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吃水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09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吃水船舶,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包括船体和设置于船体上的螺旋桨,船体的底面上开设有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贯穿船体尾面,关于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剖面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弧面凹槽,每个第一弧面凹槽的第二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弧面凹槽,每个第二弧面凹槽均与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之间呈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大于90°,每个第二弧面凹槽远离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的一端贯穿对应的船体的侧面,螺旋桨位于第一弧面凹槽内。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使得船体侧面的水流通过第二弧面凹槽进入到第一弧面凹槽内,对螺旋桨前方的水量进行补充,使得螺旋桨具有足够的吸水力,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及推进效率。

A shallow draft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吃水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浅吃水船舶。
技术介绍
船舶航行依靠螺旋桨推进,而螺旋桨推进的原理是通过转动,桨叶向后拨水,而自身受到水流的反作用力,其推力通过桨轴及推力轴承传递至船体上。长期在浅水中航行的船舶,受水深限制,船舶底部与河底之间的距离较短,间隙小,为了防止螺旋桨撞击河底异物,船舶的底部与螺旋桨对应的位置往往设计沿船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船舶尾面并呈“一”字形的流道,将螺旋桨部分装入到流道内部以保障螺旋桨的安全,但是这种设置形式容易产生螺旋桨进水量小的问题,使得螺旋桨前方进水变慢形成真空,螺旋桨拨不到水,并且加上风、水流等外力的影响,往往导致船舶航行时航向不稳定,航速不可控,并且螺旋桨空转还会消耗更多的燃料,降低船舶的竞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吃水船舶,以实现船舶在浅水中航行时,对螺旋桨的前方的水量进行补充,避免螺旋桨空转,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吃水船舶,包括船体和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螺旋桨,所述船体的底面上开设有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贯穿所述船体尾面的第一弧面凹槽,所述第一弧面凹槽设有两个,且关于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剖面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第二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弧面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弧面凹槽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弧面凹槽之间呈预设夹角α,所述预设夹角α大于90°,每个所述第二弧面凹槽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一端贯穿对应的所述船体的侧面,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第一弧面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位于所述船体的基线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槽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凹槽具有一段与所述螺旋桨对应的装配凹槽,所述装配凹槽在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长度L1大于等于所述螺旋桨周长的1/3,所述装配凹槽的槽面与所述螺旋桨之间的最大间隙小于所述螺旋桨直径的5.5%。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装配凹槽的槽面与所述船体的基线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槽面与所述船体的基线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凹槽在所述船体的基线所在的水平面的投影形成第一投影面,沿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投影面在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处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凹槽在所述船体的基线所在的水平面的投影形成第二投影面,沿所述第一弧面凹槽的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投影面在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先减小后保持不变。进一步地,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投影面在所述第二端的最大宽度为所述第二投影面在所述第一端的宽度的1.0~1.2倍。进一步地,在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弧面凹槽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弧面凹槽的长度之和L2为所述船体长度的25%~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浅吃水船舶,通过在船体的底面上开设有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贯穿船体尾面的第一弧面凹槽,第一弧面凹槽设有两个,且关于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剖面对称设置,每个第一弧面凹槽的第二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弧面凹槽,每个第二弧面凹槽均与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之间呈预设夹角α,预设夹角α大于90°,每个第二弧面凹槽远离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的一端贯穿对应的船体的侧面,螺旋桨位于第一弧面凹槽内。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二弧面凹槽将船体侧面的水流引入到第一弧面凹槽内,从而对螺旋桨前方的水量进行补充,使得螺旋桨所在的区域始终保持充足的水量,避免螺旋桨空转,使得螺旋桨具有足够的吸水力,从而使得即使船舶在浅水航行也能保证螺旋桨正常工作,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及推进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浅吃水船舶的局部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浅吃水船舶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船体;2、螺旋桨;101、第一弧面凹槽;102、第二弧面凹槽;10、基线;20、中心剖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浅吃水船舶,该浅吃水船舶包括船体1和设置于所述船体1上的螺旋桨2。其中,船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贯穿船体1尾面的第一弧面凹槽101,第一弧面凹槽101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弧面凹槽101关于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剖面20对称设置。每个第一弧面凹槽101的第二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弧面凹槽102,每个第二弧面凹槽102均与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101之间呈预设夹角α,预设夹角α大于90°,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优选为13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夹角α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每个第二弧面凹槽102远离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101的一端贯穿对应的船体1的侧面。螺旋桨2位于第一弧面凹槽101内。可以理解的是,该浅吃水船舶在航行时,两个第一弧面凹槽101和两个第二弧面凹槽102形成类似于“八”字形的流道,每个第二弧面凹槽102相比对应的第一弧面凹槽101靠近船体1的前端,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吃水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和设置于所述船体(1)上的螺旋桨(2),所述船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沿所述船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贯穿所述船体(1)尾面的第一弧面凹槽(101),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设有两个,且关于所述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剖面(20)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的第二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弧面凹槽(102),每个所述第二弧面凹槽(102)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之间呈预设夹角α,所述预设夹角α大于90°,每个所述第二弧面凹槽(102)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的一端贯穿对应的所述船体(1)的侧面,所述螺旋桨(2)位于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吃水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和设置于所述船体(1)上的螺旋桨(2),所述船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沿所述船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贯穿所述船体(1)尾面的第一弧面凹槽(101),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设有两个,且关于所述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剖面(20)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的第二端均延伸设置有第二弧面凹槽(102),每个所述第二弧面凹槽(102)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之间呈预设夹角α,所述预设夹角α大于90°,每个所述第二弧面凹槽(102)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的一端贯穿对应的所述船体(1)的侧面,所述螺旋桨(2)位于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吃水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2)位于所述船体(1)的基线(10)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的槽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吃水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具有一段与所述螺旋桨(2)对应的装配凹槽,所述装配凹槽在所述船体(1)长度方向的长度L1大于等于所述螺旋桨(2)周长的1/3,所述装配凹槽的槽面与所述螺旋桨(2)之间的最大间隙小于所述螺旋桨(2)直径的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吃水船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弧面凹槽(101)的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装配凹槽的槽面与所述船体(1)的基线(10)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能李炎锋林纯鑫
申请(专利权)人: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