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911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02
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源调整形成直流电路进入到稳压电路中,通过稳压电路形成5V的工作电源为IC、调节电路、输出电路提供电源,所述交流电源为输出电路提供交流工作电源,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进入到IC中的通过IC对进入的交流电进行零点检测,所述调节电路通过IC将调节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中,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路的功率,所述显示电路通过IC接收调节电路中的功率信号进行显示,相比于传统的零点检测电路结构更加的简单,同时可以有效的感应出工作元件的温度或功率,进行显示,当工作元件为发热丝时,可以有效的控制发热丝的温度,当工作元件为电机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温度。

A control circuit of AC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交流电(英文:AlternatingCurrent,简写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因为周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称为交变电流或简称交流电。英文简写为AC。不同直流电,其方向都是一样。通常波形为正弦曲线。交流电可以有效传输电力。但实际上还有应用其他的波形,例如三角形波、正方形波。生活中使用的市电就是具有正弦波形的交流电。交流电广泛用于交流电机设备中,但是目前的交流电机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作,一般都会设置一个零点检测电路,但是传统的零点检测电路结构复杂,需要的零部件也较多,从而使得制造成本偏高,不符合低成本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交流电源、整流电路、稳压电路、IC、调节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输出电路,所述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源调整形成直流电路进入到稳压电路中,通过稳压电路形成5V的工作电源为IC、调节电路、输出电路提供电源,所述交流电源为输出电路提供交流工作电源,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进入到IC中的通过IC对进入的交流电进行零点检测,所述调节电路通过IC将调节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中,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路的功率,所述显示电路通过IC接收调节电路中的功率信号进行显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1,所述电阻R1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连接,电容C1另一端与开关S1连接,开关另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脚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脚与稳压电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脚还与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脚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脚接地,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脚与负极脚上并联有电阻R4,所述电容C1两端脚上并联有两个串联到一起的电阻R2与电阻R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IC1,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3脚与整流电路中的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1脚连接5V的工作电源,稳压芯片IC1的第1脚还与贴片电容C4的一端脚连接,所述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脚与稳压芯片IC1的第2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2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2脚还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脚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脚与稳压芯片第3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第3脚与稳压芯片第2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3与贴片电容C2,所述稳压二极管D3电压范围6-15V。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IC包括: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脚与5V的工作电源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脚还与控制芯片U1的第16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脚U1与控制芯片U1的第16脚之间还串联有电容C5,所述控制芯片U1的16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为采用型号为GA452AD14-SOP16的数码IC,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6脚还与交流电源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电路包括:三位LED的数码管SG1,所述数码管SG1第1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0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第2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1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3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第4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9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第4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9脚上串联有电阻R5,所述数码管SG1的第5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8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5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8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6,所述数码管SG1的第6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7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6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7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7,所述数码管SG1的第7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5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7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5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8,所述数码管SG1的第8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4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8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4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9,所述数码管SG1的第9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6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9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6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10,所述数码管SG1的第10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2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10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2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电路包括:调节电位器R20,所述调节电位器R20连接5V的工作电源,所述调节电位器R20一端脚与控制芯片U1第14脚连接,所述调节电位器R20另一端脚与控制芯片U1第15脚连接同时调节电位器R20另一端脚接地,所述调节电位器R20另一端脚还与电阻R12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5V的工作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5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4脚之间还并联有电阻C7,所述调节电位器R20两个端脚之间串联有电容C6,控制芯片U1的第15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4脚之间还并联有温感电阻t°。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BG1,所述三极管BG1发射极连接5V的工作电源,所述三极管BG1的基极与控制芯片U1的第13脚连接,所述三极管BG1的基极与控制芯片U1的第13脚之间串联有电阻R14,所述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1的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3,所述三极管BG1集电基连接有电阻R15,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2的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6,所述三极管BG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BG2的集电极还与可控硅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可控硅Q1的控制端之间设置有串联的电阻R17与电阻R18,所述可控硅Q1的控制端与可控硅Q1的输入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19,所述可控硅Q1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电路包括:工作元件,所述工作元件一端与可控硅Q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工作元件的另一端还与交流电源,输出电路中的工作元件受到控制电路的控制,而控制电路中的控制信号由调节电路通过IC进行传输,当零点检测异常或温感电阻t°温度过高时,控制电路会控制工作元件停止工作,从而可以准确的控制工作元件的温度与工作元件的功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元件为发热丝,当零点检测异常或温感电阻t°温度过高时,控制电路会控制发热丝停止工作,从而准确的控制发热丝的温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元件为电机当零点检测异常或温感电阻t°温度过高时,控制电路会控制发热丝停止工作,从而准确的控制电机的转速与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相比于传统的零点检测电路结构更加的简单,所需要的零件更加的少,同时可以有效的感应出工作元件的温度或功率,进行显示,当工作元件为发热丝时,可以有效的控制发热丝的温度,当工作元件为电机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温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整流电路、稳压电路、IC、调节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输出电路,所述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源调整形成直流电路进入到稳压电路中,通过稳压电路形成5V的工作电源为IC、调节电路、输出电路提供电源,所述交流电源为输出电路提供交流工作电源,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进入到IC中的通过IC对进入的交流电进行零点检测,所述调节电路通过IC将调节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中,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路的功率,所述显示电路通过IC接收调节电路中的功率信号进行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整流电路、稳压电路、IC、调节电路、控制电路、显示电路、输出电路,所述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源调整形成直流电路进入到稳压电路中,通过稳压电路形成5V的工作电源为IC、调节电路、输出电路提供电源,所述交流电源为输出电路提供交流工作电源,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进入到IC中的通过IC对进入的交流电进行零点检测,所述调节电路通过IC将调节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中,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输出电路的功率,所述显示电路通过IC接收调节电路中的功率信号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电阻R1,所述电阻R1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连接,电容C1另一端与开关S1连接,开关另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脚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脚与稳压电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脚还与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脚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脚接地,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脚与负极脚上并联有电阻R4,所述电容C1两端脚上并联有两个串联到一起的电阻R2与电阻R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IC1,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3脚与整流电路中的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1脚连接5V的工作电源,稳压芯片IC1的第1脚还与贴片电容C4的一端脚连接,所述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脚与稳压芯片IC1的第2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2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IC1的第2脚还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脚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脚与稳压芯片第3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第3脚与稳压芯片第2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3与贴片电容C2,所述整流二极管D3电压范围6-15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C包括: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脚与5V的工作电源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脚还与控制芯片U1的第16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1脚U1与控制芯片U1的第16脚之间还串联有电容C5,所述控制芯片U1的16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为采用型号为GA452AD14-SOP16的数码IC,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6脚还与交流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电路包括:三位LED的数码管SG1,所述数码管SG1第1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0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第2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1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3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第4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9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第4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9脚上串联有电阻R5,所述数码管SG1的第5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8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5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8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6,所述数码管SG1的第6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7脚连接,所述数码管SG1的第6脚与控制芯片U1的第7脚上还串联有电阻R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菊龙熊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本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