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25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1:17
本申请提出一种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所述集液器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为一开放的环,具有内腔第一端和内腔第二端,所述内腔第二端作为分离出的液体的出口,所述集液器具有从所述内腔第一端朝向所述内腔第二端的延伸路径,所述集液器的材料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内腔,所述集液器沿所述第一延伸路径具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不接合,从而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所述环形的缝隙作为所述气液混合介质的输入口和分离出的气体的出口。

Liquid collector of inertial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惯性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气体和液体的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惯性分离器中,两相流体的旋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液相成分径向向外扩散撞击到容器的柱形内壁面上,形成液滴,经由相应的出口排出,其余的气相经过单独的出口排出容器。气液分离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容器的几何形状及其水动力特性。由于离心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容器的半径和内直径以及两相流体的流速,所以气液两相的分离效率的增加一般需要增加设备的尺寸。但在一些安装空间有限的场合,往往需要较小的设备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惯性分离装置,能够在尺寸紧凑的情况下,提高分离的效率。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能够在尺寸紧凑的情况下,提高分离的效率。本申请提出的惯性分离装置可用于分离气液混合介质中的气体和液体,包括导流器、集液器、出液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导流器用于将所述气液混合介质从所述导流器的周缘导入所述集液器的内腔,所述出气通道和出液通道分别与所述集液器的内腔连通,用于分别输出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所述集液器环绕所述导流器的周缘设置,所述集液器设有用于接收所述气液混合介质的混合介质入口,所述混合介质入口环绕所述导流器的周缘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惯性分离装置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一混合介质输入端和一出气端,所述导流器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混合介质输入端与所述导流器之间形成混合介质输入通道,所述导流器与所述出气端之间形成所述出气通道,所述集液器环绕所述筒体壁部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器包括导流锥以及导叶,所述导流锥包括导流锥基体以及从所述导流锥基体朝向所述混合介质输入端延伸出的混合介质导流锥部,所述导叶设置在所述导流锥基体朝向所述混合介质输入端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导叶并位于所述导流锥基体的周缘,所述导流锥还包括从所述导流锥基体朝向所述出气端延伸的气体导流锥部,所述气体导流锥部与所述混合介质导流锥部外形一致,对称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导叶设置呈单独可拆卸的部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部和第二筒体部对接而成,所述导流锥固定在所述第一筒体部面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部,所述集液器固定在所述第二筒体部面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液通道利用一导气管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惯性分离装置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一混合介质输入端和一出气端,所述导流器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混合介质输入端与所述导流器之间形成混合介质输入通道,所述导流器与所述出气端之间形成所述出气通道,所述集液器的内腔为一开放的环,具有内腔第一端和内腔第二端,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内腔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液器具有从所述内腔第一端朝向所述内腔第二端的延伸路径,所述内腔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延伸路径上逐渐增加,所述集液器的材料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内腔,所述集液器沿所述延伸路径具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不接合,从而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所述导流锥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形成一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缘设有一继续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折的阻挡部,用于阻挡液体从所述缝隙流出所述内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惯性分离装置在所述圆筒的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所述集液器,每一集液器与一个所述的出液通道连通。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所述集液器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为一开放的环,具有内腔第一端和内腔第二端,所述内腔第二端作为分离出的液体的出口,所述集液器具有从所述内腔第一端朝向所述内腔第二端的延伸路径,所述集液器的材料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内腔,所述集液器沿所述第一延伸路径具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不接合,从而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所述环形的缝隙作为所述气液混合介质的输入口和分离出的气体的出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延伸路径上逐渐增加,所述第二边缘设有一继续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折的阻挡部,用于阻挡液体从所述缝隙流出所述内腔。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惯性分离装置,其通过设置环形的集液器,有别于传统的筒状集液器,显著减小设备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侧外形相同的导流锥以及将导叶设置成单独可拆卸的部件,仅通过改变导叶安装位置就可以实现上进气或下进气,一个设备即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另外,通过在出液通道和出气通道之间设置导气管,有效提高集液器内的流动速度,从而有效提高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惯性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的惯性分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的惯性分离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是图1的惯性分离装置的剖面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的惯性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惯性分离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专利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图1是惯性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4是图1的惯性分离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的惯性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惯性分离装置包括一筒体10,所述筒体10包括一混合介质输入端12和一出气端14。一导流器16位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混合介质输入端12与所述导流器16之间形成混合介质输入通道18,所述导流器16与所述出气端14之间形成所述出气通道20。惯性分离装置还包括一集液器22。导流器16用于将气液混合介质从导流器16的周缘导入集液器22的内腔24,出气通道20和出液通道28分别与集液器22的内腔24连通,用于分别输出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包括第一筒体部30和第二筒体部32对接而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筒体部30和第二筒体部32分别设有对接的法兰34、36。所述导流器16固定在第一筒体部30面向第二筒体32的一端部,即设置法兰34的这一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筒体部30在其端部设有一固定架38。该固定架38与第一筒体部30的筒壁之间形成有间隙40,该间隙40与出气通道26连通。导流器16包括导流锥42以及导叶44。所述导流锥42包括导流锥基体46以及从所述导流锥基体46朝向混合介质输入端12延伸出的混合介质导流锥部4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流锥42还包括从导流锥基体46朝向出气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所述集液器具有一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为一开放的环,具有内腔第一端和内腔第二端,所述内腔第二端作为分离出的液体的出口,所述集液器具有从所述内腔第一端朝向所述内腔第二端的延伸路径,所述集液器的材料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内腔,所述集液器沿所述第一延伸路径具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不接合,从而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所述环形的缝隙作为气液混合介质的输入口和分离出的气体的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惯性分离装置的集液器,所述集液器具有一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为一开放的环,具有内腔第一端和内腔第二端,所述内腔第二端作为分离出的液体的出口,所述集液器具有从所述内腔第一端朝向所述内腔第二端的延伸路径,所述集液器的材料沿环绕所述延伸路径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内腔,所述集液器沿所述第一延伸路径具有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陈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