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662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现有办公室存在人走台灯未关的情况,导致电能的浪费。本方案包括用于安装在工位上方的照明灯、用于检测室外光照强度的光照度传感器、位于工位上方且朝下检测的距离传感器,照明灯上设有用于根据室外光照强度以及距离传感器与其下方的遮挡物间距从而启闭照明灯的照明电路。可在工作人员离开后自动关闭独立照明灯,以节约能源。

An indoor automatic ligh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办公室内,通常会设有一盏或多盏大型照明灯,以照亮整个办公室,由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有时会需要对纸质文件进行查阅、处理,而大型照明灯只能起到大致的照明作用,无法帮助工作人员长时间看清文件内容,因此,每个工位上通常还会设置单独的小台灯或者小照明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看清文件内容。但是常有人走台灯未关的情况发生,导致电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可在工作人员离开后自动关闭独立照明灯,以节约能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工位上方的照明灯、用于检测室外光照强度的光照度传感器、位于工位上方且朝下检测的距离传感器,照明灯上设有用于根据室外光照强度以及距离传感器与其下方的遮挡物间距从而启闭照明灯的照明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回到工位,即距离传感器与其下方的遮挡物的间距缩小,且外界光照强度低于一定值时,照明灯亮起。当工作人员离开工位,即距离传感器与其下方的遮挡物的间距变大时,或者外界光照强度高于一定值时,照明灯自动熄灭,以降低人走灯未灭的概率,节约电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照明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单元,耦接于光照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光照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光亮度检测值,第一比较单元接收光亮度检测值并与第一比较单元的预设值进行比较,以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单元,耦接于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距离检测值,第二比较单元接收距离检测值并与第二比较单元的预设值进行比较,以输出第二比较信号;第一控制单元,耦接于第一比较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二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以分别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并控制照明灯的亮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光亮下降,并使光亮度检测值小于第一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时,第一比较单元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当工作人员回到工位,即回到距离传感器下方的检测区域时,距离检测值小于第二比较单元的预设值,则第二比较单元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第一控制单元同时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和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并控制照明灯亮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延迟电路和与门U1,延迟电路的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以延迟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延迟信号;与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第一比较单元的输出端和延迟电路的输出端,以分别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延迟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有延迟电路,则在某工作人员晚上独自加班时,办公室内通常只开该工作人员头顶的照明灯,则当工作人员刚离开工位时,延迟电路可使照明灯延迟熄灭,从而为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室提供一段时间的照明,当延迟电路的延迟时间一过,照明灯熄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照明灯包括固定套、安装于固定套内的灯珠、沿竖直方向滑动套于固定套外周的透明滑动套,固定套外周安装有电磁铁,透明滑动套内固定有磁性块,且电磁铁位于磁性块上方;固定套外周固定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磁性块下方;透明滑动套内安装有聚光杯且聚光杯位于灯珠正下方;距离传感器上设有用于根据工作人员是否起身并缩短与距离传感器的间距从而控制电磁铁通断电的散光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聚光杯下降时,聚光杯对于灯珠发出的光线的聚光作用减弱,照明灯的照明发散性增强,照明范围更广。晚上加班结束,当工作人员起身时,表明工作人员即将离开,而此时照明灯可扩大照明范围,以扩大工作人员的可见范围,降低物品遗拉概率;当工作人员坐下时,表明工作人员开始工作,照明灯聚光作用增强,以利于工作人员聚焦于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光电路包括:第三比较单元,耦接于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收距离检测值,并与第三单元的预设值进行比较,以输出第三比较信号;第二控制单元,耦接于第三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三比较信号,并控制电磁铁的通断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起身时,距离检测值小于第三比较单元的预设值,此时第二控制单元可控制电磁铁断电,照明灯扩大l照明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光电路还包括555延时单元,555延时单元耦接于第三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三比较信号,并延时第三比较信号,从而输出延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耦接于555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以接收延时信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晚上加班刚离开工位时,在555芯片的延时时间内,照明灯的大范围照明可持续进行,直至延时时间结束,而在这段延时时间内,大范围的照明利于工作人员看到离开办公室的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磁铁与磁性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可降低磁性块与电磁铁发生撞击,保护磁性块和电磁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与磁性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可降低磁性块与限位件发生撞击,保护磁性块和限位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只有在室外变暗,且同时具备工作人员回到工位上这两个条件,照明灯才会亮起,并只要在工作人员离开后,照明灯就能自动关闭,以节约能源;2.本方案中,当工作人员刚离开工位时,延迟电路可使照明灯延迟熄灭,从而为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室提供一段时间的照明,当延迟电路的延迟时间一过,照明灯熄灭;3.本方案中,设有散光电路,晚上加班结束,当工作人员起身时,表明工作人员即将离开,而此时照明灯可扩大照明范围,以扩大工作人员的可见范围,降低物品遗拉概率;当工作人员坐下时,表明工作人员开始工作,照明灯聚光作用增强,以利于工作人员聚焦于工作;4.本方案中,设有555延时单元,工作人员晚上加班刚离开工位时,在555芯片的延时时间内,照明灯的大范围照明可持续进行,直至延时时间结束,而在这段延时时间内,大范围的照明利于工作人员看到离开办公室的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照明电路及散光电路图。图3是图2中的555延时单元电路图。图4是图1中照明灯内部结构示意图,示出滑动套下降后的状态。图5是图1中照明灯内部结构示意图,示出滑动套上升后的状态。图中,1、安装架;11、光照度传感器;12、距离传感器;2、照明电路;21、第一比较单元;22、第二比较单元;23、第一控制单元;24、延迟电路;3、照明灯;31、固定套;32、电路板;33、灯珠;34、透明滑动套;35、电磁铁;36、磁性块;37、第一弹性件;38、限位件;39、第二弹性件;4、聚光杯;5、散光电路;51、第三比较单元;52、555延时单元;53、第二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工位上方的照明灯(3)、用于检测室外光照强度的光照度传感器(11)、位于工位上方且朝下检测的距离传感器(12),照明灯(3)上设有用于根据室外光照强度以及距离传感器(12)与其下方的遮挡物间距从而启闭照明灯(3)的照明电路(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工位上方的照明灯(3)、用于检测室外光照强度的光照度传感器(11)、位于工位上方且朝下检测的距离传感器(12),照明灯(3)上设有用于根据室外光照强度以及距离传感器(12)与其下方的遮挡物间距从而启闭照明灯(3)的照明电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电路(2)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21),耦接于光照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光照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输出光亮度检测值,第一比较单元(21)接收光亮度检测值并与第一比较单元(21)的预设值进行比较,以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比较单元(22),耦接于距离传感器(12)的输出端,距离传感器(12)的输出端输出距离检测值,第二比较单元(22)接收距离检测值并与第二比较单元(22)的预设值进行比较,以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第一控制单元(23),耦接于第一比较单元(21)的输出端和第二比较单元(22)的输出端,以分别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并控制照明灯(3)的亮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3)包括延迟电路(24)和与门U1,延迟电路(24)的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单元(22)的输出端以延迟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延迟信号;与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第一比较单元(21)的输出端和延迟电路(24)的输出端,以分别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和延迟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自动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3)包括固定套(31)、安装于固定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斐迪吴盼盼杨亚光刘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易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