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8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34
一种气液增压泵,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所述增压活塞设置于所述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柱塞;所述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所述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增压泵,结构简单,适应性好,可适用于不同的水泵、气泵,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的进行维修替换。

A kind of gas-liquid boos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增压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泵,尤其涉及一种气液两用增压泵。
技术介绍
增压泵,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增压的泵,其用途主要有热水器增压用、高楼低水压、桑拿浴、洗浴等加压用、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用等等。在使用时,先将增压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气液增压泵工作原理类似于压力增压器,对大径空气驱动活塞施加一个很低的压力,当此压力作用于一个小面积活塞上时,产生一个高压。通过一个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增压泵能够实现连续运行。由单向阀控制的高压柱塞不断的将液体排出,增压泵的出口压力大小与空气驱动压力有关。当驱动部分和输出液体部分之间的压力达到平衡时,增压泵会停止运行,不再消耗空气。当输出压力下降或空气驱动压力增加时,增压泵会自动启动运行,直到再次达到压力平衡后自动停止。采用单气控非平衡气体分配阀来实现泵的自动往复运动,泵体气驱部分采用铝合金制造,接液部分根据介质不同选用碳钢或不锈钢。泵有进气、排气两个口,在进气口能产生低于常压(即大气压)气压的叫“负压”;在排气口能产生高于常压气压的叫“正压”;比如常说的真空泵就是负压泵,增压泵就是正压泵。正压泵跟负压泵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气体流向,负压泵是外部气体被吸入到抽气嘴;正压是从排气嘴喷出去;比如气压的高低等。增压泵有个特性,当管道流量跟不上水泵的流量或超过水泵的流量时,增压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增压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泵和管道流量,这严重制约了增压泵的选取,也不利于不同位置增压泵的选用。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方便的适用于多种不同水泵和流量的增压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气液增压泵,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其中,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所述增压活塞设置于所述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柱塞;所述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增压活塞设置有增压活塞杆,在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端置于所述高压缸筒内,并且所述增压活塞杆端面与所述高压缸筒间构成增压腔,所述增压腔与水箱连接,其出液孔通过单向阀与外部作业设备连接,在缸筒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连通。优选还包括集成阀,所述集成阀安装在前端盖上,其通过导气管与后端盖相连,所述集成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套;其中,所述阀体内部固定有所述阀套;所述阀芯设置在阀套内,并能在压差作用下在阀套内部移动。优选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套内具有两个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位置的变化控制增压活塞的移动换向。优选所述阀芯两端截面存有面积差。优选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有多道。优选所述环形槽有两道,每道环形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阀芯小端直径的一半。优选两道环形槽分别为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距所述阀芯的底面为8~18cm,所述第二环形槽距所述第一环形槽的距离为8~10cm。优选所述阀芯上还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设置在所述阀芯上,位于所述环形槽的相反端。优选所述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分别连接独立的气源。优选所述水箱中为乳化液。本技术所述的增压泵,结构简单,适应性好,可适用于不同的水泵、气泵,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的进行维修替换。附图说明附图1本技术所述增压泵的侧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阀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前端盖;2-后端盖;3-导流头;10-阀芯;11-第一环形槽;12-第二环形槽;13-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附图1,一种气液增压泵,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其中,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增压活塞设置于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柱塞;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单向阀;增压活塞设置有增压活塞杆,在增压活塞杆的两侧,其与高压缸筒的侧壁分别构成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增压活塞杆的两端置于高压缸筒内,中段设置于低压缸筒内,并且增压活塞杆端面与高压缸筒间构成增压腔,增压腔与水箱连接,水箱中优选使用乳化液,增压腔的出液孔通过单向阀与外部作业设备连接,在增压腔缸筒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连通,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分别连接独立的气源,因此,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可分别独立操作,实现分别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前端盖上还安装有集成阀,其通过导气管与后端盖相连,集成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套;其中,阀体内部固定有阀套;阀芯设置在阀套内,并能在压差作用下在阀套内部移动,阀芯在阀套内具有两个工作位置,阀芯位置的变化控制增压活塞的移动换向。为方便阀芯的制造,阀芯的两个端面存在面积差,同时,面积差的存在也利于阀芯的移动,提高了增压泵的灵敏性。参见附图2,为配合导气管中气流在阀芯上的作用,需要阀芯上设置多道环形槽,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有两道。每道环形槽处的直径为阀芯小端直径的一半,为保证阀芯的强度,其直径不应更小了。两道环形槽分别为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距阀芯的底面为10cm,第二环形槽距第一环形槽的距离为8cm,合适的距离可以兼顾导气性和气密性。由于阀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在其环形槽的另一端还应设置密封槽,密封槽设置在阀芯上,其中具有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的高度高于阀芯的轴径。在使用过程中,活塞固定在活塞杆端部。活塞两侧与缸筒间构成两个空腔,分别为第一气动腔与第二气动腔。在缸筒的两端对称固定有增压缸筒,在增压缸筒上固定有液箱。增压缸筒端部由缸底封闭。在增压缸筒内缸底一侧是乳化液比例调节阀与乳化液单向阀构成的乳化液进液组件。增压缸筒的另一端口接活塞杆的端部。所述乳化液进液组件与活塞杆端部间构成增压腔,所述活塞杆在增压缸筒内即成增压活塞。所述增压腔还通过一个水源单向阀与外接水源连接,同时还通过一个高压出液单向阀与外部高压使用设备相连。在液箱上还设置有透气阀。工作时,两侧的气动换向阀连通压力管路P,液箱内充满乳化液。在初始位置时,第一气动腔通过气动换向阀与气动压力管路连通,第二气动腔则通过气动自动换向阀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一气动腔中压力上升,活塞向右移动,来自水源的水通过水源单向阀进入左侧的增压腔,同时左侧的乳化液腔内的乳化液通过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所述增压活塞设置于所述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柱塞;所述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所述单向阀;/n所述增压活塞设置有增压活塞杆,在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端置于所述高压缸筒内,并且所述增压活塞杆端面与所述高压缸筒间构成增压腔,所述增压腔与水箱连接,其出液孔通过单向阀与外部作业设备连接,在缸筒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所述增压活塞设置于所述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柱塞;所述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所述单向阀;
所述增压活塞设置有增压活塞杆,在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端置于所述高压缸筒内,并且所述增压活塞杆端面与所述高压缸筒间构成增压腔,所述增压腔与水箱连接,其出液孔通过单向阀与外部作业设备连接,在缸筒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阀,所述集成阀安装在前端盖上,其通过导气管与后端盖相连,所述集成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套;其中,所述阀体内部固定有所述阀套;所述阀芯设置在阀套内,并能在压差作用下在阀套内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志亮李龙魏崇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派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