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分杆;所述搅拌装置外壳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动端与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分布有搅拌分杆;所述搅拌装置外壳上还设置有驱动搅拌机构上下往复移动的上下往复机构。该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能够使搅拌机构边上下往复移动边搅拌,从而提升了搅拌效率;通过设置次级搅拌机构,能够再进一步的提升搅拌效率;通过设置震动机构,能够对水泥进行彻底搅拌。
A cement mix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会使用到混凝土来建造建筑,这些混凝土是通过水泥和水的搅拌经过冷却后形成的。由于人工搅拌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混凝土的需求,因此水泥和水搅拌时大多使用机械进行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现有的大多搅拌装置,在搅拌水泥时,大多只会围绕一个旋转方向进行搅拌且转动轴无法移动,采用这种搅拌方式搅拌,搅拌效率较低,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搅拌效率高的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外壳、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底端设置有出料口;还包括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分杆;所述搅拌装置外壳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动端与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分布有搅拌分杆;所述搅拌装置外壳上还设置有驱动搅拌机构上下往复移动的上下往复机构;所述上下往复机构包括往复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往复滑杆;所述往复电机固定在搅拌装置外壳的外侧上方,且其转动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往复滑杆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往复滑杆滑动且穿过搅拌装置外壳的顶端,且其另一端与滑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分杆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搅拌轴竖直方向等距分布;所述搅拌装置外壳内部还设置有次级搅拌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级搅拌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均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内且均设置有蛟龙叶片,两个蛟龙叶片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的右端均转动穿过搅拌装置外壳,且位于搅拌装置外壳外侧的部分通过皮带相连;所述搅拌装置外壳的外侧还设置有驱动次级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的顶端一侧,且其与往复电机的转动端通过皮带相连;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锥齿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的顶端一侧,且第一转动轴通过皮带与第二转动轴的一端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级搅拌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分布在搅拌装置外壳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滑动底板、第四转动轴、凸轮以及弹簧;所述滑动底板贴合滑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的内壁;位于所述滑动底板下方的搅拌装置外壳内还转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定有凸轮,且凸轮与滑动底板的底部相贴合;所述滑动底板的底部与搅拌装置外壳的底部之间通过多个弹簧相连;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右端转动且穿过搅拌装置外壳,且通过皮带与第三转动轴的右端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底板设置为倾斜形;设置在所述搅拌装置外壳上的出料口位于滑动底板的最低端的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便于移动的轮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能够使搅拌机构边上下往复移动边搅拌,从而提升了搅拌效率;通过设置次级搅拌机构,能够再进一步的提升搅拌效率;通过设置震动机构,能够对水泥进行彻底搅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上下往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装置外壳、2-进料口、3-出料口、4-滑动杆、5-搅拌电机、6-搅拌轴、7-搅拌分杆、8-往复电机、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往复滑杆、12-第一锥齿轮、13-第一转动轴、14-第二锥齿轮、15-第二转动轴、16-第三转动轴、17-滑动底板、18-第四转动轴、19-凸轮、20-弹簧、21-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外壳1、进料口2以及出料口3;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底端设置有出料口3;还包括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5、搅拌轴6以及搅拌分杆7;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的底部固定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动端与搅拌轴6相连;所述搅拌轴6的两侧对称分布有搅拌分杆7;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上还设置有驱动搅拌机构上下往复移动的上下往复机构;所述上下往复机构包括往复电机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以及往复滑杆11;所述往复电机8固定在搅拌装置外壳1的外侧上方,且其转动端与第一连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0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与往复滑杆11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往复滑杆11滑动且穿过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且其另一端与滑动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当往复电机8工作时,带动第一连杆9围绕其转动端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10上下摆动,从而带动往复滑杆11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使滑动杆4上下往复滑动,从而使得设置在滑动杆4上的搅拌电机5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使搅拌电机5边上下往复移动边搅拌,从而提升了搅拌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所述搅拌分杆7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搅拌轴6竖直方向等距分布;为了再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内部还设置有次级搅拌机构。所述次级搅拌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所述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均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1内且均设置有蛟龙叶片,两个蛟龙叶片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的右端均转动穿过搅拌装置外壳1,且位于搅拌装置外壳1外侧的部分通过皮带相连;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的外侧还设置有驱动次级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12、第一转动轴13以及第二锥齿轮14;所述第一锥齿轮12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一侧,且其与往复电机8的转动端通过皮带相连;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啮合设置的第二锥齿轮14固定在第一转动轴13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3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一侧,且第一转动轴13通过皮带与第二转动轴15的一端相连;这样设置,当往复电机8工作时,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在第二锥齿轮14的作用下,第一转动轴13开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同向转动,由于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上的蛟龙叶片旋向相反,此时搅拌装置外壳1的底部水泥会形成对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所述次级搅拌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等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外壳(1)、进料口(2)以及出料口(3);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底端设置有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5)、搅拌轴(6)以及搅拌分杆(7);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的底部固定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动端与搅拌轴(6)相连;所述搅拌轴(6)的两侧对称分布有搅拌分杆(7);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上还设置有驱动搅拌机构上下往复移动的上下往复机构;所述上下往复机构包括往复电机(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以及往复滑杆(11);所述往复电机(8)固定在搅拌装置外壳(1)的外侧上方,且其转动端与第一连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0)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与往复滑杆(11)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往复滑杆(11)滑动且穿过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且其另一端与滑动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外壳(1)、进料口(2)以及出料口(3);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底端设置有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和上下往复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5)、搅拌轴(6)以及搅拌分杆(7);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的底部固定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动端与搅拌轴(6)相连;所述搅拌轴(6)的两侧对称分布有搅拌分杆(7);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上还设置有驱动搅拌机构上下往复移动的上下往复机构;所述上下往复机构包括往复电机(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以及往复滑杆(11);所述往复电机(8)固定在搅拌装置外壳(1)的外侧上方,且其转动端与第一连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0)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与往复滑杆(11)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往复滑杆(11)滑动且穿过搅拌装置外壳(1)的顶端,且其另一端与滑动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分杆(7)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搅拌轴(6)竖直方向等距分布;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内部还设置有次级搅拌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领域用水泥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搅拌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所述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均转动设置在搅拌装置外壳(1)内且均设置有蛟龙叶片,两个蛟龙叶片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转动轴(15)和第三转动轴(16)的右端均转动穿过搅拌装置外壳(1),且位于搅拌装置外壳(1)外侧的部分通过皮带相连;所述搅拌装置外壳(1)的外侧还设置有驱动次级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
申请(专利权)人:赵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