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0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包括斜墙本体,所述斜墙本体的外表面固定铺设若干导向件,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导向件左右相邻,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相互正对;所述导向件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端的承台、铰接在底板上端的光板,所述光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之间,位于上方的导向件的光板,搭设在位于下方的导向件的承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沿斜墙表面的纹路汇集流动、不利于排水的问题,实现提高斜墙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斜墙下方集中汇聚的目的。

Super thick reinforced concrete inclined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
技术介绍
斜墙是指建筑工程中在建筑物外侧修建的倾斜的、防渗水的墙体,现有技术中,斜墙一般整体现浇而成,斜面相对平整,人们希望雨水或其余杂物等掉落至斜墙上时能够沿着平整的斜面快速下滑到底。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斜墙处于倾斜状态,混凝土在凝固前受重力影响难免不同程度的下滑,在现浇混凝土表面形成各种朝向不同的流动路径,这就导致斜墙凝固后在表面形成各种弯曲的或歪斜的纹路,这些纹路虽然深度很浅,但是会对从斜墙上方来的水流产生不利的引导,使得水流无法直接快速的向下流动。特别是当降雨量较大时,上方的雨水沿斜墙表面的纹路不断汇集流动,使得上方雨水朝向斜墙下方的几处位置集中汇聚,十分不利于排水泄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沿斜墙表面的纹路汇集流动、不利于排水的问题,实现提高斜墙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斜墙下方集中汇聚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包括斜墙本体,所述斜墙本体的外表面固定铺设若干导向件,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导向件左右相邻,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相互正对;所述导向件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端的承台、铰接在底板上端的光板,所述光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之间,位于上方的导向件的光板,搭设在位于下方的导向件的承台上。针对现有技术中雨水沿斜墙表面的纹路汇集流动、不利于排水的问题,本技术提出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在斜墙本体的外表面固定铺设若干导向件,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导向件左右相邻,即是同排的导向件彼此相邻,以减小彼此之间的间隙。沿着斜墙本体各排的导向件上下方向上也依次分布,且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相互正对,所以在斜墙表面,若干导向件完全规则的进行排布。导向件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端的承台、铰接在底板上端的光板,光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弹性件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当有重物落在光板上时通过弹性件进行缓冲。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之间,位于上方的导向件的光板,搭设在位于下方的导向件的承台上,因此当雨水从上方流下时,从最上方一排的光板上向下流动,由于光板表面光滑且不具有现浇混凝土的纹路,因此不会对雨水进行不必要的引导,雨水从上方的光板上向下流动,流动至该光板端部时,滴落至下排的光板上,多排的光板形成阶梯状的层叠结构,使得雨水能够沿着光板逐层向下流淌。同时,相邻的两层光板之间由于具有一个台阶,因此能够通过该台阶利用重力对雨水加速做功,减少雨水与光板之间的摩擦,减少动能损耗,从而有利于雨水快速的流淌至斜墙底部。本结构使用时,当遇到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上方的雨水能够在各光板表面均匀的分布流动,不会出现雨水沿斜墙表面的纹路汇集流动的问题,因此雨水不会在斜墙底部集中汇聚,从而实现提高斜墙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斜墙下方集中汇聚的目的。所述承台为方形的框架,所述光板通过转动连接在框架两侧壁的转轴进行铰接。方形的框架内部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转轴,光板固定在转轴上,进而使得光板能够进行转动,实现光板相对底板的铰接。通过方向的框架还能够为光板向上的转动进行限位,光板转动至框架顶边时则不能继续转动,从而避免光板过度翻转的现象发生。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设置凸台,所述凸台的上表面平行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凸台的高度等于所述承台的高度,所述光板的宽度等于两个凸台之间的间距。对于左右相邻的两个导向件而言,其凸台也相邻,进而减小左右相邻的两块光板之间的间隙。对于本申请而言,由于有光板的存在,雨水在光板表面受重力作用且无其它导向的纹路,因此能够直接向下流动,不会主动朝向侧面流动进入该间隙内,不过在遇到风力较大等外力作用的特殊情况时,仍然有可能被风吹至侧面进入相邻两块光板之间的间隙内,本方案通过凸台的设置即是尽可能的减小这种情况下的影响,即使水被吹至凸台上,也能够在凸台上向下流动,减少雨水的积存量。同时,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有少量雨水进入相邻两个凸台之间的缝隙内,由于导向件上下正对,因此该缝隙也是上下正对构成一条连续的排水通道,所以也能够确保雨水在该缝隙内连续流淌至斜墙本体底部。所述光板为带断桥铝合金框架的中空玻璃板。带断桥铝合金框架的中空玻璃板具有优良的隔音降噪能力,在雨水打落在表面时能够降低噪音污染。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拉簧将光板始终下拉,使得光板端部始终抵拢在承台上,确保相邻两个导向件之间的稳定与贴合,确保雨水自上而下流动的连续性。所述斜墙本体外依次设置15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2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膜附加层;所述导向件位于聚氨酯防水涂膜附加层外。聚氨酯防水涂膜附加层用于提高斜墙本体的防水能力,水泥砂浆找平层用于确保斜墙本体表面平整,同时便于导向件通过锚钉等固定结构插入其中进行安装。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现浇斜墙本体,待斜墙本体凝固后,在其外表面依次涂覆15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2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膜附加层;(b)自下而上逐排将导向件固定在斜墙本体外,使得导向件铺满斜墙本体的外表面;其中固定上排导向件时,拉起上排导向件的光板,定位并固定上排导向件,再放松上排导向件,使得上排导向件的光板搭在下排导向件的承台上;(c)对相邻两个导向件之间进行填缝。所述导向件通过打入锚钉的方式固定在斜墙本体上。上排导向件的光板端部涂抹结构胶后再搭在下排导向件的承台上。使得光板端部与下方承台之间进行粘接,提高本技术的整体稳定性。相邻两个导向件之间通过结构胶填缝。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不会对雨水进行不必要的引导,雨水从上方的光板上向下流动,流动至该光板端部时,滴落至下排的光板上,多排的光板形成阶梯状的层叠结构,使得雨水能够沿着光板逐层向下流淌。同时,相邻的两层光板之间由于具有一个台阶,因此能够通过该台阶利用重力对雨水加速做功,减少雨水与光板之间的摩擦,减少动能损耗,从而有利于雨水快速的流淌至斜墙底部。本结构使用时,当遇到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上方的雨水能够在各光板表面均匀的分布流动,不会出现雨水沿斜墙表面的纹路汇集流动的问题,因此雨水不会在斜墙底部集中汇聚,从而实现提高斜墙的排水能力,避免雨水在斜墙下方集中汇聚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斜墙本体,2-导向件,201-底板,202-承台,203-光板,204-凸台,3-弹性件,4-水泥砂浆找平层,5-聚氨酯防水涂膜附加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包括斜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墙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铺设若干导向件(2),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导向件(2)左右相邻,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2)相互正对;所述导向件(2)包括底板(201)、固定在底板(201)上端的承台(202)、铰接在底板(201)上端的光板(203),所述光板(203)的下表面与底板(201)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3)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2)之间,位于上方的导向件(2)的光板(203),搭设在位于下方的导向件(2)的承台(20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包括斜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墙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铺设若干导向件(2),处于相同水平高度的导向件(2)左右相邻,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2)相互正对;所述导向件(2)包括底板(201)、固定在底板(201)上端的承台(202)、铰接在底板(201)上端的光板(203),所述光板(203)的下表面与底板(201)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3)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导向件(2)之间,位于上方的导向件(2)的光板(203),搭设在位于下方的导向件(2)的承台(2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厚钢筋混凝土斜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202)为方形的框架,所述光板(203)通过转动连接在框架两侧壁的转轴进行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耀宋闯寇春武寇世军唐建邓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