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92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涉及道路清障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抱胎机构、托臂机构、两连接机构、两传动板和两连杆;两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连接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内设置有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缸体与连接机构铰接;传动板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两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抱胎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

A clearing device and tractor clear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本技术涉及道路清障设备
,具体来讲是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技术介绍
清障车全名为道路清障车,又称拖车、道路救援车、拖拽车,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清障车主要用于道路故障车辆,城市违章车辆及抢险救援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其爬彼能力强,托举达2吨左右,离地角30度以上,转弯半径小,方向液压灵活,配辅助轮,也可在涉水地段发挥作用。另外其整车高度低,满足地库救援需求。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包括抱胎机构、托臂机构、两连接机构、两传动板和两连杆;两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内设置有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的缸体与连接机构铰接;所述传动板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两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所述抱胎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臂机构包括主托臂、连接座、两副托臂和两铰接板;两副托臂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主托臂的前端固定连接,两副托臂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机构铰接;所述铰接板固定设置在对应副托臂的外侧,并与对应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接座通过安装板与主托臂的后端连接,且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座翘起高度的限位块。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夹座和下连接夹座。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托臂机构相适配的第一铰接孔和与驱动油缸缸体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孔;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和侧板上都设置有与机动车车尾部相适配的安装孔。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抱胎机构包括十字臂体、两臂套、两托架座和两L型轮胎托架;所述十字臂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托臂机构相适配的铰接座;两臂套分别可伸缩的套设在十字臂体的两端;两托架座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臂套;两L型轮胎托架分别可伸缩的插装在对应的托架座内。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臂套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插销和两方向相反的链钩;所述臂套内沿轴向设置有挂钩;所述十字臂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插销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架座上设置有第二插销和短环链;所述L型轮胎托架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插销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拖拉机清障车,包括拖拉机车体,该拖拉机车体内设置有发动机总成和燃油箱,所述拖拉机车体的车尾处设置有如上述的清障装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的车头处设置有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箱,该配重箱朝向拖拉机车体的顶角处具有安装缺口,且安装缺口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的前轮处设置有辅助轮支架总成;所述辅助轮支架总成包括支撑竖杆、支撑斜杆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竖杆的上端设置有U型托架,支撑竖杆下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斜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斜杆的下端与支撑横梁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横梁内侧设置有固定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拖拉机清障车的爬彼能力强,托举达2吨左右,离地角30度以上,转弯半径小,方向液压灵活,配辅助轮,也可在涉水地段发挥作用。另外其整车高度低,满足地库救援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清障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托臂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托臂机构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右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抱胎机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拖拉机清障车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机构的正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机构的右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辅助轮支架总成的正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辅助轮支架总成的右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拖拉机清障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拖拉机清障车拖车后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拖拉机车体;11-发动机总成;12-燃油箱;2-清障装置;21-连接机构;210-支撑板;211-侧板;212-安装头;213-第一铰接孔;214-第二铰接孔;22-驱动油缸;23-传动板;24-连杆;240-杆体;241-上连接夹座;242-下连接夹座;25-托臂机构;250-主托臂;251-副托臂;252-铰接板;253-连接轴;254-安装板;255-限位块;256-连接座;26-抱胎机构;260-十字臂体;261-铰接座;262-臂套;263-挂钩;264-链钩;265-第一插销;266-托架座;267-短环链;268-第二插销;269-L型轮胎托架;3-配重机构;31-配重箱;32-加强板;4-辅助轮支架总成;41-支撑竖杆;42-U型托架;43-支撑斜杆;44-连接板;45-支撑横梁;46-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该清障装置包括抱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抱胎机构(26)、托臂机构(25)、两连接机构(21)、两传动板(23)和两连杆(24);/n两连接机构(21)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21)与托臂机构(25)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21)内设置有驱动油缸(22),所述驱动油缸(22)的缸体与连接机构(21)铰接;/n所述传动板(23)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23)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23)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22)的活塞杆铰接;/n两连杆(2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23)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24)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25)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25);/n所述抱胎机构(26)与托臂机构(25)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抱胎机构(26)、托臂机构(25)、两连接机构(21)、两传动板(23)和两连杆(24);
两连接机构(21)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21)与托臂机构(25)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21)内设置有驱动油缸(22),所述驱动油缸(22)的缸体与连接机构(21)铰接;
所述传动板(23)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23)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23)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22)的活塞杆铰接;
两连杆(2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23)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24)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25)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25);
所述抱胎机构(26)与托臂机构(25)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机构(25)包括主托臂(250)、连接座(256)、两副托臂(251)和两铰接板(252);
两副托臂(251)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接轴(253)与主托臂(250)的前端固定连接,两副托臂(251)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机构(21)铰接;
所述铰接板(252)固定设置在对应副托臂(251)的外侧,并与对应连杆(24)的下端铰接;
所述连接座(256)通过安装板(254)与主托臂(250)的后端连接,且安装板(25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座(256)翘起高度的限位块(2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4)包括杆体(240),杆体(2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夹座(241)和下连接夹座(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1)包括支撑板(210)和设置在支撑板(210)两侧的侧板(211);所述侧板(211)上设置有与托臂机构(25)相适配的第一铰接孔(213)和与驱动油缸(22)缸体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孔(214);所述支撑板(210)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头(212),所述安装头(212)和侧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光耀郑世海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道汽车救援产业有限公司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