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62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包括标本袋、连接软管和储液软袋,储液软袋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标本袋上设有第二连接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和第二连接管口上均设有具有自封性的胶塞,连接软管上设有双向流量阀,连接软管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插针,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针,第一插针插接在第一连接管口上,第二插针插接在第二连接管口上,标本袋的袋口处设有封口条;当将储液软袋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时,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的放置高度;当将标本袋的固定液放出至储液软袋时,标本袋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固定液转移过程的密封性,最大限度减少固定液挥发,且能够调节固定液用量。

A kind of transfer device for fixing liquid of surgical specim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术标本质量保证与标本固定液用量和浓度有关。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一直作为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但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仅仅只局限于病理组织学检查与诊断,还必须满足一些特殊检测项目的需要,如基因序列分析、免疫荧光检测及肌酶活性检测等,因此对病理标本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标本存放不妥当,或送检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标本质量和检测结果。大多选用福尔马林固定液作为病理标本固定液,并多常选用按压式非密封式装置抽取固定液,操作中固定液转移过程中常有渗出、外漏和挥发,标本固定液浓度不保证,一定程度影响手术标本质量,而且福尔马林固定液易挥发,有一定刺激性,甲醛有一定致癌性,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若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固定液转移过程的密封性,最大限度减少固定液挥发,而且使用方便的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且有效调节固定液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其包括标本袋、连接软管和用于储放固定液的储液软袋,所述储液软袋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标本袋上设有第二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口上均设有具有自封性的胶塞,所述连接软管上设有双向流量阀,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插针,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上,所述第二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口上,所述标本袋的袋口处设有封口条;当将储液软袋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时,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的放置高度;当将标本袋的固定液放出至储液软袋时,标本袋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口均为硬质管。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储液软袋上设有第一挂孔,所述第一挂孔设置在所述储液软袋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口设置在所述储液软袋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标本袋包括袋体正面、袋体背面和袋底,所述袋体正面的两侧边与所述袋体背面的两侧边封合,所述袋底向内折起且其中间形成内折线,且所述袋底设有加厚层,所述袋底上设有第二挂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标本袋的上部或中部设有至少一条横向设置的限位封条,所述限位封条与所述标本袋的两侧形成用于固定液流通的缺口,所述限位封条从上到下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所述标本袋上,所述限位封条由相互配合的凸扣条与凹扣条构成。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封条的长度为所述标本袋的横向长度的2/3~4/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封口条设有两条。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储液软袋呈深色透明。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标本袋上设有资料卡。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储液软袋和所述标本袋上均标注有刻度。实施本技术的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将储液软袋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时,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的放置高度,并调整双向流量阀的流向,以及通过双向流量阀调节流量大小保证固定液能够定量注入标本袋,利用大气压力与液体高度差实现固定液的排出;标本送到病理科进行标本防腐、固定后进一步标本切片前,将标本袋内的固定液放回至回收利用的空的储液软袋,标本袋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并调整双向流量阀的流向,保证标本袋中的固定液回收至储液软袋,利用大气压力与液体高度差实现固定液的排出,实现固定液排出后再从打开封口条从标本袋中取用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固定液在空气挥发;本技术固定液在储液软袋与标本袋之间转移中,避免固定液暴露于空气中,保证标本的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且能够有效调节固定液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标本袋;2-连接软管;3-储液软袋;4-第一连接管口;5-第二连接管口;6-胶塞;7-双向流量阀;8-第一插针;9-第二插针;10-封口条;11-第一挂孔;12-第二挂孔;13-资料卡;14-刻度;15-限位封条;16-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标本袋1、连接软管2和用于储放固定液的储液软袋3,本实施例中,标本袋1共有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的标本袋,储液软袋3的四角为圆角,便于储液软袋3中的固定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流出,避免了固定液残留;所述储液软袋3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4,所述标本袋1上设有第二连接管口5,所述第一连接管口4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口5上均设有具有自封性的胶塞6,能够保证其经穿刺后可自行密闭,避免固定液外渗,胶塞6的直径均优选为1cm~2cm,本实施例中,胶塞6的直径为1.5cm,且胶塞6的直径均略大于第一连接管口4的孔径和第二连接管口5的孔径,所述连接软管2上设有双向流量阀7,所述连接软管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插针8,所述连接软管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针9,第一插针8和第二插针9的内孔径均优选为0.2cm~0.4cm,连接软管2的内径优选为0.6cm~1cm,连接软管2的长度优选为100cm~140cm,本实施例中,第一插针8和第二插针9的内孔径为0.3cm,连接软管2的内径为0.8cm,连接软管2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一插针8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口4上,所述第二插针9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口5上,所述标本袋1的袋口处设有封口条10;当将储液软袋3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1时,储液软袋3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1的放置高度;当将标本袋1的固定液放出至储液软袋3时,标本袋1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3的放置高度。使用时,当将储液软袋3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1时,储液软袋3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1的放置高度,并调整双向流量阀7的流向,以及通过双向流量阀7调节流量大小保证固定液能够定量注入标本袋1,利用大气压力与液体高度差实现固定液的排出;标本送到病理科进行标本防腐、固定后进一步标本切片前,将标本袋1的固定液放回至回收利用的空的储液软袋3,标本袋1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3的放置高度,并调整双向流量阀7的流向,保证标本袋1中的固定液回收至储液软袋3,利用大气压力与液体高度差实现固定液的排出,实现固定液排出后再从打开封口条10从标本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本袋、连接软管和用于储放固定液的储液软袋,所述储液软袋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标本袋上设有第二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口上均设有具有自封性的胶塞,所述连接软管上设有双向流量阀,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插针,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上,所述第二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口上,所述标本袋的袋口处设有封口条;当将储液软袋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时,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的放置高度;当将标本袋的固定液放出至储液软袋时,标本袋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本袋、连接软管和用于储放固定液的储液软袋,所述储液软袋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标本袋上设有第二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口上均设有具有自封性的胶塞,所述连接软管上设有双向流量阀,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插针,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上,所述第二插针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口上,所述标本袋的袋口处设有封口条;当将储液软袋的固定液注入标本袋时,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高于标本袋的放置高度;当将标本袋的固定液放出至储液软袋时,标本袋的放置高度高于储液软袋的放置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口均为硬质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软袋上设有第一挂孔,所述第一挂孔设置在所述储液软袋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口设置在所述储液软袋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标本固定液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袋包括袋体正面、袋体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思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