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444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包括卸压管线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放装置、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中有过滤液,所述卸压管线的两端分别与安全壳和排放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内的气体导出;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孔,所述排放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放孔布置在所述过滤液中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导出的气体排放至所述过滤液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独立的安全壳卸压渠道,能够将安全壳内的气体排出并过滤,并提高过滤效果,从而降低安全壳内压力,避免安全壳超压风险和减少放射性物质排放到大气环境。

A pressure relief filter system for contai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
本技术属于核电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安全壳是核电站防止放射性产物释放到环境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当发生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时,由于堆芯熔化,大量的放射性气体将充斥在安全壳内,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安全壳内的压力威胁到安全壳完整性,需要对安全壳进行有效的卸压。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对核安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核安全局明确指出要加强核电厂安全壳超压排放功能,优化乏燃料水池内管道、排气口的布置以及乏池冷却和净化系统,提高放射性物质水洗过滤的效率,严格控制排放至环境中的气体的放射性。而现阶段,当核电厂安全壳内的压力威胁到安全壳完整性时,安全壳卸压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热段至正常余热排出系统(RNS)入口隔离阀、RNS入口母管壳外隔离阀、RNS至乏燃料水池(SFP)隔离阀,实现从安全壳向乏燃料水池的排气,以达到安全壳卸压目的。这种安全壳卸压系统存在以下不足:(1)独立性差,气体排放渠道需要借用RNS的管道;(2)过滤效率低,气体排放口即RNS的管道管口,无辅助过滤装置;(3)气体需要通过乏燃料水池内壁上管道末端集中排放,会影响周边设备或设施。可见,现有的安全壳泄压系统无法满足核安全局提出的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安全壳进行有效卸压的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具有独立的气体排放渠道,可提高过滤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包括卸压管线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放装置、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中有过滤液,所述卸压管线的两端分别与安全壳和排放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内的气体导出;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孔,所述排放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放孔布置在所述过滤液中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导出的气体排放至所述过滤液中。优选的,所述排放装置还包括母管和支管,所述母管与所述卸压管线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支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管分布在所述母管上,所述排放孔设置于所述支管上。优选的,多个所述支管分布在所述母管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同一高度位置上的各个所述支管沿所述母管的圆周方向分布。优选的,所述母管的底部为密封面。优选的,多个所述排放孔的开口方向各不相同。优选的,所述卸压管线上设置有隔离阀。优选的,所述过滤池为乏燃料水池,所述过滤液为硼水。优选的,还包括补给设备,用于向所述过滤池中补充所述过滤液。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通过设置独立的卸压管线,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将安全壳内的气体排出,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壳内的压力,避免安全壳超压风险,确保安全壳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核反应堆机组及整个核电厂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排放装置,改良气体排放口的结构,将安全壳内导出的气体尽量均匀的排放到过滤液中,不仅提高了气体中放射性物质的过滤效果,减少放射性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还能避免气体排放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对周边设备或设施的冲击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排放装置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母管的B-B剖视图;图5为图1中一种优选的排放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卸压管线;2-排放装置;21-母管;22-支管;23-排放孔;3-过滤池4-隔离阀;5-安全壳;6-乏燃料水池的液面高度;7-乏燃料的顶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针对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安全壳卸压系统独立性差,过滤效率低,存在的超压风险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包括卸压管线,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放装置和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中有过滤液,所述卸压管线的两端分别与安全壳和排放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内的气体导出;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孔,所述排放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放孔布置在所述过滤液中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导出的气体排放至所述过滤液中。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包括卸压管线1和过滤单元,其中:过滤单元包括排放装置2和过滤池3,排放装置2包括多个排放孔23,过滤池中盛有过滤液。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案:卸压管线1的输入端通过贯穿件与安全壳5的壳壁连通,多个排放孔23分布在其输出端上,具体来说,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的底部为密封面,多个排放孔23均匀分布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的侧壁上;并且卸压管线的输出端伸入至过滤池中的过滤液中,以使排放孔23能够布置在过滤池3内盛放的过滤液中,且处于过滤液液面以下,以延长气体与过滤液的接触时间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果。这样,安全壳5内的气体可以经过卸压管线1导出到排放装置2,再经排放孔23排出至过滤液中,以便将气体中的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去除。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案,排放装置2还包括支管22,此时,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的底部为密封面,支管22设于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上,多个排放孔23分布在支管22上。优选的,支管22为多个,多个支管22环形排布在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上,即多个支管22分布在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同一高度位置上的支管22沿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的圆周方向分布。进一步的,多个排放孔23按不同的角度分布在支管22上,使排放孔23开口朝不同的方向,以便排出的气体能尽量均匀分散,使气体与过滤液充分接触,以增强气体的过滤效果(主要是过滤气体中的放射性物质),还能避免局部方向气体排放过于集中而导致气体流量过大对水体冲击大,对周边的设备或设施造成不利影响。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排放孔的一个优选方案,将相邻位置的两个支管22上的排放孔23设置如下:一个支管上的排放孔23向上或向下设置(即排放孔的开口朝垂直方向),也可同时向上和向下设置排放孔23;另一个支管上的排放孔23向前和/或向后(即排放孔的开口方向朝水平方向)设置。当然,排放孔23也可以交错设置于支管22上,本实施例对各个排放孔的朝向不作进一步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作为本实例中一个更优选方案,排放装置2还包括母管21,其中:母管21的入口端与卸压管线1的输出端连通,母管21优选圆形管道,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母管21的尺寸大小及长度,可以根据气体排放量及布置的位置来确定,本实施例不作进一步限定;支管22设置在母管21上,且支管21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均匀分布在母管21的入口端的相对端上,排放孔23设置在支管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卸压管线(1)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放装置(2)、过滤池(3),所述过滤池中有过滤液,/n所述卸压管线的两端分别与安全壳(5)和排放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内的气体导出;/n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孔(23),所述排放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放孔布置在所述过滤液中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导出的气体排放至所述过滤液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卸压管线(1)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排放装置(2)、过滤池(3),所述过滤池中有过滤液,
所述卸压管线的两端分别与安全壳(5)和排放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内的气体导出;
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孔(23),所述排放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排放孔布置在所述过滤液中用于将所述安全壳导出的气体排放至所述过滤液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装置还包括母管(21)和支管(22),所述母管与所述卸压管线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支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管分布在所述母管上,所述排放孔设置于所述支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壳卸压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娟王佳卓丁亮赵斌皮月于沛李博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