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73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包括一围设在颈部的充气颈枕,充气颈枕上安装有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充气颈枕的前端为用于套入颈部的开口部;充气颈枕的开口部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通过一连接气管相连,连接气管的右端部与充气颈枕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导通,充气颈枕的左端部设有一气管接口,连接气管的左端与气管接口可拆卸连接;连接气管呈扁平状连接气管,连接气管的外侧连接一绑带,绑带与充气颈枕的左端部可拆卸连接。本专利通过充气颈枕给予颈部穿刺置管的支撑固定。

Inflatable internal jugular vein fix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颈内静脉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深静脉置管属于中心静脉置管的一种,常见于大型手术患者和危重病人的治疗。可用于大量、快速补液,输入刺激性药物或大分子肠外营养液,测量中心静脉压等。一般情况下,深静脉置管可使用一个月,避免了每日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一般最多做得是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因为左侧肺尖稍高于右侧,穿刺左侧颈内静脉造成肺破裂的风险要高。现有的静脉置管一般采用胶带固定在颈部,这种固定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静脉置管松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胶带式固定静脉置管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包括一围设在颈部的充气颈枕,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一充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所述充气颈枕的前端为用于套入颈部的开口部;所述充气颈枕的开口部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通过一连接气管相连,所述连接气管的右端部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导通,所述充气颈枕的左端部设有一气管接口,所述连接气管的左端与所述气管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气管呈扁平状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的外侧连接一绑带,所述绑带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左端部可拆卸连接。本专利通过充气颈枕实现静脉置管固定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患者卧床时的颈部支撑与固定,保护颈部。此外,通过连接气管的设置,进而可以实现充气颈枕内的气路构成一循环回路。当患者卧床时,根据患者不同的翻身情况导致的充气颈枕不同区域受力情况的不同,造成内部气路的流动,实现颈枕的结构符合患者的翻身情况。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一充气嘴,所述充气嘴设置在所述充气颈枕靠近开口处的外侧。便于进行充气颈枕的充气。通过调整充气量的大小,可以实现充气颈枕口径的微调。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气颈枕的外表面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一硅胶皮肤层以及无纺布层。便于保证用户颈部接触充气颈枕的舒适度。所述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包括一用于卡接所述静脉置管的管扣,所述管扣上用于接触静脉置管处黏附有硅凝胶颗粒。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扣呈具有开口的环状管夹,所述环状管夹的圆心角大于180°,且小于240°。便于静脉置管的外露出颈部区域的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气管是一扁平状的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径向上的截面是一矩形;所述矩形的长度方向平行与所述充气颈枕的轴向。增加连接气管与充气颈枕的接触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管接口包括一基座、一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气管内的插接头以及用于箍住所述连接气管的管箍,所述插接头与所述基座注塑成型,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充气颈枕上;所述插接头与所述连接气管插接;所述管箍设置在所述插接头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管箍箍设在所述连接气管的外侧。便于实现连接气管的可拆卸。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接头的外径从靠近基座侧至远离基座侧逐渐递减;所述插接头的外壁焊接固定有至少三个环状密封圈,所述环状密封圈夹设在所述插接头与所述连接气管之间,所述环状密封圈的断面为三角形。便于提高插接头与连接气管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气管的右端部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右端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气管接口处均安装有一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开设有两个气口,两个气口分别为设置在充气颈枕的内部的内侧气口以及设置在充气颈枕的外部的外侧气口;所述阀体上连接有用于内侧气口与外侧气口导通以及断开切换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露出阀体处设有把手;所述阀体是前端开口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充气颈枕的外部。便于通过用户操作把手,实现气口的导通与断开,进而实现气路的导通与闭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体位于外侧气口的轴向上的前方还开设有一排气口。便于当螺纹杆运动至排气口上方时,排气口与大气导通进行排气操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充气颈枕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硅胶,所述硅胶远离充气颈枕的内壁侧固定连接有一超声波振动装置,所述超声波振动装置的换能面与所述硅胶相连。便于实现超声波振动装置对颈部的振动,避免血栓。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充气颈枕内设有对超声波振动装置进行供电的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有一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安装在所述充气颈枕的外壁上。便于实现对蓄电装置的充电。充气颈枕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超声波振动装置开关的控制开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管接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管接口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左侧手动阀门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右侧手动阀门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绑带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充气颈枕,2为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4为连接气管,5为充气嘴,6为绑带,7为手动阀门,21为管扣,22为硅凝胶颗粒,41为基座,42为插接头,43为后夹持件,44为前夹持件,61为锁扣,62为齿板,63为突起,71为阀体,72为螺纹杆,73为内侧气口,74为外侧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7,充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包括一围设在颈部的充气颈枕1,充气颈枕上安装有一充气嘴,充气颈枕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2;充气颈枕的前端为用于套入颈部的开口部;充气颈枕的开口部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通过一连接气管4相连,连接气管4的右端部与充气颈枕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导通,充气颈枕的左端部设有一气管接口,连接气管的左端与气管接口可拆卸连接;连接气管呈扁平状连接气管,连接气管的外侧连接一绑带6,绑带与充气颈枕的左端部可拆卸连接。本专利通过优化传统的充气颈枕的结构,进而通过充气颈枕给予颈部穿刺置管的支撑固定。通过连接气管,可以实现充气颈枕左右两端的气路导通,通过连接带可以实现充气颈枕的前端开口处开口大小的调整,保证颈部舒适度,还可以避免连接气管的松脱。连接气管上固定有用于连接绑带6一端的固定环,充气颈枕上高度有用于连接绑带6另一端的固定环。便于连接带的固定。或者,参见图7,绑带6是一齿带,连接气管与齿带固定连接。充气颈枕上固定有用于锁止齿带的锁扣。所述锁扣61上开设有用于扎带穿过并卡接扎带的通道,通道内均设有用于与所述齿带卡接的齿板,齿板62的右端均为固定端,齿板62的左端均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锁扣6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上设有向左延伸的突起63,以所述突起63作为用于拨动齿板解除齿带与齿板间的锁定的解锁突起。便于实现连接气管的固定。充气嘴5设置在充气颈枕1靠近开口处的外侧。便于进行充气颈枕的充气。通过调整充气量的大小,可以实现充气颈枕口径的微调。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包括一用于卡接所述静脉置管的管扣21,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包括一围设在颈部的充气颈枕,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一充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n所述充气颈枕的前端为用于套入颈部的开口部;/n所述充气颈枕的开口部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通过一连接气管相连,所述连接气管的右端部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导通,所述充气颈枕的左端部设有一气管接口,所述连接气管的左端与所述气管接口可拆卸连接;/n所述连接气管呈扁平状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的外侧连接一绑带,所述绑带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左端部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包括一围设在颈部的充气颈枕,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一充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颈枕上安装有用于固定静脉置管的颈部静脉置管固定机构;
所述充气颈枕的前端为用于套入颈部的开口部;
所述充气颈枕的开口部的左右两端的外侧通过一连接气管相连,所述连接气管的右端部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导通,所述充气颈枕的左端部设有一气管接口,所述连接气管的左端与所述气管接口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气管呈扁平状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的外侧连接一绑带,所述绑带与所述充气颈枕的左端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嘴设置在所述充气颈枕靠近开口处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颈枕的外表面从内至外依次包覆有一硅胶皮肤层以及无纺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气管径向上的截面是一矩形;所述矩形的长度方向平行与所述充气颈枕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充气式颈内静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接口包括一基座、一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气管内的插接头以及用于箍住所述连接气管的管箍,所述插接头与所述基座注塑成型,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充气颈枕上;
所述插接头与所述连接气管插接;
所述管箍设置在所述插接头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管箍箍设在所述连接气管的外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黎莉陈慧瑛刘敏王萍罗怡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