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80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研磨桶和伸入该研磨桶并由主轴带动旋转的研磨转子,所述研磨桶和研磨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物料和研磨介质分别从设置在研磨桶上的进料口和介质入口进入所述环形间隙,物料经研磨介质和旋转的研磨转子研磨后流向设置在研磨桶出料口的分离器,研磨后的物料经所述分离器分离后流出研磨桶,研磨介质经分离器阻挡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进料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子垂直安装使用后,研磨介质通过通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进料口处,重新进入环形间隙以形成循环,提高研磨效率。

An open gr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砂磨机的研磨转子。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砂磨机的研磨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高。砂磨机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也使其犹如百花齐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型式。如立式砂磨机、卧式砂磨机,又如直筒砂磨机或者锥筒砂磨机等等。传统的砂磨机一般是通过机械密封进料,经过转子和研磨介质的高速搅拌研磨后,再由分离器过滤研磨介质和浆料,通过研磨桶的法兰端盖实现出料。传统的砂磨机存在以下缺陷:1.在研磨介质和浆料在经过分离器过滤时,由于某些粘度较大的浆料缘故,在分离器附近,甚至出料口处都会有堵料现象。2.传统的砂磨机若要更换或回收研磨介质,则需要把端盖拆开才能回收,若是实验型或小型的砂磨机还比较简单,但若是大型或一些超大型砂磨机,想拆下端盖更换或回收研磨介质则工作量就大且变得麻烦了。3.一般转子在垂直安装使用后,研磨介质和浆料容易积聚在转子上压盖地方,且与轴心越近的地方积聚越厉害,长久下去,研磨介质不断对转子轴磨损,对转子轴的损耗也不断升高。4.一般的砂磨机是从研磨桶的侧端进料,这种进料方式,在初始阶段会使研磨桶内研磨介质分布并不均匀,从而使研磨介质的跨度变大,影响研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更换和回收研磨介质的敞开式研磨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研磨桶和伸入该研磨桶并由主轴带动旋转的研磨转子,所述研磨桶和研磨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物料和研磨介质分别从设置在研磨桶上的进料口和介质入口进入所述环形间隙,物料经研磨介质和旋转的研磨转子研磨后流向设置在研磨桶出料口的分离器,研磨后的物料经所述分离器分离后流出研磨桶,研磨介质经分离器阻挡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进料口处。作为优选,所述研磨桶包括与研磨转子形成所述环形间隙的桶体和设置在该桶体顶端并密封该桶体的端盖,所述桶体底端设置所述进料口,所述端盖顶端设置所述出料口,端盖侧壁水平设置所述介质入口,所述分离器穿过所述主轴安装在端盖的出料口处。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侧壁水平设置有与分离器连通的出料管,该出料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超声波清洗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研磨转子包括由所述主轴驱动的旋转主体,该旋转主体中心轴向开设有安装所述主轴的轴孔,所述旋转主体上部成型有环形空腔,在所述旋转主体顶端设置有密封该环形空腔的顶盖,所述旋转主体下部端面成型有凹槽。作为优选,所述轴孔和环形空腔之间轴向设有供研磨介质回流的通道,该通道与所述凹槽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顶盖上成型有台阶孔,所述主轴穿过该台阶孔的内孔伸入所述轴孔,台阶孔的外孔与所述通道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研磨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桶体外侧并与该桶体通过法兰密封连接的外桶,所述外桶与桶体之间形成有隔腔,所述隔腔和环形空腔内均可通入冷却液或热流体。作为优选,所述外桶底部密封连接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进料口连通的进料管。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可与所述主轴螺栓连接的底盖,底盖上设置有搅拌叶片。作为优选,所述环形间隙呈锥形。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垂直安装使用后,研磨介质通过通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进料口处,重新进入环形间隙以形成循环,提高研磨效率。且当需要回收或更换研磨介质时,停止进料,然后打开进料管,研磨介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进料口出来,从而实现研磨介质的回流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研磨桶1和伸入该研磨桶并由主轴2带动旋转的研磨转子4,所述研磨桶和研磨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3。本专利技术采用环形间隙研磨,比传统球磨机高出3-5倍的能量输入效率,且环形间隙可采用锥形设计,即研磨转子和研磨桶设计成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能量输入效率和研磨效果。在实施过程中,物料和研磨介质分别从设置在研磨桶上的进料口11和介质入口12进入所述环形间隙,物料经研磨介质和旋转的研磨转子研磨后流向设置在研磨桶出料口13的分离器5,研磨后的物料经所述分离器分离后流出研磨桶,研磨介质经分离器阻挡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进料口处,从而参与新的物料的研磨,由此实现了研磨介质的回流,提高了研磨效果,保证了研磨细度,使得研磨后的产品粒径分布较窄。本专利技术的研磨桶1包括与研磨转子形成所述环形间隙的桶体14和设置在该桶体顶端并密封该桶体的端盖15,所述桶体底端设置所述进料口,所述端盖顶端设置所述出料口,端盖侧壁水平设置所述介质入口,所述分离器穿过所述主轴安装在端盖的出料口处。由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下端进料和上端进研磨介质的方式,克服了物料在初始阶段研磨桶内研磨介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可保证研磨介质跨度较小,进一步提高研磨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侧壁水平设置有与分离器连通的出料管16,该出料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超声波清洗装置6,在研磨某些粘度较大的浆料时,启用超声波清洗装置对出料管进行清洗,可以有效防止堵料现象,从而提高出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研磨转子4包括由所述主轴驱动的旋转主体41,该旋转主体中心轴向开设有安装所述主轴的轴孔42,所述旋转主体内成型有环形空腔43,其质量较轻,可减少能耗;同时环形空腔不仅有利于散热,而且可方便布置冷却设备,确保旋转主体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以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在所述旋转主体顶端设置有密封该环形空腔的顶盖44,由此形成旋转主体和顶盖的组合式研磨装置,不仅有利于加工旋转主体,而且方便安装、检修和拆卸。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主体上部成型所述环形空腔、下部端面成型有凹槽45,凹槽的设计不仅可进一步减轻转子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从底部凹槽处进料。在所述轴孔和环形空腔之间轴向设有通道46,该通道与所述凹槽连通,研磨介质通过该通道回流并循环使用,可避免研磨介质长时间积聚在主轴附近,减少对主轴的磨损。在实施过程中,所述通道可直接设置在旋转主体上,也可设置在安装主轴的轴套上。转子工作时,被分离器阻挡后的研磨介质在重力的作用通过所述通道回流至进料口处,从而重新进入环形间隙与初始物料混合以形成循环,进而提高研磨效率。当需要回收或更换研磨介质时,停止进料,研磨介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进料口流出,然后从介质入口加入新的研磨介质,即可完成研磨介质的更换。在实施过程中,所述顶盖上成型有台阶孔47,所述主轴穿过该台阶孔的内孔伸入所述轴孔,台阶孔的外孔与所述通道连通。研磨介质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外孔,由于外孔的孔径较大,可容纳较多的研磨研磨介质,方便其快速进入通道,提高研磨介质的回流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主体轴向外壁和所述凹槽内壁均设置有数个棒销48,以提高研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研磨桶1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桶体外侧并与该桶体通过法兰7密封连接的外桶17,所述外桶与桶体之间形成有隔腔8,所述隔腔和环形空腔内均可通入冷却液或热流体,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研磨桶和伸入该研磨桶并由主轴带动旋转的研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桶和研磨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物料和研磨介质分别从设置在研磨桶上的进料口和介质入口进入所述环形间隙,物料经研磨介质和旋转的研磨转子研磨后流向设置在研磨桶出料口的分离器,研磨后的物料经所述分离器分离后流出研磨桶,研磨介质经分离器阻挡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进料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敞开式研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研磨桶和伸入该研磨桶并由主轴带动旋转的研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桶和研磨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物料和研磨介质分别从设置在研磨桶上的进料口和介质入口进入所述环形间隙,物料经研磨介质和旋转的研磨转子研磨后流向设置在研磨桶出料口的分离器,研磨后的物料经所述分离器分离后流出研磨桶,研磨介质经分离器阻挡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所述进料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敞开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桶包括与研磨转子形成所述环形间隙的桶体和设置在该桶体顶端并密封该桶体的端盖,所述桶体底端设置所述进料口,所述端盖顶端设置所述出料口,端盖侧壁水平设置所述介质入口,所述分离器穿过所述主轴安装在端盖的出料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敞开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侧壁水平设置有与分离器连通的出料管,该出料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超声波清洗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敞开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转子包括由所述主轴驱动的旋转主体,该旋转主体中心轴向开设有安装所述主轴的轴孔,所述旋转主体上部成型有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镭雷粤雷立猛尼佐利·密尔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派勒智能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