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41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转子和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壳体具有面对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贮存用于对定子和转子等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润滑用流体的外壳。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3-055728中记载了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3-055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那样的润滑用流体例如导出到外壳的外部而进行冷却。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设置用于将润滑用流体从外壳向外部导出的流路,存在旋转电机的构造复杂化的问题。另外,为了确保外壳的气密性,需要将供润滑用流体向外部导出的流路与外壳的连接部分精度良好地密封,有时制造旋转电机的工夫和成本增大。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适当地对贮存于壳体中的油进行冷却的马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所述壳体具有面对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所述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所述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适当地对贮存于壳体中的油进行冷却的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图,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泵部的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各图所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铅垂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Z是图2的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壳体10、转子20、旋转检测部80、定子30、泵部40、轴承70、71以及逆变器单元83,其中,该转子20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1配置的马达轴20a。如图2所示,中心轴线J1沿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的左右方向相当于一个方向。各图所示的Y轴方向是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Y”,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将轴向Y中的图2的左侧即Y轴方向的正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Y中的图2的右侧即Y轴方向的负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另外,各图所示的X轴方向是与轴向Y和铅垂方向Z双方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另外,将宽度方向X中的X轴方向的正侧称为“宽度方向一侧”,将宽度方向X中的X轴方向的负侧称为“宽度方向另一侧”。壳体10具有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第1壳体10a具有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是彼此分体的部件。主体部11呈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筒状。主体部11具有底部11a、主体筒部11b、轴承保持部11c以及流路构成部11d。底部11a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主体筒部11b呈从底部11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呈从底部11a的内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1。流路构成部11d是主体部11的下侧的端部。如图3和图4所示,流路构成部11d具有面向下侧的第1接触面11e。即,第1壳体10a具有第1接触面11e。第1接触面11e是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平坦的面。如图3所示,第1接触面11e为在宽度方向X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如图2所示,内盖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一侧。内盖部12具有圆环板部12a、外筒部12b、内筒部12c、内筒底部12d以及轴承保持部12e。圆环板部12a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12a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即,内盖部12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在圆环板部12a的下侧的端部设置有沿轴向Y贯通圆环板部12a的开口部12f。开口部12f在后述的收纳部14中露出。外筒部12b呈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外筒部12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筒部11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并被固定起来。内筒部12c呈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内筒底部12d呈从内筒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通过内筒部12c和内筒底部12d而在内盖部12设置了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第2凹部12g。即,内盖部12具有第2凹部12g。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是指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第2凹部12g的内侧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面和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轴承保持部12e呈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0。即,内盖部12对轴承70进行保持。通过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相互固定起来而构成了由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包围的收纳部14。即,第1壳体10a具有收纳部14。另外,壳体10具有收纳部14。收纳部14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并且能够贮存油O。油O贮存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在本说明书中,“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包含收纳部的内部的比铅垂方向Z的中心靠下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的液面OS位于比开口部12f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开口部12f在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中露出。油O的液面OS由于泵部40对油O进行吸取而发生变动,但至少在转子20旋转时,配置在比转子20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在转子20旋转时,能够抑制油O成为转子20的旋转阻力。外盖部13安装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外盖部13具有外盖主体部13a和栓体部13b。外盖主体部13a沿径向扩展。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盖板部13c呈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盖板部13c的径向外缘部固定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突出部13d从盖板部13c的中央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13d从轴向一侧插入于内筒部12c。突出部13d向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隔开间隔而配置。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第1凹部13e和第2贯通孔13f。第1凹部13e从外盖主体部13a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n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n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n所述壳体具有面对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n所述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所述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n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8 JP 2017-147108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
所述壳体具有面对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
所述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所述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
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轴向与铅垂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呈波形形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1流路部,
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沿着与轴向和铅垂方向双方垂直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彼此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沿着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面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下壁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与铅垂方向垂直,
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沿着所述下壁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邻的一对所述第1流路部中,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接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的一个所述第1流路部与另一个所述第1流路部相比,铅垂方向上的尺寸小,并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通过所述马达轴的铅垂方向下侧,在与轴向和铅垂方向双方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从比所述马达轴靠一侧的位置跨越至比所述马达轴靠另一侧的位置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具有:
流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入;以及
流出口,其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勇树右田贵之中松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