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泳专利>正文

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2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护坡上格梗、护坡下格梗、支撑柱、护坡组件和植被放置组件,所述护坡下格梗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均匀安装有所述护坡组件,所述护坡组件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植被放置组件,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护坡上格梗;用户在安装生态护坡结构时,首相,将护坡下格梗和上格梗铺设到坡上,其次,将两个支撑柱插入到两个格梗内,进而快速与格梗连接,两个支撑柱安装完成后,由拱圈两侧凸块分别导入到两个支撑柱的第一凹槽内,使拱圈快速与支撑柱对接,并限制了拱圈的位置,最后,将多个拱圈依次安装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进而使多个拱圈处于同一竖直线。

An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structure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waste disposal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态护坡
,具体为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公开专利技术授权专利号(CN208594563U)一种拱形骨架护坡结构,包括拱圈、拱柱和素混凝土格梗,所述拱柱固定设置在素混凝土格梗内,拱柱由若干拱柱砌块垒砌而成,所述拱柱砌块顶端设有凸榫,底端设有凹槽,拱柱砌块左、右侧均设有凹槽,拱圈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拱柱砌块左、右侧的凹槽内,该专利方案采用凸榫和凹槽的方式,将多个拱形柱安装,而该方式的稳固性较差,并且不便于用户铺设植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该专利方案采用凸榫和凹槽的方式,将多个拱形柱安装,而该方式的稳固性较差,并且不便于用户铺设植被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护坡上格梗、护坡下格梗、支撑柱、护坡组件和植被放置组件,所述护坡下格梗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均匀安装有所述护坡组件,所述护坡组件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植被放置组件,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护坡上格梗,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四个第一凹槽;所述护坡组件,其包括拱圈、凸块、摩擦部和支撑块,所述拱圈的两侧壁中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块,所述拱圈的两侧壁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凸块,所述凸块的上下两面均安装有所述摩擦部,所述凸块和所述摩擦部均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护坡上格梗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通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护坡下格梗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三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嵌于所述第三通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护坡组件还包括第二凹槽、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凸块的顶部靠近所述摩擦部的一侧均匀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植被放置组件包括植被格、框体和网体,所述拱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框体,所述框体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植被格,所述植被格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网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框体为拱形形状,所述框体的外侧壁贴附所述拱圈的内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在安装生态护坡结构时,首相,将护坡下格梗和上格梗铺设到坡上,其次,将两个支撑柱插入到两个格梗内,进而快速与格梗连接,两个支撑柱安装完成后,由拱圈两侧凸块分别导入到两个支撑柱的第一凹槽内,使拱圈快速与支撑柱对接,并限制了拱圈的位置,最后,将多个拱圈依次安装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进而使多个拱圈处于同一竖直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护坡组件与植被放置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护坡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支撑柱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护坡下格梗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护坡上格梗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10、护坡上格梗;111、第一通槽;120、护坡下格梗;121、第二通槽;122、第三通槽;130、支撑柱;131、第一凹槽;140、护坡组件;141、拱圈;142、凸块;143、摩擦部;144、支撑块;145、第二凹槽;146、第一通孔;147、第二通孔;150、植被放置组件;151、植被格;152、框体;153、网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护坡上格梗110、护坡下格梗120、支撑柱130、护坡组件140和植被放置组件150,所述护坡下格梗120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柱130,两个所述支撑柱130之间均匀安装有所述护坡组件140,所述护坡组件140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植被放置组件150,所述支撑柱13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护坡上格梗110,所述支撑柱130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四个第一凹槽131;所述护坡组件140,其包括拱圈141、凸块142、摩擦部143和支撑块144,所述拱圈141的两侧壁中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块144,所述拱圈141的两侧壁靠近所述支撑块144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凸块142,所述凸块142的上下两面均安装有所述摩擦部143,所述凸块142和所述摩擦部143均嵌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护坡上格梗110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111,所述支撑柱130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通槽111内;由第一通槽111的设置,便于将支撑柱130插入到护坡上格梗110内,进而降低了支撑柱130的安装难度。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护坡下格梗120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三通槽122和第二通槽121,所述支撑柱130的底部嵌于所述第三通槽122内;由第三通槽122的设置,便于将支撑柱130插入到护坡下格梗120内,进而便于支撑柱130与护坡下格梗120连接,护坡结构在遇到雨天时,通过第三通槽122可将积攒的雨水导出,减小出现堆积雨水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护坡组件140还包括第二凹槽145、第一通孔146和第二通孔147,所述支撑块14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凹槽145和所述第一通孔146,所述凸块142的顶部靠近所述摩擦部14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147;由第二凹槽145的设置,便于拱圈141的底部与下方拱圈141连接,当遇到雨天时,通过多个第一通孔146,可将拱圈141与支撑块144之间的雨水导出,在凸块142导入到第一凹槽131内时,由两个摩擦部143与第一凹槽131摩擦,使凸块142稳固在第一凹槽131内,其中摩擦部143的材质例如橡胶。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植被放置组件150包括植被格151、框体152和网体153,所述拱圈14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框体152,所述框体152的内侧壁安装有所述植被格151,所述植被格15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网体153;在多个拱圈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上格梗(110)、护坡下格梗(120)、支撑柱(130)、护坡组件(140)和植被放置组件(150),所述护坡下格梗(120)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柱(130),两个所述支撑柱(130)之间均匀安装有所述护坡组件(140),所述护坡组件(140)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植被放置组件(150),所述支撑柱(13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护坡上格梗(110),所述支撑柱(130)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四个第一凹槽(131);/n所述护坡组件(140),其包括拱圈(141)、凸块(142)、摩擦部(143)和支撑块(144),所述拱圈(141)的两侧壁中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块(144),所述拱圈(141)的两侧壁靠近所述支撑块(144)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凸块(142),所述凸块(142)的上下两面均安装有所述摩擦部(143),所述凸块(142)和所述摩擦部(143)均嵌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上格梗(110)、护坡下格梗(120)、支撑柱(130)、护坡组件(140)和植被放置组件(150),所述护坡下格梗(120)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柱(130),两个所述支撑柱(130)之间均匀安装有所述护坡组件(140),所述护坡组件(140)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植被放置组件(150),所述支撑柱(13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护坡上格梗(110),所述支撑柱(130)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四个第一凹槽(131);
所述护坡组件(140),其包括拱圈(141)、凸块(142)、摩擦部(143)和支撑块(144),所述拱圈(141)的两侧壁中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块(144),所述拱圈(141)的两侧壁靠近所述支撑块(144)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凸块(142),所述凸块(142)的上下两面均安装有所述摩擦部(143),所述凸块(142)和所述摩擦部(143)均嵌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弃渣场植被恢复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上格梗(110)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111),所述支撑柱(130)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通槽(111)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泳
申请(专利权)人:于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