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0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包括承载板、电路部分、放大光路部分以及用于连接电路部分和放大光路部分的传输光纤和准直器件;所述电路部分通过相应的传输光纤以及准直器件与对应的放大光路部分进行空间耦合,以将生成的信号光和泵浦光输出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对所述信号光进行放大;所述承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电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以及各所述准直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以实现避免了光电干扰以及实现光纤放大器的小型化。

A fiber ampl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放大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放大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放大器。
技术介绍
各种各样的光纤放大器,如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s)和分布式拉曼放大器(DRAs)是在光通信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器件。光纤放大器已经成为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光纤放大器能够有效补偿信号光在长距离传输和分波造成的衰减,极大的推动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传统的光纤放大器中放大光路部分以及电路部分的布局不合理,容易导致光电干扰,且很难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以实现避免了光电干扰以及实现光纤放大器的小型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包括承载板、电路部分、放大光路部分以及用于连接电路部分和放大光路部分的传输光纤和准直器件;所述电路部分通过相应的传输光纤以及准直器件与对应的放大光路部分进行空间耦合,以将生成的信号光和泵浦光输出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对所述信号光进行放大;所述承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电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以及各所述准直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可选地,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种子源和泵浦源;所述传输光纤包括第一传输光纤和第二传输光纤;所述准直器件包括第一单模准直器和多模准直器;所述种子源发射信号光;所述泵浦源发射泵浦光;所述第一单模准直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光纤与所述种子源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传输光纤传输来的信号光进行准直后出射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中;所述多模准直器通过所述第二传输光纤与所述泵浦源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传输光纤传输来的泵浦光进行准直后投射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中;所述第一单模准直器和所述多模准直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面。可选地,各准直器件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边缘。可选地,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种子源以及所述泵浦源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面。可选地,所述放大光路部分包括至少两级光放大单元;所述光纤放大器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级光放大单元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传输光纤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传输光纤的输入端的第二单模准直器、设置于所述第三传输光纤的输出端的第三单模准直器;所述第二单模准直器用于将前一级的光放大单元输出的信号光准直进入第三传输光纤中进行传输,并通过所述第三单模准直器对其进行准直后投射至下一级的光放大单元中;所述光纤放大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放大光路部分的输出端的第四单模准直器,所述第一单模准直器、所述第二单模准直器、所述第三单模准直器和所述第四单模准直器均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边缘;各单模准直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可选地,所述多模准直器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未设置有单模准直器的一侧边缘。可选地,所述放大光路部分还包括第一反射镜;所述多模准直器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单模准直器同侧设置;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于所述多模准直器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多模准直器出射的泵浦光进行反射以投射至相应的光放大单元。可选地,所述光放大单元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一增益光纤准直器、第一增益光纤以及第二增益光纤准直器;其中,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用于对所述泵浦光进行至少部分反射后作为本级泵浦光,并允许所述信号光透过后与所述本级泵浦光合成为第一光束投射至所述第一增益光纤准直器;第一增益光纤包括纤芯以及依次包覆于纤芯外部的第一包层和第二包层;所述第一增益光纤准直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束进行汇聚以使得所述信号光的汇聚点位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入射端面之前、所述泵浦光的汇聚点位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入射端面之后,从而使得所述信号光进入到所述纤芯,所述泵浦光进入到所述第一包层以对纤芯内的信号光进行放大;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准直器用于准直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出射端面出射的放大后的信号光。可选地,所述光放大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准直器的输出端的第一分光器和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分光器位于所述第二增益光纤准直器远离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出射端面一侧,用于从所述信号光中分出一束探测光至所述第一探测器;各光放大单元的所述第一探测器与各单模准直器异侧设置,且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的封闭壳体结构;所述电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壳体为导热壳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中,电路部分和光路部分分别设置于承载板的相对两侧,电路部分和光路部分分层设置,避免了电路部分对光路部分的干扰,以及避免了光路部分对于电路部分的干扰,即避免了光电干扰。且将电路部分和光路部分分层设置,也便于实现光纤放大器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与图2中所示光路结构对应的光纤放大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增益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与图5中所示光路结构对应的光纤放大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图8为与图7中所示光路结构对应的光纤放大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光纤放大器包括承载板100、电路部分200、放大光路部分300以及用于连接电路部分200和放大光路部分300的传输光纤400和准直器件500。电路部分200通过相应的传输光纤400以及准直器件500与对应的放大光路部分300进行空间耦合,以将生成的信号光和泵浦光输出至放大光路部分300对信号光进行放大。承载板1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电路部分200设置于第一侧面101,放大光路部分300以及各准直器件500设置于第二侧面10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中,电路部分和光路部分分别设置于承载板的相对两侧,电路部分和光路部分分层设置,避免了电路部分对光路部分的干扰,以及避免了光路部分对于电路部分的干扰,即避免了光电干扰。且将电路部分和光路部分分层设置,也便于实现光纤放大器的小型化。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与图2中所示光路结构对应的光纤放大器的各空间光耦合器件的封装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3电路部分200包括种子源1和泵浦源5。传输光纤400包括第一传输光纤261和第二传输光纤262。准直器件500包括第一单模准直器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电路部分、放大光路部分以及用于连接电路部分和放大光路部分的传输光纤和准直器件;所述电路部分通过相应的传输光纤以及准直器件与对应的放大光路部分进行空间耦合,以将生成的信号光和泵浦光输出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对所述信号光进行放大;所述承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电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以及各所述准直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电路部分、放大光路部分以及用于连接电路部分和放大光路部分的传输光纤和准直器件;所述电路部分通过相应的传输光纤以及准直器件与对应的放大光路部分进行空间耦合,以将生成的信号光和泵浦光输出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对所述信号光进行放大;所述承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电路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以及各所述准直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种子源和泵浦源;所述传输光纤包括第一传输光纤和第二传输光纤;所述准直器件包括第一单模准直器和多模准直器;
所述种子源发射信号光;所述泵浦源发射泵浦光;所述第一单模准直器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光纤与所述种子源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传输光纤传输来的信号光进行准直后出射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中;所述多模准直器通过所述第二传输光纤与所述泵浦源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传输光纤传输来的泵浦光进行准直后投射至所述放大光路部分中;
所述第一单模准直器和所述多模准直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各准直器件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种子源以及所述泵浦源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光路部分包括至少两级光放大单元;所述光纤放大器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级光放大单元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三传输光纤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传输光纤的输入端的第二单模准直器、设置于所述第三传输光纤的输出端的第三单模准直器;所述第二单模准直器用于将前一级的光放大单元输出的信号光准直进入第三传输光纤中进行传输,并通过所述第三单模准直器对其进行准直后投射至下一级的光放大单元中;所述光纤放大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放大光路部分的输出端的第四单模准直器,所述第一单模准直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波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