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筑物规模不断的增加和抗震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低建筑物连成一个整体,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美感,同时也会给房屋建筑带来由于高度差异所导致的差异沉降等安全隐患,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隐患,极有可能造成结构裂缝甚至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设置连接跨中留Im左右的后浇缝,待两侧的高低建筑物沉降稳定之后浇筑后浇缝混凝土。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低层建筑往往会比高层建筑早完工,但是在封堵后浇缝之前,需要用脚手架对后浇缝两侧的梁和板进行支撑,直至高层建筑施工完成,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后浇缝施工,这将影响到低层建筑的尽早使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沉降稳定与地基土有关系,难以准确控制封堵后浇缝的时间。如何找到一种既能解决高低差异沉降,又能不影响底层建筑的尽早使用,便成了施工技术人员所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要解决高低连体建筑由于沉降差异,低层建筑在高层建筑没有建成之前不能使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低建筑和高建筑通过连接水平构件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一端支撑在低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1)上,另一端支撑在高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的底面支撑有支撑梁,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上至少留设有两条后浇缝(5),所述后浇缝(5)位于支撑梁长度范围内,其两侧设置有金属网(9),所述连接水平构件的受力钢筋(4)在后浇缝(5)处通长,所述支撑梁一端与高建筑受力构件(2)和低建筑受力构件(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低建筑和高建筑通过连接水平构件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一端支撑在低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1) 上,另一端支撑在高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的底面支撑有支撑梁,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上至少留设有两条后浇缝(5),所述后浇缝(5) 位于支撑梁长度范围内,其两侧设置有金属网(9),所述连接水平构件的受力钢筋(4)在后浇缝(5)处通长,所述支撑梁一端与高建筑受力构件(2)和低建筑受力构件(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2)和低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1)为梁、柱或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平构件(3)为梁或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横向支撑梁(8)、纵向支撑梁(7)或两者组合,纵向支撑梁(7)搭在横向支撑梁(8)上或支撑在相邻跨的结构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工字钢梁,H型钢梁,槽钢梁或矩形钢管梁,上述支撑梁为焊接或者轧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梁(8)通过预埋件(6)与高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2)和低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1)固定连接,或直接埋设在高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2)和低建筑主体结构受力构件(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埋件连接的横向支撑梁(8)与连接水平构件(3)接触面上焊接有栓钉(10),直接埋设的横向支撑梁(8)的埋设部位开穿筋孔(11),并在其外表面焊接有栓钉(1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连体建筑无障碍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6) 由预埋钢板(6. 1)和预埋锚固件(6. 2)组成,所述预埋钢板(6. 1)为一块或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