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64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包括基架,旋转叶片,旋转轴、滑梯和集球箱,所述集球箱活动设置在基架上,集球箱的右侧面顶端设有第二方形孔,第二方形孔设有内开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二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二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所述旋转叶片有3~4片,均匀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滑梯为圆弧形弯道,旋转轴设置于滑梯的圆弧形的圆心位置;滑梯的顶端开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方形孔与第二方形孔相同大小;旋转轴到滑梯底面的高度比旋转叶片的高度高1-3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精巧,使用方便,不需要弯腰即可将网球或者类似的球体拾捡起来。

A tennis pick-up device for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
本技术属于球类辅助器具
,尤其涉及到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
技术介绍
网球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在美国,现流行于全世界,受到全世界民众的追捧和喜爱。网球通常是两个球员单独对抗或者两组球员之间进行。球员在偌大的网球场上隔着球网,来回击打网球,由于网球的弹性非常好,因此接球失败后会弹跳很远。为了不影响网球运动的趣味,通常都会备有大量的网球,避免因捡球而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影响比赛的连贯性。但是运动结束后拾捡网球仍然是一项非常麻烦的工作,大量的网球散落在网球场的各个角落,球童(一般都是儿童)需要拿着装球的篮子,不断的弯腰拾捡起每一个球,大大的增加了球童劳累度。为了解决拾捡网球的问题,专利“网球拾球器”(申请号2014203360907)公开了由两个手柄、两根连接传动轴、两个拾球框组成的拾球器,通过控制两个手柄可以使两根连接传动轴发生运动,从而两个拾球框发生挤压并合拢,让网球再挤压下进入到合拢的拾球框中。但是这种拾球器在挤压时有可能导致网球滑落或弹跳出去,从而不能成功的拾捡网球。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方便、省力,且捡球成功率高的捡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运动员弯腰拾捡网球问题,提出了一种儿童网球拾捡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包括基架、旋转叶片、旋转轴、滑梯和集球箱;所述基架包括一个矩形底架和四根支柱架,所述矩形底架下方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所述集球箱活动设置在基架上,集球箱的右侧面顶端设有第二方形孔,第二方形孔设有内开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二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二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集球箱的左侧面顶端设有第三方形孔,第三方形孔设有外开的第三档板;所述第三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三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所述旋转叶片有3~4片,均匀设置在旋转轴上;基架前侧的两根支柱架设置有向前支出的固定架,旋转轴的两端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滑梯为圆弧形弯道,旋转轴设置于滑梯的圆弧形的圆心位置;滑梯设置在旋转叶片的下方,滑梯的顶端两侧固定在基架前侧的两根支柱架上,滑梯的顶端开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方形孔与第二方形孔相同大小;旋转轴到滑梯底面的高度比旋转叶片的高度高1-3CM。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马达连接,马达再与电池盒连接,马达和电池盒均设置在固定架上。本实施例集球箱的底面为矩形弯曲后形成的弧面,左、右侧面为一条曲线边和一条直线边包围形成的平面,左、右侧面的曲线边分别与底面左、右两侧的曲线边重合。进一步的,所述集球箱左、右侧面上对称开有一个小孔,两个小孔之间设置有一提手。进一步的,所述滑梯的宽度大于旋转叶片的宽度,且滑梯两侧设置有防护栏。进一步的,所述滑梯底端距离地面缝隙的高度为2~3mm。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推手,所述推手设置在基架后侧的两根支柱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精巧,使用方便,不需要弯腰即可将网球或者类似的球体拾捡起来;底面弧形的集球箱轻微晃动可以使拾捡起来的网球不堆积在某一个位置,集体箱可以单独提起,方便将网球进一步的转移。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球箱结构示意图;1、基架;2、旋转叶片;3、旋转轴;4、滑梯;5、集球箱;6、固定架;7、马达;8、电池盒;9、提手;10、推手、11、第二档板;12、第二方形孔;13、第三档板;14、集球箱的顶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架1,旋转叶片2,旋转轴3、滑梯4和集球箱5。所述基架1包括一个矩形底架和四根支柱架,所述矩形底架下方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所述集球箱5活动设置在基架1上,集球箱5的右侧面顶端设有第二方形孔12,如图2所示,第二方形孔12设有内开的第二档板11;所述第二档板11的高度为8-12CM,第二档板11的上边沿与集球箱5的顶面14活扣连接,集球箱5的左侧面顶端设有第三方形孔,第三方形孔设有外开的第三档板13;所述第三档板11的高度为8-12CM,第三档板11的上边沿与集球箱5的顶面14活扣连接。所述旋转叶片2有3~4片,均匀设置在旋转轴3上;基架1前侧的两根支柱架设置有向前支出的固定架6,旋转轴3的两端设置在固定架6上;所述滑梯4为圆弧形弯道,旋转轴3位于滑梯4的圆弧形的圆心位置。滑梯4设置在旋转叶片2的下方,滑梯4的顶端两侧固定在基架2前侧的两根支柱架上,滑梯4的顶端开有第一方形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方形孔与第二方形孔12相同大小。旋转轴3到滑梯4底面的高度DL比旋转叶片2的高度RL高1-3CM。所述旋转轴3的一端与马达7连接,马达7与电池盒8连接,马达7和电池盒8均设置在固定架6上。在捡球使用时,第一方形孔与第二方形孔12孔对孔设置,当网球经过第一方形孔后到达第二方形孔,触碰第二方形形孔的第二档板,由于第二档板内开,在网球重力作用下使第二档板打开,从而网球掉入集球箱内部,从而收集网球。当需要将集球箱中网球取出时,提起集球箱,使网球从集球箱的左侧面的第三方形孔倒出,由于第三方形孔的第三档板外开,可以很容易倒出网球。第二档板和第三档板采用轻质材料,如铝箔、塑料、纸等,以便在网球重力作用下打开,在转运过程中,第二档板和第三档板使得网球不从集球箱掉落出来。万向轮接触地面时,滑梯4的底端距地面有一定的缝隙;所述滑梯4底端距离地面缝隙的高度为2~3mm。缝隙的存在使滑梯不会与地面直接接触,减小摩擦,同时避免滑梯的损坏。本技术在使用时,推动基架向前移动,启动马达,旋转轴的转动带动旋转叶片进行旋转,当旋转叶片遇到网球时,将网球往滑梯方向推动,然后推上滑梯并顺着滑梯一直向上。当达到滑梯顶端时,网球就会落出,落入到集球箱中,成功拾捡起网球。所述集球箱5由顶面14、底面和左、右侧面构成,底面为矩形弯曲后形成的弧面,左、右侧面为一条曲线边和一条直线边包围形成的平面,左、右侧面的曲线边分别与底面左、右两侧的曲线边重合。因为网球落入到集球箱内时会堆积在某个地方,不能比较均匀的分布在集球箱内,所以集球箱不能被高效的利用完。本技术的集球箱底面是弧面,轻轻晃动一下集球箱网球就会在箱内滚动起来,实现均匀的分布。所述集球箱5左、右侧面上对称开有一个小孔,两个小孔之间设置有一提手9。提手可以方便在集球箱装满网球后对集球箱进行转运。所述滑梯4的宽度大于旋转叶片2的宽度,且滑梯两侧设置有防护栏。防护栏可以避免网球从滑梯两侧滑落,大大提高了捡球的成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旋转叶片、旋转轴、滑梯和集球箱;/n所述基架包括一个矩形底架和四根支柱架,所述矩形底架下方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n所述集球箱活动设置在基架上,集球箱的右侧面顶端设有第二方形孔,第二方形孔设有内开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二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二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集球箱的左侧面顶端设有第三方形孔,第三方形孔设有外开的第三档板;所述第三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三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n所述旋转叶片有3~4片,均匀设置在旋转轴上;基架前侧的两根支柱架设置有向前支出的固定架,旋转轴的两端设置在固定架上;/n所述滑梯为圆弧形弯道,旋转轴设置于滑梯的圆弧形的圆心位置;滑梯设置在旋转叶片的下方,滑梯的顶端两侧固定在基架前侧的两根支柱架上,滑梯的顶端开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方形孔与第二方形孔相同大小;/n旋转轴到滑梯底面的高度比旋转叶片的高度高1-3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可用的网球拾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旋转叶片、旋转轴、滑梯和集球箱;
所述基架包括一个矩形底架和四根支柱架,所述矩形底架下方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
所述集球箱活动设置在基架上,集球箱的右侧面顶端设有第二方形孔,第二方形孔设有内开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二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二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集球箱的左侧面顶端设有第三方形孔,第三方形孔设有外开的第三档板;所述第三档板的高度为8-12CM,第三档板的上边沿与集球箱的顶面活扣连接;
所述旋转叶片有3~4片,均匀设置在旋转轴上;基架前侧的两根支柱架设置有向前支出的固定架,旋转轴的两端设置在固定架上;
所述滑梯为圆弧形弯道,旋转轴设置于滑梯的圆弧形的圆心位置;滑梯设置在旋转叶片的下方,滑梯的顶端两侧固定在基架前侧的两根支柱架上,滑梯的顶端开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方形孔与第二方形孔相同大小;
旋转轴到滑梯底面的高度比旋转叶片的高度高1-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炜李墨雷铧鲜波涛刘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