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313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重型负荷车辆类型的轮胎,其旨在安装在凹槽(15°凹槽)轮辋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两个工作胎冠层和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是存在于胎面宽度的至少40%上用以形成胎冠增强件的全部,角度α2和α1的绝对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7°,以绝对值而言α2大于α1,平均角度α满足关系式14+131*exp(‑L/100)<α<28+110*exp(‑L/100),并且,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内,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和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联接然后脱离联接,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和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是存在于胎侧的仅有的断裂伸长小于6%的增强元件层。

Light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轻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并且更特别地涉及旨在装备携带重型负荷并以持久速度行驶的车辆(例如货车、拖拉机、拖车、或大客车)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重型负荷类型的轮胎中,胎体增强件通常锚固在胎圈区域中的两侧并且在径向上由胎冠增强件覆盖,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重叠并且由丝线或帘线形成的层组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在每个层中平行并且从一个层至另一个层交叉,与周向方向形成10°至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层还可以覆盖有至少一个被称为保护层的层,形成所述保护层的增强元件有利地是金属和可伸展的并且被称为弹性增强元件。其还可以包括金属丝线或帘线的层,所述金属丝线或帘线与周向方向形成45°至90°之间的角度,被称为三角帘布层的该帘布层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和第一胎冠帘布层之间,所述第一胎冠帘布层被称为工作帘布层并且由平行的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以绝对值不超过45°的角度铺设。三角帘布层与至少所述工作帘布层形成三角增强件,所述三角增强件在其所经受的不同应力下显示出很少量变形,三角帘布层主要用于吸收轮胎的胎冠区域中所有增强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重型负荷类型车辆的轮胎,其旨在安装在15°凹槽类型的凹槽轮辋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单个胎体增强件层形成,所述胎体增强件层由插入在聚合物配混物的两个表层之间的增强元件形成,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包括:增强元件的两个工作胎冠层以及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所述增强元件从一个帘布层至另一个帘布层交叉并且与周向方向形成大于8°的角度(α1、α2),所述角度α1和α2各自在周向方向的每一侧上定向;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胎面在径向上覆盖,所述胎面经由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层通过围绕胎圈线卷起而锚固在每个胎圈中从而形成从一个胎圈线延伸至另一个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9 FR 17/568461.用于重型负荷类型车辆的轮胎,其旨在安装在15°凹槽类型的凹槽轮辋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单个胎体增强件层形成,所述胎体增强件层由插入在聚合物配混物的两个表层之间的增强元件形成,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包括:增强元件的两个工作胎冠层以及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所述增强元件从一个帘布层至另一个帘布层交叉并且与周向方向形成大于8°的角度(α1、α2),所述角度α1和α2各自在周向方向的每一侧上定向;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胎面在径向上覆盖,所述胎面经由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层通过围绕胎圈线卷起而锚固在每个胎圈中从而形成从一个胎圈线延伸至另一个胎圈线的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以及每个胎圈中的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所述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通过第一层聚合物配混物而与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分离,所述第一层聚合物配混物在径向上从胎圈线至少延伸直至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并且所述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在轴向上朝向外侧与第二层聚合物配混物接触,所述第二层聚合物配混物本身至少与形成胎圈区域的轮胎外表面的第三层聚合物配混物接触,所述第三层聚合物配混物特别地旨在与轮辋接触,所述第三层聚合物配混物在径向上朝向外侧与形成胎侧外表面的第四层聚合物配混物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工作胎冠层和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是存在于胎冠增强件的至少40%的轴向宽度上用以形成胎冠增强件的仅有的层,
-径向最外工作层的增强元件与周向方向形成以绝对值而言比角度α1大的角度α2,所述角度α1由径向最内工作层的增强元件与周向方向形成,
-角度α2和α1的绝对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7°,
-平均角度α满足以下关系式:
14+131*exp(-L/100)<α<28+110*exp(-L/100),
α由关系式Arctan((tan(|α1|)*tan(|α2|))1/2)限定,L为沿轴向方向测量的轮胎的最大宽度并以mm表示,
-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
-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线上外接圆的径向最内点之间的距离介于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的轴向最外点与胎圈线上外接圆的径向最内点之间的距离的45%至90%之间,
-在构成径向上介于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和胎圈线的径向最外点之间的胎侧表面积的至少90%的胎侧区域中,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和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是仅存的断裂伸长小于6%的增强元件层,
-在径向上朝向外侧,从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点C开始,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和胎体增强件层的主要部分在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线上外接圆的径向最内点之间的距离的15%至65%之间的长度上联接,然后通过第一层聚合物配混物在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线上外接圆的径向最内点之间的距离的5%至40%之间的长度上直至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脱离联接,所述点C距胎圈线上外接圆的径向最内点的距离介于胎体增强件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线上外接圆的径向最内点之间的距离的30%至5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径向最外工作层的断裂潜能指数F2/FR2小于1/6,其中:
FR2为径向最外工作层的帘线的单轴延伸下的断裂力,
F2=p2*Tc*[(tan(|α1|)/((tan(|α1|)+tan(|α2|)))/cos2(|α2|)+CF],其中
Tc=0.078*P*Rs*(1-(Rs2-RL2)/(2*Rt*Rs)),
P为轮胎充气压力,
CF=0.00035*(min((L-80)/sin(|α1|),(L-80)/sin(|α2|),480)-480),
p2为径向最外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铺设的节距,垂直于周向中平面处的增强元件测得,
Rs=Re–Es,
Re为轮胎的外半径,在轮胎的胎面表面上的径向最外点处测得,所述表面被外推以填充可能存在的任何空隙,
Es为轮胎的径向最外点与其在径向最内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的径向外表面上的正交投影之间的径向距离,
RL为轮胎每一侧上的轴向最外点的半径的平均值,
Rt为穿过以下三个点的圆的半径,所述三个点位于空隙外侧的胎面的外表面上并且从胎肩端部以分别等于胎面宽度的1/4、1/2和3/4的轴向距离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层为轴向连续的,并且优选以周向中平面为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由金属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角度α2和α1的绝对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0°,优选大于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茹兰O·富尼耶P·达耶JL·马卡尔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