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87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包括仓室、棒料箱、启闭装置、移动底座、导向机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仓室底盖、驱动装置、托架、链条,所述仓室之顶部设置启闭装置;所述仓室之靠近内壁处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上设置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之上端面上设置棒料箱;所述仓室之中下部的外侧面上设置行程指示控制装置;所述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之传动螺杆的下端头处设置被动链轮,所述仓室之下端面上设置仓室底盖;所述仓室底盖之下方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之螺杆轴上设置主动链轮;所述驱动装置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之间设置链条;所述仓室之中部出料孔处设置托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为雾化制粉设备加注金属棒料。

A metal bar feeding device with controllable stro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难熔金属制粉设备
,进一步属于加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加料精准,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球形钛粉或钛合金粉末具有高度球形、伴生颗粒少、纯度高、含氧量低、流动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等特点,产品呈银灰色均匀球形状,有高致密性,在3D打印、MIM、热等静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钛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金属还原法、电解法和雾化法。金属还原法、电解法所生产的钛粉受质量限制多应用于一般耐腐蚀品、烟花、冶金添加剂和氢发泡剂,而高品质钛粉主要用雾化法生产。雾化法生产钛粉的设备为超高速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设备,其工作原理为借助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金属液破碎,并以雾状液滴甩出,之后凝固得到高纯度、高球形度的钛粉。生产钛粉的原料为钛或钛合金棒料,其尺寸为:直径55±0.5mm;长度700mm。为了有效防止钛或钛合金棒料被氧化,保证制成的球形钛粉或钛合金粉末纯度高、含氧量低,加料过程需要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并且在真空状态下充入1:9氩气和氦气的混合气体。球形钛粉或钛合金粉末的生产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目前没有比较理想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加料精准,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加料精准,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仓室、棒料箱、启闭装置、移动底座、导向机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仓室底盖、驱动装置、托架、链条,所述的仓室之顶部设置启闭装置;所述的仓室之靠近内壁处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导向机构;所述的导向机构上设置移动底座;所述的移动底座之上端面上设置棒料箱;所述的仓室之中下部的外侧面上设置行程指示控制装置;所述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之传动螺杆的下端头处设置被动链轮,所述的仓室之下端面上设置仓室底盖;所述的仓室底盖之下方设置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之螺杆轴上对应被动链轮的位置设置主动链轮;所述的驱动装置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之间设置链条;所述的链条与被动链轮及主动链轮配合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与移动底座之间通过驱动装置之螺杆轴与移动底座之螺母配合连接;所述的仓室之壳体上分别设置出料孔、抽真空孔、观察孔I、观察孔II、气体充入孔气体回收孔;所述的仓室之中部出料孔处设置托架;所述的托架位于观察孔I之对侧;所述的托架位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之相邻侧。本专利技术由仓室、棒料箱、启闭装置、移动底座、导向机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仓室底盖、驱动装置、托架、链条构成。棒料箱通过销孔与移动底座上的定位轴连在一起并放在移动底座的上面,同时,棒料箱上前挡板上的两个凸缘卡在仓室的挂板上面;启闭装置通过气缸座和支座I焊接在仓室上面;移动底座通过螺母与驱动装置上的螺杆轴连接在一起,移动底座的导向轮安装在导向机构的导轨上;导向机构通过垫板焊接在仓室里面;行程指示控制装置通过支架上的螺孔与仓室连接在一起,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上的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装置上主动链轮连接在一起;驱动装置通过螺栓将法兰固定在仓室底盖的轴套上,轴承座焊接在仓室的内壁上;仓室底盖通过螺栓将底板与仓室连在一起;托架通过螺栓连接在仓室的出料孔上;棒料箱的前挡板及后挡板上均设有直径为Φ的圆孔若干件,以便减轻重量;箱体的底板、承料板、盖板、侧板上均设有直径为Φ的圆孔若干件,以便减轻重量。本专利技术结构可靠,性能稳定,加料精准,行程可控,能够为超高速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设备加注金属棒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整体结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整体结构二维示意图;图3为图2之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2之D-D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整体结构三维效果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仓室示意图;图7为图6之左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之仓室三维效果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之棒料箱示意图;图10为图9之俯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之棒料箱三维效果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之棒料箱箱体示意图;图13为图12之俯视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之棒料箱箱体三维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之棒料箱前挡板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之启闭装置示意图;图17为图16之左视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之启闭装置三维效果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底座示意图;图20为图19之左视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底座三维效果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之导向机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之导向机构三维效果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之行程指示控制装置示意图;图25为图24之俯视示意图;图26为本专利技术之行程指示控制装置三维效果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之仓室底盖示意图;图28为图27之A-A剖视示意图;图29为本专利技术之驱动装置三维示意图;图30为本专利技术之驱动装置三维效果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之托架示意图;图32为图31之俯视示意图;图33为本专利技术之托架三维示意图;图中:1-仓室,11-出料孔,12-抽真空孔,13-观察孔I,14-观察孔II,15-气体充入孔,16-气体回收孔,17-挂板,18-锁紧扣,19-壳体,2-棒料箱,21-箱体,211-底板,212-支撑板,213-筋板I,214-承料板,215-凸台,216-盖板,217-侧板,218-筋板II,219-卡槽条,2110-挡板,2111-筋板III,2112-定位座,22-前挡板,221-凸缘,23-后挡板,24-吊环螺栓,25-销孔,3-启闭装置,31-气缸座,32-销轴I,33-启闭气缸,34-销轴II,35-销轴III,36-支座I,37-盖板,38-支座II,39-锁紧气缸,4-移动底座,41-移动架,42-导向轮,43-螺母,44-定位轴,5-导向机构,51-导轨,52-连接板,53-垫板,54-螺钉,6-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1-被动链轮,62-轴承座,63-传动螺杆,64-支架,65(A,B,C,D,E)-接近开关,66-带指针感应块,67-标尺,7-仓室底盖,71-底板,72-轴套,8-驱动装置,81-“三合一”减速器,82-圆锥齿轮,83-主动链轮,84-法兰,85-螺杆轴,86-轴承座,9-托架,10-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33所示,包括仓室1,棒料箱2,启闭装置3,移动底座4,导向机构5,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仓室底盖7,驱动装置8,托架9,链条10,所述的仓室1之顶部设置启闭装置3;所述的仓室1之靠近内壁处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导向机构5;所述的导向机构5上设置移动底座4;所述的移动底座4之上端面上设置棒料箱2;所述的仓室1之中下部的外侧面上设置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所述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传动螺杆63的下端头处设置被动链轮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包括仓室(1)、棒料箱(2)、启闭装置(3)、移动底座(4)、导向机构(5)、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仓室底盖(7)、驱动装置(8)、托架(9)、链条(10),其特征是:所述的仓室(1)之顶部设置启闭装置(3);所述的仓室(1)之靠近内壁处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导向机构(5);所述的导向机构(5)上设置移动底座(4);所述的移动底座(4)之上端面上设置棒料箱(2);所述的仓室(1)之中下部的外侧面上设置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所述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传动螺杆(63)的下端头处设置被动链轮(61),所述的仓室(1)之下端面上设置仓室底盖(7);所述的仓室底盖(7)之下方设置驱动装置(8);所述的驱动装置(8)之螺杆轴(85)上对应被动链轮(61)的位置设置主动链轮(83);所述的驱动装置(8)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间设置链条(10);所述的链条(10)与被动链轮(61)及主动链轮(83)配合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8)与移动底座(4)之间通过驱动装置(8)之螺杆轴(85)与移动底座(4)之螺母(43)配合连接;所述的仓室(1)之壳体(19)上分别设置出料孔(11)、抽真空孔(12)、观察孔I(13)、观察孔II(14)、气体充入孔(15)气体回收孔(16);所述的仓室(1)之中部出料孔(11)处设置托架(9);所述的托架(9)位于观察孔I(13)之对侧;所述的托架(9)位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相邻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包括仓室(1)、棒料箱(2)、启闭装置(3)、移动底座(4)、导向机构(5)、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仓室底盖(7)、驱动装置(8)、托架(9)、链条(10),其特征是:所述的仓室(1)之顶部设置启闭装置(3);所述的仓室(1)之靠近内壁处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导向机构(5);所述的导向机构(5)上设置移动底座(4);所述的移动底座(4)之上端面上设置棒料箱(2);所述的仓室(1)之中下部的外侧面上设置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所述的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传动螺杆(63)的下端头处设置被动链轮(61),所述的仓室(1)之下端面上设置仓室底盖(7);所述的仓室底盖(7)之下方设置驱动装置(8);所述的驱动装置(8)之螺杆轴(85)上对应被动链轮(61)的位置设置主动链轮(83);所述的驱动装置(8)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间设置链条(10);所述的链条(10)与被动链轮(61)及主动链轮(83)配合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8)与移动底座(4)之间通过驱动装置(8)之螺杆轴(85)与移动底座(4)之螺母(43)配合连接;所述的仓室(1)之壳体(19)上分别设置出料孔(11)、抽真空孔(12)、观察孔I(13)、观察孔II(14)、气体充入孔(15)气体回收孔(16);所述的仓室(1)之中部出料孔(11)处设置托架(9);所述的托架(9)位于观察孔I(13)之对侧;所述的托架(9)位于行程指示控制装置(6)之相邻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仓室(1)包括出料孔(11)、抽真空孔(12)、观察孔I(13)、观察孔II(14)、气体充入孔(15)、气体回收孔(16)、挂板(17)、锁紧扣(18)、壳体(19);所述的壳体(19)之中部设置出料孔(11);所述的壳体(19)上在出料孔(11)对侧的中部设置观察孔I(13);所述的壳体(19)之中上部设置抽真空孔(12);所述的抽真空孔(12)位于出料孔(11)的邻侧面上,并且位于出料孔(11)之左侧;所述的壳体(19)上在抽真空孔(12)之右上方设置观察孔II(14);所述的壳体(19)上在抽真空孔(12)之左下方设置气体充入孔(15);所述的壳体(19)上在抽真空孔(12)之对侧的顶部设置气体回收孔(16);所述的壳体(19)之顶部内侧设置挂板(17)共两件;所述的挂板(17)与出料孔(11)垂直;所述的壳体(19)之顶部设置锁紧扣(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棒料箱(2)包括箱体(21)、前挡板(22)、后挡板(23)、吊环螺栓(24)、销孔(25);所述的箱体(21)之右侧面上设置前挡板(22);所述的箱体(21)之左侧面上设置后挡板(23);所述的箱体(21)之顶部设置吊环螺栓(24);所述的箱体(21)之左侧面的底部设置销孔(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挡板(22)及后挡板(23)上均设有直径为Φ的圆孔若干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21)包括底板(211)、支撑板(212)、筋板I(213)、承料板(214)、凸台(215)、盖板(216)、侧板(217)、筋板II(218)、卡槽条(219)、挡板(2110)、筋板Ⅲ(2111)、定位座(2112);所述的底板(211)、支撑板(212)、筋板I(213)、承料板(214)、凸台(215)、盖板(216)、侧板(217)、筋板II(218)、卡槽条(219)、挡板(2110)、筋板Ⅲ(2111)、定位座(2112)按图12、图13及图14通过焊接构成箱体(2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211)、承料板(214)、盖板(216)、侧板(217)上均设有直径为Φ的圆孔若干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凸台(215)上设置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行程可控的金属棒料加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211)与承料板(214)之间的夹角为7°,并以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朱广政杨崇能刘卫标郭宝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钢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