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连体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579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连体窑炉,包括炉体组件和热气循环组件,热气循环组件固定安装在炉体组件上,使用时燃烧的热气从正炉体扩散到辅助炉体中,辅助炉体设置为顶部锥形的不规则结构,辅助炉体底部空间较大,辅助炉体底部热气的扩散时间较长,热气会产生一个时间差,气泵将扩散到辅助炉体的顶部热气先吸走,辅助炉体底部的热气不断的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辅助炉体的底部始终是充满热气的,有效保证辅助炉体底部的温度,减少正炉体的热量损失,气泵将热气吸收后由连管A输送到连管B、连管C和连管D上,管道内的热气会受冷凝结产生水分,水分随着热气从排气孔流出到正炉体中,实现余热和水分的双重回收,实用性更强。

A kind of building integrated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连体窑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窑炉
,具体为一种建筑连体窑炉。
技术介绍
倒焰窑是一种以窑车做窑底的倒焰(或半倒焰)间歇式生产的热工设备,也称车底式倒焰窑,因窑车从窑的一端进出也称抽屉窑,是国内近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窑型之一,梭式窑除具有一般倒焰窑操作灵活性大,能满足多品种生产等优点外,其装窑、出窑和制品的部分冷却可以在窑外进行,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又可以缩短窑的周转时间,但由于间歇烧成,窑的蓄热损失和散热损失大,烟气温度高,热耗量较高,一般采用余热回收装置对窑内热气进行回收利用,现有的窑体都设置为方体结构,热气被吸收时各个方向上的流动速度一致,无法保证窑内温度的稳定,窑炉内部的温度流失快,加大窑炉的热量损耗,且热气中常常伴有水分,传统的余热回收装置无法有效实现水分的排出,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连体窑炉,具备能够有效保证辅助炉体底部的温度,减少正炉体的热量损失,能够实现余热和水分的双重回收,实用性更强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窑体都设置为方体结构,热气被吸收时各个方向上的流动速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连体窑炉,包括炉体组件(1)和热气循环组件(2),热气循环组件(2)固定安装在炉体组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组件(1)包括燃烧料进口(11)、窑车进口(12)、正炉体(13)和辅助炉体(14),燃烧料进口(11)设置在正炉体(13)的一个侧壁上,正炉体(13)的另一个侧壁等距设置三个窑车进口(12),正炉体(13)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正炉体(13)的端部与辅助炉体(14)固定相接,辅助炉体(14)与热气循环组件(2)固定连接;/n所述热气循环组件(2)包括安装板(21)、气泵(22)、连管A(23)、出气管(24)、连管B(25)、连管C(26)和连管D(27),安装板(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连体窑炉,包括炉体组件(1)和热气循环组件(2),热气循环组件(2)固定安装在炉体组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组件(1)包括燃烧料进口(11)、窑车进口(12)、正炉体(13)和辅助炉体(14),燃烧料进口(11)设置在正炉体(13)的一个侧壁上,正炉体(13)的另一个侧壁等距设置三个窑车进口(12),正炉体(13)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正炉体(13)的端部与辅助炉体(14)固定相接,辅助炉体(14)与热气循环组件(2)固定连接;
所述热气循环组件(2)包括安装板(21)、气泵(22)、连管A(23)、出气管(24)、连管B(25)、连管C(26)和连管D(27),安装板(21)固定在辅助炉体(14)上,安装板(21)上设置有气泵(22),气泵(22)的进口通过管道与辅助炉体(14)的顶部连通,气泵(22)的出口通过连管A(23)与出气管(24)相接,出气管(24)与连管B(25)的一端连通,连管B(25)的另一端与连管C(26)相接,连管C(26)与连管D(27)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川高瑞珍岳子浩郭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高邑县东建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