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识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40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识读设备,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图像识读元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光源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光源组件相对设置的滤光组件;所述图像识读元件在其识读方向上形成图像识读区域;所述滤光组件包括滤光面,所述滤光面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相交,并形成第二设定夹角;所述光源组件的光轴与所述滤光面相交,形成第三设定夹角;所述光源组件的朝所述滤光面发光,并由所述滤光面反射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的光轴朝所述图像识读区域延伸,并靠近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设置。该图像识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识读准确性高的优点。

An image re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识读设备
本技术涉及图像识读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图像识读设备。
技术介绍
光源组件30,即瞄准单元,其作为图像识读引擎的重要元件,其投射于物体表面的图案,用于引导用户瞄准,便于将待识读图像置于图像识读引擎的视场范围内;现有的图像识读设备:其一、识读元件20与光源组件30并排放置支架10,由于结构受限,瞄准图案中心与识读元件20中心距离较大,大约需要6mm,造成识读元件中心与瞄准中心不一致,影响识读的准确性,而且识读距离越近影响识读的偏差就会越大;如图1所示。其二、识读元件20与光源组件30并排放置支架10,在识读元件20的两边各放一个光源组件30,使识读元件中心在两个光源组件中心之间,如图2所示;此方案需要两套的光源组件,且其光源组件瞄准图案的中心与识读元件的识读中心距离较大,造成识读中心与瞄准中心不一致,影响识读的准确性,并且其结构复杂,成本增加,而且不是直接对准,容易误导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图像识读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图像识读设备,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图像识读元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光源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光源组件相对设置的滤光组件;所述图像识读元件在其识读方向上形成图像识读区域;所述滤光组件包括滤光面,所述滤光面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相交,并形成第二设定夹角;所述光源组件的光轴与所述滤光面相交,形成第三设定夹角;所述光源组件的朝所述滤光面发光,并由所述滤光面反射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的光轴朝所述图像识读区域延伸,并靠近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设置。优选地,所述光源组件的光轴与所述滤光面的相交点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和所述滤光面的相交点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设定夹角与第三设定夹角为互补角。优选地,所述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重合。优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出光面;所述滤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形成第一设定夹角。优选地,所述滤光组件包括与所述出光面平行设置的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且与所述支撑件形成第四设定夹角的滤光片;所述滤光面设置在所述滤光片上。优选地,所述图像识读元件包括镜筒本体、安装在镜筒本体中的感应芯片、安装在所述镜筒本体中为位于所述感应芯片的感应方向的光学镜头;所述滤光片倾斜设置在所述镜筒本体端面上且与该端面形成第五设定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45度角;和/或所述第二设定夹角为45度角;和/或所述第三设定夹角为45度角;和/或所述第四设定夹角为45度角;和/或所述第五设定夹角为45度角。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图像识读元件安装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光源组件安装在所述侧壁上,其包括中空的筒体、安装在所述筒体中的发光源、以及安装在所述筒体中且位于所述发光源的出光方向上的聚光单元。优选地,所述聚光单元包括凸透镜或者透镜组。实施本技术的图像识读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图像识读设备通过将该光源组件的光轴与与之相对设置的滤光组件的滤光面相交形成第二设定夹角并通过该光源组件朝该滤光面发光,并由该滤光面反射形成反射光光轴朝高图像识图区域延伸并靠近图像识读元件的光轴设置的反射光,进而可以使得瞄准中心更靠近图像识读区域的识读中心,从而可以提高识读的准确性。该图像识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识读准确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图像识读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图像识读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图像识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图像识读设备反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3及图4示出了本技术图像识读设备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图像识读设备可用于条码、二维码的识读,该图像识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识读准确性高的优点。如图3及图4所示,该图像识读设备包括支架10、图像识读元件20、光源组件30、滤光组件40;该图像识读元件20、光源组件30、以及滤光组件40均安装在该支架10上,该图像识读元件20可以对图像进行识读、解码,其可在其识读方向上形成图像识读区域50。该光源组件30可用于发出光线供该图像识读元件20照明,便于图像识读元件20取像。该滤光组件40可将该光源组件30发出的光反射至图像识读区域50,以便于给该图像识读元件20照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图像识读设备还可包括壳体(未图示);该支架10可安装在该壳体(未图示)中,该图像识读元件20、光源组件30、以及滤光组件40均可收容于该壳体(未图示)中。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10可包括底壁11以及侧壁12;该底壁11可与该侧壁12形成一体结构,该底壁11可用于供该图像识读元件20安装。该侧壁12可与该底壁11垂直设置,其可用于供该光源组件30安装。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图像识读元件20可沿垂直于该底壁11的方向设置在该底壁11上,其可包括镜筒本体21、感应芯片23、光学镜头22。该镜筒本体21可为中空结构,其可沿垂直于该底壁11的方向设置在该底壁11上,其可用于供该感应芯片23和该光学镜头22安装。该光学镜头安装在该镜筒本体21的上部,且位于该感应芯片23的感应方向,其可用于对图像进行扫描。该感应芯片23可安装在该镜筒本体21中,且可贴设在该支架10的底壁11上,其与该光学镜头22相对设置,其可用于感应、识别、解读在该光学镜头22形成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AC为该图像识读区域50相交点为图像识读区域的图像识读中心51,即该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AC为该图像识读区域50的中心轴线。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源组件30可沿垂直于该侧壁12的方向安装在该侧壁12上,且其出光方向垂直于该侧壁12设置。该光源组件30可包括筒体31、发光源32以及聚光单元33;该筒体31可用于供该发光源32以及该聚光单元33安装。该发光源32可以在通电状态下发光,以给该图像识读元件30照明。该聚光单元33可汇聚该发光源32发出的光。该筒体31可为中空结构,其可沿垂直于该侧壁12的方向安装在该侧壁12上,其可用于供该发光源32以及该聚光单元33安装。该筒体31可以包括固定部、以及安装部;该固定部可安装在该侧壁12上,其可贴设或者焊接在该侧壁12上,其内径以及外径均大于该安装部的内径和外径,该安装部可设置在该固定部上,其可用于供该聚光单元33安装。该发光源32可安装在该筒体31中,具体地,其可位于该固定部中,其可以为任一波长的光源,一般可采用便于人眼观察的单色光源,例如波长为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识读设备,包括支架(10)、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的图像识读元件(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的光源组件(30)、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且与所述光源组件(30)相对设置的滤光组件(40);/n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在其识读方向上形成图像识读区域(50);/n所述滤光组件(40)包括滤光面(421),所述滤光面(421)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相交,并形成第二设定夹角(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识读设备,包括支架(10)、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的图像识读元件(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的光源组件(30)、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且与所述光源组件(30)相对设置的滤光组件(40);
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在其识读方向上形成图像识读区域(50);
所述滤光组件(40)包括滤光面(421),所述滤光面(421)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相交,并形成第二设定夹角(α2);所述光源组件(30)的光轴与所述滤光面(421)相交,形成第三设定夹角(α3);
所述光源组件(30)的朝所述滤光面(421)发光,并由所述滤光面(421)反射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的光轴朝所述图像识读区域(50)延伸,并靠近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识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30)的光轴与所述滤光面(421)的相交点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和所述滤光面(421)的相交点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识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夹角(α2)与第三设定夹角(α3)为互补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识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的光轴与所述图像识读元件(20)的光轴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识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30)包括出光面(331);
所述滤光面(421)与所述出光面(331)形成第一设定夹角(α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仰卿许文焕应棋伟宋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民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