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旺庆专利>正文

一种子母风向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847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50
一种子母风向袋。属于气象测量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风向袋无法指示出风力是否已经达到五级以上(含五级)的问题。该子母风向袋的立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进风口支架,第一进风口支架上固定有母风向袋,第一进风口支架下方的立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进风口支架,第二进风口支架上固定有子风向袋,子风向袋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05~0.5米,子风向袋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035~0.35米,子风向袋的轴向长度为0.25~2米,子风向袋的尾部固定有配重,配重的重量为0.032~3.2千克。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指示功能更加完善、成本低、安装方便、可视性更好的优点。

A seed windward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子母风向袋
本技术属于气象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风向标功能的风向袋。
技术介绍
室外工程施工中的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和吊装作业是最常见的露天作业。为保证作业的安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GB30871-2014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规范里包含了对上述几种作业的相关要求,并对风力对于作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说明:五级风以上(含五级)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是直接引起高处作业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之一;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风时,不应露天吊装作业。由此可见,当风力达到五级以上(含五级)时,就会严重影响露天作业的安全,应停止作业,是决定是否停止上述作业的重要因素。目前,露天作业最常采用风向袋来指示风向,风向袋具有易于查看、方便运输和安装使用的优点。但现有的风向袋也存在不足,就是只能指示作业地点是否有风,但无法对风力的大小进行指示,尤其是无法指示出风力是否已经达到五级以上(含五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风向袋无法指示出风力是否已经达到五级以上(含五级)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子母风向袋。该子母风向袋包括立杆,立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进风口支架,第一进风口支架上固定有母风向袋,第一进风口支架下方的立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进风口支架,第二进风口支架上固定有子风向袋,子风向袋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05~0.5米,子风向袋的出口风的半径为0.035~0.35米,子风向袋的轴向长度为0.25~2米,子风向袋的尾部固定有配重,配重的重量为0.032~3.2千克。进一步的,所述的子风向袋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37米,子风向袋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26米,子风向袋的轴向长度为2米,子风向袋的尾部固定有配重,配重的重量为1.75千克。所述的配重为固定在子风向袋尾部上部的布料。所述的第一进风口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与立杆转动连接;第二进风口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及第四轴承与立杆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进风口支架通过第一套筒与立杆转动连接,第一套筒下方的立杆上固定有第一定位片;第二进风口支架通过第二套筒与立杆转动连接,第二套筒下方的立杆上固定有第二定位片。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子母风向袋中的母风向袋具有普通风向袋的指示功能,而子风向袋可以指示出露天作业时的实时风力是否已达到五级。当风力小于五级时,母风向袋飘起;当风力达到五级时,子风向袋飘起,施工人员看到指示便可立刻停止相应的露天施工作业,防止违规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在露天吊装和动火作业中因风力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保证露天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本技术的子母风向袋相对于传统风向袋,指示功能更加完善;相对于造价较高的具有数值预警功能的风向标来说,成本低,安装方便,可视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采用轴承转动连接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采用套筒转动连接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立杆;2-第一进风口支架;3-母风向袋3;4-第二进风口支架;5-子风向袋;6-配重;7-1-第一轴承;7-2-第二轴承;7-3第三轴承;7-4-第四轴承;8-1-第一套筒;8-2-第二套筒;9-1-第一定位片;9-2-第二定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该子母风向袋包括立杆1,立杆下端可通过底座固定在地面或设备上,或直接插入地面并固定,也可采用其它常规的固定方式。立杆1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进风口支架2,第一进风口支架2下方的立杆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进风口支架4,第一进风口支架2和第二进风口支架4可通过轴承结构与立杆1转动连接,具体结构是:第一进风口支架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7-1及第二轴承7-2与立杆1转动连接,第一轴承7-1及第二轴承7-2的外轴套分别水平固定在第一进风口支架2的上端和下端,第一轴承7-1及第二轴承7-2的内轴套套在立杆1上并固定死,防止内轴套与立杆1发生相对转动;第二进风口支架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7-3及第四轴承7-4与立杆1转动连接,第三轴承7-3及第四轴承7-4的外轴套分别水平固定在第二进风口支架4的上端和下端,第三轴承7-3及第四轴承7-4的内轴套套在立杆1上并固定死,防止内轴套与立杆1发生相对转动。采用轴承的转动连接具有转动阻力小、回转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上述的转动连接也可采用下述方式:第一进风口支架2通过第一套筒8-1与立杆1转动连接,具体是在第一进风口支架2的竖直中心线上固定第一套筒8-1,第一套筒8-1套在立杆1上,第一套筒8-1与立杆1间隙配合,间隙内填充有润滑脂,第一套筒8-1下方的立杆1上固定有第一定位片9-1,第一定位片9-1用于防止第一套筒8-1下落。第二进风口支架4通过第二套筒8-2与立杆1转动连接,具体是在第二进风口支架4的竖直中心线上固定第二套筒8-2,第二套筒8-2套在第一定位片9-1下方的立杆1上,第二套筒8-2与立杆1间隙配合,间隙内填充有润滑脂,第二套筒8-2下方的立杆1上固定有第二定位片9-2,第二定位片9-2用于防止第二套筒8-2下落。采用套筒的转动连接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但转动阻力稍大。上述转动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的转动结构。所述的第一进风口支架2上固定有母风向袋3,第二进风口支架4上固定有子风向袋5,母风向袋3为普通风向袋,具有普通风向袋的指示功能,当风力小于五级时,母风向袋3飘起。将子风向袋5设置在母风向袋3的下方,是为了保证当子风向袋5静止垂落的时候,不会影响母风向袋3的正常飘起。所述的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05~0.5米,子风向袋4的出口风的半径为0.035~0.35米,子风向袋4的轴向长度为0.25~2米,子风向袋4的尾部固定有配重6,配重6的重量为0.032~3.2千克,各数值具体的对应方法为:当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a米时,子风向袋5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7a米,子风向袋5的轴向长度为5a米(当计算出该值大于2米时,便按2米设置),配重6的重量为12.80a2千克。该对应方法经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出。上述实验是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kPa,温度为20℃,空气重度=0.01225kN/m3,纬度为45度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2)进行的实验。其中最优方案为:母风向袋3为普通风向袋,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37米,子风向袋5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26米,子风向袋5的轴向长度为2米,配重6的重量为1.75千克。该数值的子风向袋5大小适中,可视性好,制作成本更为合理。其中,所述的配重6为固定在子风向袋5尾部上部的布料,该配重布料可缝制在子风向袋5尾部,也可在制作时,直接作为子风向袋5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第二实用方案为:母风向袋3为普通风向袋,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05米,子风向袋5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035米,子风向袋5的轴向长度为0.25米,子风向袋5的尾部配重6的重量为0.032千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子母风向袋,包括立杆(1),立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进风口支架(2),第一进风口支架(2)上固定有母风向袋(3),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风口支架(2)下方的立杆(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进风口支架(4),第二进风口支架(4)上固定有子风向袋(5),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05~0.5米,子风向袋(5)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035~0.35米,子风向袋(5)的轴向长度为0.25~2米,子风向袋(5)的尾部固定有配重(6),配重(6)的重量为0.032~3.2千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母风向袋,包括立杆(1),立杆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进风口支架(2),第一进风口支架(2)上固定有母风向袋(3),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风口支架(2)下方的立杆(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进风口支架(4),第二进风口支架(4)上固定有子风向袋(5),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05~0.5米,子风向袋(5)的出风口的半径为0.035~0.35米,子风向袋(5)的轴向长度为0.25~2米,子风向袋(5)的尾部固定有配重(6),配重(6)的重量为0.032~3.2千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子母风向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风向袋(5)的进风口的半径为0.37米,子风向袋(5)的出口风的半径为0.26米,子风向袋(5)的轴向长度为2米,子风向袋(5)的尾部固定有配重(6),配重(6)的重量为1.75千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旺庆
申请(专利权)人:刘旺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