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结构及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与平板等移动终端日益成为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无论对于是手机还是平板来说,储能模块大容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储能模块的大容量给用户带来的完美的续航体验,目前的技术虽然能够将储能模块容量增加,然而充电所需耗时也随着储能模块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前市场上的快充方案,都是提高充电功率即提高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的方式解决,如快速充电3.0(QuickCharge,QC)的所需充电电压为18W、快速充电4.0(QuickCharge,QC)的所需充电电压为27W等等。由于发热的计算公式为P=I*I*R,其中,I为充电电流,R为充电电路的阻抗,当选择采用增大电流来加快充电速度时,会使移动终端产生严重的发热现象。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充电管理电路(Chargerintegratedcircuit,ChargerIC)的温升限制了充电电流,同时温度的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结构,包括:主板、硬件充电接口、子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晶体管、充电管理电路和至少两个储能模块,所述主板具有处理器,其中,对应充电器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子电路板通过所述FPC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晶体管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之间为电连接;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对应充电器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控制指令,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储能模块的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大小,储能模块进行充放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结构,包括:主板、硬件充电接口、子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晶体管、充电管理电路和至少两个储能模块,所述主板具有处理器,其中,对应充电器通过所述硬件充电接口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子电路板通过所述FPC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晶体管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之间为电连接;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对应充电器与所述子电路板电连接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控制指令,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储能模块的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大小,储能模块进行充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数量与所述储能模块的数量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储能模块包括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则为第一充电管理电路和第二充电管理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一储能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一储能模块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二储能模块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充电指令增大电流,对所述进行第二储能模块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充电过程相互独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储能模块进行放电;所述第二充电管理电路根据所述处理器输出的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储能模块进行放电,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储能模块放电过程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为充电管理电路集合,所述充电管理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宇,温鼎宁,张华,陶龙西,胡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