的压力以及中空承载管1的管壁自身的约束力,使中空承载管1强度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提高流体加劲结构的承载力,流体介质3的不可压缩性可提高流体加劲结构的稳定性,设置的弹性防腐层2既能防止流体介质3由中空承载管1的内壁向外腐蚀而损坏,又能起缓冲作用,防止因中空承载管1内的温度过高导致流体介质3作用于中空承载管1的压力增大而炸裂;与传统的钢结构相比,本技术的流体加劲结构重量更轻,承载力更强,抗震能力更好,节省建筑耗材。优选的,所述流体介质3为液体介质、膏体介质或流沙介质,更优选的,所述流体介质3为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承载管1为钢管,所述弹性防腐层2为聚氨酯弹性塑料层。采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钢管作为中空承载管1,其具有致密性避免流体介质3泄漏,且力学性能较强、延性好,更有利于结合流体介质3以增加流体加劲结构的抗震潜力和抗倒塌能力;与相同管径和长度的传统钢结构相比,本技术的钢管与流体介质3的共同作用下可提高20-35%的承载力;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由碳素钢、不锈钢或高强钢制成。聚氨酯弹性塑料层采用的聚氨酯弹性塑料为市面有售的弹性防腐材料,其既能防止流体介质3由中空承载管1的内壁向外腐蚀而损坏,又能起缓冲作用,防止因中空承载管1内的温度过高导致流体介质3作用于中空承载管1的压力增大而炸裂,在此仅作为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分别用于封闭中空承载管1的两端的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优选地,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均为钢板,所述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分别焊接于中空承载管1的两端,从而使中空承载管1达到密闭状态以充分发挥流体介质3的作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桩尖机构6,所述桩尖机构6与所述第一封板4或第二封板5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传统的工程桩相比,本实施例的流体加劲结构承载力更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桩尖机构6包括过渡板61以及与过渡板61连接的桩尖主体62,所述过渡板61与所述第一封板4或第二封板5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封板4或第二封板5与桩尖机构6连接的可靠性以及避免与过渡板61连接的第一封板4或第二封板5受局部承压破损。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板61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封板5焊接,过渡板61的另一面与所述桩尖主体62焊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桩尖主体62呈圆锥型、平底十字型、尖底十字型、锯齿十字型、四棱锥型或六棱锥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本技术的流体加劲结构植入地下。优选的,所述桩尖主体62呈圆锥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承载管、贴合于中空承载管的内壁的弹性防腐层以及填充于中空承载管内的流体介质,所述中空承载管的两端均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承载管、贴合于中空承载管的内壁的弹性防腐层以及填充于中空承载管内的流体介质,所述中空承载管的两端均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承载管为钢管,所述弹性防腐层为聚氨酯弹性塑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分别用于封闭中空承载管的两端的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加劲结构还包括桩尖机构,所述桩尖机构与所述第一封板或第二封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流体加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尖机构包括过渡板以及与过渡板连接的桩尖主体,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一封板或第二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丁超邓玉娇罗成松林炎锋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