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部件和筒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3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缩部件,其使内筒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地插入外筒中,在该两筒之间,设置有对两者的相对移动进行约束的锁定机构,通过将保持件固定于外筒上,使该保持件的内周面在内筒的外周面滑动的方式,对外筒与内筒的相对移动施加制动力。上述保持件包括制动腔,其设置于内筒的相对一侧,该制动腔应保持在其与内筒的周面之间实现滚动的摩擦体。该制动腔包括锥形面和第1及第2移动端面,该锥形面朝向内筒的压入方向,使制动腔的空间减小,该第1和第2移动端面沿上述压入方向按照适当距离间隔开,与上述锥形面交叉,该制动腔从单侧的截面看基本呈倒梯形。因此,使对内筒沿压入方向的移动的摩擦力保持稳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调整机器、椅子、桌子和床等的支脚的高度的伸缩部件、对该伸缩部件的伸缩动作施加摩擦力的筒状体和设置在该筒状体内部的成形体。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已有的伸缩部件的结构的局部纵向剖面图。该伸缩部100具有JP特公昭62-38967号文献所公开的高度的分级调整机构,其分别用于安装在比如,桌子的支脚的底端,但是,在图1中,为了简化说明,分别在桌子T的内面的角部向下突出设置的上述支脚安装用的螺钉部S直接以螺纹嵌合方式固定于下述螺纹孔21a中,该螺纹孔21a开设于焊接在内筒2的顶端的端盖21的中间部。该伸缩部件100包括外筒3,该外筒3以可滑动的方式嵌合地套于上述内筒2外面。合成树脂形成的底盖31的局部内嵌于该外筒3的底端中。螺钉32从底侧穿过该底盖31的中间部,该螺钉31以螺纹方式与下述螺纹孔34a嵌合,该螺纹孔34a开设于穿入内筒2内部的柱状体33的基部34,上述基部34固定于底盖31的顶面。柱状体33包括直立地设置于基部34的顶侧的直立部35,在该直立部35上沿其纵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以适当间距开设有多个孔状的嵌合部36。在与这些嵌合部36相对的内筒2的内周面,通过螺钉23安装有锁定杆动作机构22。该锁定杆动作机构22包括支架24,该支架24以内筒2的安装面为中间边部,从上方或下方的截面看呈槽形,该支架24中的槽形的开口侧朝向直立部35一侧设置。在该支架24的内部,与嵌合部36嵌合的锁定杆25的中间部以可摆动的方式铰接于图18的前后方向的水平轴26上。图1表示作为锁定杆25底侧一端的爪部25a与一个嵌合部36嵌合的状态。由于作为锁定杆25的另一端的约束部25b与支架24中的在内筒2上安装一侧的内壁面相接触,这样便对该锁定杆25从图1所示的嵌合状态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进行约束,另外由于上述约束部25b与位于图1中的顶侧移动端的滑动件27的局部相接触,可对上述旋转进行约束,由此,保持上述嵌合状态。另外,图1中的锁定杆25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处于下述状态,即因仅仅抵抗对锁定杆25施加与上述反时针方向的压靠力的弹簧28,而被允许的状态。因此,随着使内筒2沿从外筒3拉出的方向移动,即使伸缩部件100作出伸长的动作,锁定杆动作机构22,与内筒2一起相对外筒3上升,与目前嵌合有锁定杆25中的爪部25a的嵌合部36的顶端相接触。随着内筒2的进一步上升,上述锁定杆25抵抗弹簧28的压靠力,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其与嵌合部36的嵌合解除。另外,随着爪部25a到达与上述嵌合部36的顶侧相邻的另一嵌合部36的位置,弹簧28的压靠力使锁定杆2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再次获得锁定杆25与嵌合部36的嵌合状态。按照上述方式,由于上述锁定杆25与多个嵌合部36嵌合,可按照设置嵌合部36的间距,对伸缩部件100的长度进行调整。另外,随着锁定杆动作机构22与内筒一起,越过最上一节的嵌合部36而上升,滑动件27的顶端与在该嵌合部36的上方适当位置,突设于锁定杆动作机构22一侧的控制片37a相接触。该滑动件27将图1中的前后方向的突部27a嵌合于下述长孔24a中,该长孔24a为沿厚度方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开设于支架24中的槽形的端壁中的上下方向的孔,借助控制片37a,沿该长孔24a,将该滑动件27朝向下方下压。下压到长孔24a的底端位置的滑动件27抵抗弹簧28的压靠力,使锁定杆2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位于爪部25a与嵌合部36之间,阻止两者的嵌合。由此,允许内筒2与锁定杆动作机构22一起下降,即沿压入方向的移动。与内筒2一起下降的锁定杆动作机构22通过与突设于最下一节的嵌合部36的下方适当位置的上述控制片37a相同的控制片37b,按照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将上述滑动件27上推,通过该滑动件27,解除锁定杆25的嵌合阻止状态。另外,通过再次使锁定杆动作机构22与内筒2一起上升,锁定杆25与最下一节的嵌合部36嵌合,恢复到原始的图1所示的状态。图2A、2B和2C为用于对已有的伸缩部件中的摩擦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在外筒3的顶端,安装有其内周面与内筒2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筒状的保持件4。该保持件4的内周面将内筒2与外筒3以同心方式保持,并且对内筒2的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摩擦阻力。另外,在保持件4的内周面,沿环周设置有制动腔42,该制动腔42中的与内筒2的外周面相对的面为锥形面41,由密封环形成的摩擦体43嵌入该制动腔42中。如图2A所示,在使内筒2沿从外筒3拉出方向移动时,摩擦体43按照与内筒2保持同步的方式,向上移动,直至与作为制动腔42的顶端位置的顶侧移动端面44(参照图2B和2C)相接触。如图2B所示,在使内筒2沿压入外筒3的方向移动时,摩擦体43按照与内筒2的移动保持同步的方式,朝向制动腔42的底部位置移动,或与锥形面41相接触。通过该接触,摩擦体43夹持于内筒2的外周面与锥形面41之间,被适当压扁,同时实现滚动,通过该滚动,在内筒2沿压入方向的移动时施加适合的摩擦力(制动力),可抑制缩短伸缩部件100的长度时的,内筒2的快速压入方向的移动,在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的JP实公平4-25003号文献中公开了由上述具有锥形面41的制动腔42和摩擦体43形成的制动机构。图3A为表示对柱状体进行约束的约束部的,图1的右向的局部纵向剖面图,图3B为沿图3A中的D-D线的局部剖面图。在内筒2中的沿上下方向按照适当间距间隔开的位置,通过冲压加工从内筒2的外侧朝向内侧突设的约束部29分别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对,并且共计设置有4个约束部29。这些约束部29在与设置有锁定杆动作机构2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内筒2的半圆部分内,将柱状体33中的直立部35压靠固定于该半圆部分的内周面上,由此,抑制了由1颗螺钉32(参照图1)固定的柱状体33的上下方向轴的旋转,将爪部25ba和嵌合部36保持在它们容易嵌合的位置。但是,在上述的已有的伸缩部件100中,由于沿环周设置于保持件4上的制动腔42从相对锥形面41的单侧纵向截面看,呈倒直角三角形状,随着内筒2从图2B所示的状态,沿压入方向进一步移动的动作的进行,如图2C所示,为了使摩擦体43移动到锥形面41中的更下方的下部位置,即移动到制动腔42的尺寸大大小于摩擦体43的直径的位置,发生较大变形,难于实现滚动,从而具有下述危险,即对内筒2沿压入方向的移动施加的摩擦力不稳定。另外,由于约束部29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于内筒2上,这样相对的约束部29与内筒2的内周面之间的半圆状空间的尺寸精度较低,为了增加直立部35在该空间内可自由移动的范围,具有下述危险,即不能对上述的直立部35的旋转进行控制,因内筒2的内周面与直立部35相接触,会产生噪音。再有,在于图1所示的伸缩部件100位于桌子T上的安装状态,对桌子T施加沿其平面方向扭转的转矩的场合,具有下述问题,即内筒2与该桌子T一起旋转,随之,设置于内筒2中的约束部29使柱状体33扭转,桌子T很不稳定。该问题特别是在所谓的单腿桌子T采用该伸缩部件100的场合表现得很显著,由于比如,多数情况是柱状体33的基部34通过底盖31等,固定于地板面上,这样便有在柱状体33上直接作用有上述转矩,发生塑性变形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在于通过按照下述方式形成制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部件,其包括: 外筒; 内筒,其以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地插入该外筒内; 锁定机构,其设置于上述外筒和内筒之间,对两者的相互移动进行约束; 制动腔,其设置于上述外筒和内筒中的任何一个筒中的与另一个筒相对的一侧上,该制动腔包括锥形面,该锥形面朝向相对上述另一筒的移动方向,使制动腔的空间减小; 摩擦体,其设置于上述制动腔的内部,在相对另一筒的移动时,相对上述一个筒,沿上述相对移动方向移动,嵌合于上述锥形面与上述另一筒之间,由此对上述相对移动施加制动力; 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腔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上述摩擦体位于上述制动腔内的上述相对移动方向的移动端时,其应在锥形面与上述另一筒之间实现滚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善伸山下直伸
申请(专利权)人: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