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674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换热效率低下,热损失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装置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和热风道,所述热风道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连通,热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连通,冷风道与热风道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空气送入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加热空气后直接与冷空气混合输出热风,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增加了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

A regenerative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with direct output of hot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固体电蓄热装置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加热后的介质运送到工作位置进行工作,其中所加热的介质可以是空气,空气被加热的方式有多种,如气气换热,即利用风机推动固体电蓄热装置内的热空气流过换热器进而加热位于固体电蓄热装置外部的空气;或者水气换热,即利用水泵推动固体电蓄热装置输出的热水流过换热器进而加热位于固体电蓄热装置外部的空气;通过这两种间接加热的方式使空气被加热存在着换热效率低下,热损失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换热效率低下,热损失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装置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和热风道,所述热风道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连通,热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连通,冷风道与热风道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空气直接送入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直接加热空气,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增加了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优选地,所述混合阀包括阀体、转轴、挡板、封堵、阀片、冷风进风口、热风进风口和混合出风口;所述冷风进风口与所述冷风道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和所述热风道连通;所述转轴与所述阀片相连,使所述阀片在阀体内转动;>所述封堵设置在所述混合出风口的对侧,封堵的近阀片端为弧形面。混合阀对出风道内冷风和热风的比例进行调节,实现了出风温度的调节,冷热风自然同步的调节,对出风道出风量影响很小,最大程度使出风道的出风量恒定。优选地,所述风道还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与所述冷风道连通,所述出风道与混合阀出风口连通。通过进风道和出风道的设置增加了风道的长度,为其余装置的安装提供了空间,拓展了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功能。优选地,所述出风道上设有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使出风道内冷热风充分混合,无需机械运动,节约能源,种类多样,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为空箱体,所述缓冲箱的入口与所述出风道连通,所述缓冲箱的出口连接到工作位。缓冲箱收集持续流出出风道的混合气体,在混合气体异常高温低温时,能缓冲送到工作位的温度,避免剧烈波动,特别房子高温气体对用户造成伤害或者损失。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道的进气口处。过滤装置的尺寸可以调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过滤装置。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道或者出风道上。风机设置在进风道上,出风温度范围大,适用范围广;风机设置在出风道上,使蓄热装置内由正压变为负压,减少了对蓄热装置密封性的要求,同时减少了混合器的设置,简化结构,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超温保护装置;超温保护装置包括温感器、防火阀和远控钢丝,所述温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上,所述防火阀设置在所述热风道上,所述远控钢丝连接温感器和防火阀。超温保护装置采用机械驱动,工作稳定可靠,避免了电子元件长期使用后老化导致不准、甚至失灵的现象。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控制所述蓄热装置、所述混合阀、所述风机、所述超温保护装置的工作。控制装置对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流程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进风检测装置和出风检测装置;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进风检测装置和所述出风检测装置;进风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装置上,出风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上。通过进风检测装置检测进风质量,减少进风的杂质;通过出风检测装置检测出风质量,保证出风质量达到要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空气直接送入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直接加热空气,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增加了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混合阀对出风道内冷风和热风的比例进行同步调节,实现了出风温度的调节,同时对出风道出风量影响很小,保持出风道的出风量恒定;控制装置对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流程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混合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蓄热装置;11-炉内风道;12-壳体;13-蓄热体;14-加热器;21-冷风道;22-热风道;23-进风道;24-出风道;3-风机;4-过滤装置;5-混合阀;51-阀体;52-转轴;53-挡板;54-封堵;55-阀片;56-冷风进风口、57-热风进风口、58-混合出风口;6-管道混合器;7-超温保护装置;71-防火阀;72-远控钢丝;73-温感器;8-出风检测装置;81-温度传感器;82-流速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装置1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21和热风道22,所述热风道22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1连通,热风道22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冷风道21与热风道22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5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风道还包括进风道23和出风道24,所述进风道23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出风道24与混合出风口58连通。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工作时,空气从进风道23进入冷风道21内,进入冷风道21内后空气有两个通路,其一是通过与冷风道21连通的进口进入蓄热装置1内并被蓄热装置1加热为热风,其二是继续在冷风道21内流动并流入出风道24内。蓄热装置1包括壳体12和固定在壳体12内的蓄热体13及分布在蓄热体13中的加热器14,壳体12内设有炉内风道11,壳体12侧壁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冷风道21连通,出口与热风道22连通,从进口进入壳体12内的空气通过炉内气道在壳体12内流动并被蓄热体13或加热器14加热,空气加热后从出口流出壳体12进而进入热风道22内。冷风道21内的冷风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装置(1)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21)和热风道(22),所述热风道(22)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1)连通,热风道(22)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冷风道(21)与热风道(22)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5)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装置(1)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21)和热风道(22),所述热风道(22)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1)连通,热风道(22)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冷风道(21)与热风道(22)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5)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阀(5)包括阀体(51)、转轴(52)、挡板(53)、封堵(54)、阀片(55)、冷风进风口(56)、热风进风口(57)和混合出风口(58);
所述冷风进风口(56)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57)和所述热风道(22)连通;
所述转轴(52)与所述阀片(55)相连,使所述阀片(55)在阀体(51)内转动;
所述封堵(54)设置在所述混合出风口(58)的对侧,封堵(54)的近阀片端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进风道(23)和出风道(24),所述进风道(23)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出风道(24)与混合出风口(5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24)上设有管道混合器(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为空箱体,所述缓冲箱的入口与所述出风道(24)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琦杨云梁福波林天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乐业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