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由于钢结构的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接、螺栓或铆钉等连接方式,因此抗震能力较差,在地震多发地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采用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即在钢结构建筑内设置减震结构,现有的减震结构大多采用弹簧减震,但是,弹簧减震存在着以下缺陷:弹簧在安装后始终处于承受压力的状态,当长时间受压后,弹簧会产生不可逆的永久形变,而使弹簧的弹力降低,进而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结构减震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包括竖向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定位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正上方,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定位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面开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槽口边沿上铰接有活动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面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槽中,第二支撑柱的底面边缘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上下相对应,且固定块的底面与活动块的顶面相接触,在所述固定块的底面上和活动块的顶面上分别开有沉孔,两沉孔对合形成安装有定位杆的安装腔,在所述凸块与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处于原状的弹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定位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面开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槽口边沿上铰接有活动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面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槽中,第二支撑柱的底面边缘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上下相对应,且固定块的底面与活动块的顶面相接触,在所述固定块的底面上和活动块的顶面上分别开有沉孔,两沉孔对合形成安装有定位杆的安装腔,在所述凸块与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设有若干个处于原状的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底面为下凸/上凹弧形面,所述活动块的顶面为下凹/上凸弧形面,所述下凸/上凹弧形面与下凹/上凸弧形面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宝权,王小艳,杨树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