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63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路面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沙滤层、隔水层和基础层,路面的积水从透水混凝土层渗入到沙滤层,沙滤层能够暂存积水并从相邻的两个阻挡块之间的间隙排放至围挡结构外侧的种植土中,隔水层则是用于防止积水直接从沙滤层渗透至基础层,确保基础层不会在雨水天气中积累过多的水分而导致基础层沉降,且沙滤层和相邻的两个阻挡块之间的间隙可确保路面的积水仍然能够有效地被排放,避免路面积水。

Pervious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夏季多雨的华南地区,为了解决雨天地面积水或排水不畅的问题,现有的人行道或部分机动车道会铺设透水砖,雨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透水砖渗透至地下。然而,当大量的雨水渗透至透水砖下方的地基,会造成该地基松动沉降,进而导致路面下沉、透水砖松动。因此现有的透水人行道或透水机动车道需要频繁地施工维护才能够解决地基沉降而导致路面下沉的问题,对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透水路面的地基渗入过多的积水而导致路面沉降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围挡结构和路面本体,所述围挡结构设于所述路面本体的两侧,所述围挡结构还包括多个阻挡块,相邻的两个阻挡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路面本体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沙滤层、隔水层和基础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骨料的粒径为64~68mm,所述基础层的侧边连接于所述阻挡块的侧壁。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上方还铺设有罩面层。作为优选的,所述罩面层采用双丙聚氨酯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所述围挡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基础层相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支撑座和路面本体形成凹槽,所述阻挡块的底端嵌设于所述凹槽。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面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隔水层的顶面的设置高度。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位于所述阻挡块和支撑座之间。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为75~85mm。作为优选的,所述沙滤层的厚度为28~35mm。本技术的透水路面结构,其路面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沙滤层、隔水层和基础层,路面的积水从透水混凝土层渗入到沙滤层,沙滤层能够暂存积水并从相邻的两个阻挡块之间的间隙排放至围挡结构外侧的种植土中,隔水层则是用于防止积水直接从沙滤层渗透至基础层,确保基础层不会在雨水天气中积累过多的水分而导致基础层沉降,且沙滤层和相邻的两个阻挡块之间的间隙可确保路面的积水仍然能够有效地被排放,避免路面积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透水路面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透水路面结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座;11、水泥砂浆层;2、阻挡块;3、凹槽;4、罩面层;5、透水混凝土层;6、沙滤层;7、隔水层;8、种植土;9、基础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透水路面结构,包括围挡结构和路面本体,围挡结构设于路面本体的两侧。围挡结构还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阻挡块2,相邻的两个阻挡块2之间具有间隙。路面本体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5、沙滤层6、隔水层7和基础层9,透水混凝土层5中的骨料的粒径为64~68mm,这使得透水混凝土层5能够允许路面的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经透水混凝土层5渗透至沙滤层6,沙滤层6的侧边连通于上述间隙,基础层9的侧边连接于阻挡块2的侧壁,因此路面积水能够从沙滤层6经间隙排出至围挡结构的外侧的种植土8中,确保路面(即透水混凝土层5的顶面)的积水能够顺利地被排放。而且,隔水层7可防止沙滤层6中的积水渗透至基础层9而导致基础层9发生沉降。本技术的透水路面结构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排出路面的积水,还能够防止积水渗透至基础层9而导致基础层9沉降,大幅延长了该结构的维护周期,降低了维护成本。优选的,透水混凝土层5的厚度为75~85mm,沙滤层6的厚度为28~35mm。为了防止透水混凝土层5中的孔隙在长时间使用后被堵塞,透水混凝土层5的上方还铺设有采用双丙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罩面层4,以增强透水混凝土层5的耐久性和美观性。进一步的,围挡结构还包括与基础层9相连接的支撑座1,支撑座1的横截面呈L形,支撑座1和路面本体形成凹槽3,阻挡块2的底端嵌设于凹槽3。支撑座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阻挡块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因此该支撑座1能够防止围挡结构沉降。优选的,支撑座1的顶面的设置高度低于隔水层7的顶面的设置高度,这使得隔水层7上方的积水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放至支撑座1的顶面,而支撑座1设在路面本体的两侧,所以支撑座1还可将积水引导至离路面本体更远的种植土8中,进一步避免基础层9的下方积水而导致基础层9沉降。凹槽3的底壁上设有水泥砂浆层11,水泥砂浆层11位于阻挡块2和支撑座1之间,水泥砂浆层11起到粘结和防水的作用,确保阻挡块2稳固地嵌设于支撑座1的凹槽3内。本技术的透水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S1、施工出两列相互平行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开设有凹槽3,在凹槽3中嵌入多个并列设置的阻挡块2,且相邻的阻挡块2之间留有间隙;步骤S2、在两列支撑座1之间由下至上依次施工隔水层7、沙滤层6和透水混凝土层5,其中,隔水层7的侧边连接于阻挡块2,沙滤层6的侧边连通于间隙;步骤S3、将液态的色料摊铺在透水混凝土层5的顶面,使色料渗入透水混凝土层5中;步骤S4、待色料凝固后,在透水混凝土层5的顶面施工出罩面层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透水路面结构,其路面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5、沙滤层6、隔水层7和基础层9,路面的积水从透水混凝土层5渗入到沙滤层6,沙滤层6能够暂存积水并从相邻的两个阻挡块2之间的间隙排放至围挡结构外侧的种植土8中,隔水层7则是用于防止积水直接从沙滤层6渗透至基础层9,确保基础层9不会在雨水天气中积累过多的水分而导致基础层9沉降,且沙滤层6和相邻的两个阻挡块2之间的间隙可确保路面的积水仍然能够有效地被排放,避免路面积水。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挡结构和路面本体,所述围挡结构设于所述路面本体的两侧,所述围挡结构还包括多个阻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路面本体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沙滤层、隔水层和基础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骨料的粒径为64~68mm,所述基础层的侧边连接于所述阻挡块的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挡结构和路面本体,所述围挡结构设于所述路面本体的两侧,所述围挡结构还包括多个阻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路面本体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沙滤层、隔水层和基础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的骨料的粒径为64~68mm,所述基础层的侧边连接于所述阻挡块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上方还铺设有罩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层采用双丙聚氨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毅恒朱乙华吴广志余博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花木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