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10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纵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的表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残料汇聚锥斗,所述第一框架底部表面的两侧和第二框架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框架正表面两侧的中心处和第二框架背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轴、限位板、滚轮和限位槽的配合使用,可对输送链板进行限位,这样输送装置的输送更加稳定,解决了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输送链板进行限位,容易使得输送链板在输送装置上晃动,从而导致输送装置出现输送不稳定的问题。

A stable conveying device for asphalt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沥青加工
,具体为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各类道路铺设越来越多,沥青是道路铺设的核心原料,在对沥青加工过程中需使用到输送装置,现有的输送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输送链板进行限位,这样使得输送链板在旋转过程中晃动较大,从而导致输送装置出现输送不稳定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具备对输送链板进行限位的优点,解决了输送装置出现输送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纵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底部的表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残料汇聚锥斗,所述第一框架底部表面的两侧和第二框架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第一框架正表面两侧的中心处和第二框架背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对应一侧左侧的中心处和右侧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后侧贯穿第二框架并延伸至第二框架的后侧,所述主动轴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主动链轮,所述从动轴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通过输送链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框架背表面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前侧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环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轴的表面且位于滚轮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限位板,所述输送链板内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配合使用的限位条,所述第一框架正表面左侧的中心处且位于轴承座的右侧镶嵌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链轮的内圈与主动轴的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从动链轮的内圈与从动轴的表面为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内侧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三角板,三角板的外侧与支撑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顶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残料汇聚锥斗配合使用的通槽。优选的,所述主动轴的前侧贯穿第一框架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从动轴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贯穿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滚轮的内圈与支撑轴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内圈与支撑轴的表面为过盈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轴、限位板、滚轮和限位槽的配合使用,可对输送链板进行限位,这样输送装置的输送更加稳定,解决了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输送链板进行限位,容易使得输送链板在输送装置上晃动,从而导致输送装置出现输送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输送装置输送的稳定性,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残料汇聚锥斗,可对输送链板上落下的残留沥青进行汇聚,通过连接板,可对支撑腿进行连接,提高了输送装置输送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杆,可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进行连接,通过支撑板,可对电机进行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结构正视图。图中:1第一框架、2连接板、3残料汇聚锥斗、4支撑腿、5从动链轮、6控制开关、7轴承座、8输送链板、9主动链轮、10主动轴、11连接杆、12支撑轴、13从动轴、14第二框架、15支撑板、16电机、17限位板、18滚轮、19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纵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通过连接杆11,可对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进行连接,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底部的表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残料汇聚锥斗3,通过残料汇聚锥斗3,可对输送链板8上的落下的残留沥青进行汇聚,第一框架1底部表面的两侧和第二框架14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支撑腿4内侧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顶部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三角板,三角板的外侧与支撑腿4固定连接,连接板2顶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残料汇聚锥斗3配合使用的通槽,通过连接板2,可对支撑腿4进行连接,提高了输送装置输送的稳定性,第一框架1正表面两侧的中心处和第二框架14背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左侧的中心处和右侧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主动轴10和从动轴13,主动轴10的后侧贯穿第二框架14并延伸至第二框架14的后侧,主动轴10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主动链轮9,从动轴13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从动链轮5,主动链轮9的内圈与主动轴10的表面为过盈配合,从动链轮5的内圈与从动轴13的表面为过盈配合,主动轴10的前侧贯穿第一框架1并延伸至轴承座7的内腔与轴承座7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从动轴13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贯穿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并延伸至轴承座7的内腔与轴承座7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主动链轮9与从动链轮5通过输送链板8传动连接,第二框架14背表面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6,通过支撑板15,可对电机16进行支撑,电机16转轴的前侧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10固定连接,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12,支撑轴12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滚轮18,滚轮18的表面环向开设有限位槽19,支撑轴12的表面且位于滚轮18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限位板17,滚轮18的内圈与支撑轴12的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限位板17的内圈与支撑轴12的表面为过盈配合,输送链板8内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19配合使用的限位条,通过设置支撑轴12、限位板17、滚轮18和限位槽19的配合使用,可对输送链板8进行限位,这样输送装置的输送更加稳定,解决了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输送链板8进行限位,容易使得输送链板8在输送装置上晃动,从而导致输送装置出现输送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输送装置输送的稳定性,值得推广,第一框架1正表面左侧的中心处且位于轴承座7的右侧镶嵌有控制开关6,控制开关6的输出端与电机16电性连接,第一框架1左侧的表面镶嵌有导电插眼,导电插眼与控制开关6电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纵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底部的表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残料汇聚锥斗(3),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表面的两侧和第二框架(14)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所述第一框架(1)正表面两侧的中心处和第二框架(14)背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n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左侧的中心处和右侧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主动轴(10)和从动轴(13),所述主动轴(10)的后侧贯穿第二框架(14)并延伸至第二框架(14)的后侧,所述主动轴(10)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主动链轮(9),所述从动轴(13)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从动链轮(5),所述主动链轮(9)与从动链轮(5)通过输送链板(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框架(14)背表面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转轴的前侧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滚轮(18),所述滚轮(18)的表面环向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支撑轴(12)的表面且位于滚轮(18)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限位板(17),所述输送链板(8)内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19)配合使用的限位条,所述第一框架(1)正表面左侧的中心处且位于轴承座(7)的右侧镶嵌有控制开关(6),所述控制开关(6)的输出端与电机(1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好的沥青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纵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底部的表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残料汇聚锥斗(3),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表面的两侧和第二框架(14)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所述第一框架(1)正表面两侧的中心处和第二框架(14)背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
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左侧的中心处和右侧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主动轴(10)和从动轴(13),所述主动轴(10)的后侧贯穿第二框架(14)并延伸至第二框架(14)的后侧,所述主动轴(10)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主动链轮(9),所述从动轴(13)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从动链轮(5),所述主动链轮(9)与从动链轮(5)通过输送链板(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框架(14)背表面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转轴的前侧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14)相对应一侧的中心处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滚轮(18),所述滚轮(18)的表面环向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支撑轴(12)的表面且位于滚轮(18)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限位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融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