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元件及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44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向衣料用蒸汽压力机或其他蒸汽机供给不含水分的蒸汽即过热蒸汽的加热元件以及加热装置。与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关的加热元件2以及加热装置1,其特征是,设置在产生饱和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100、以及衣料用蒸汽压力机101之间,通过对饱和蒸汽进行再加热,使饱和蒸汽转变为过热蒸汽状态,并提供给衣料用蒸汽压力机1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加热元件和加热装置相关,该加热元件和加热装置可通过对锅炉供给的饱和蒸汽进行再加热处理,使饱和蒸汽转化为过热蒸汽状态,并提供给衣料用蒸汽压力机。
技术介绍
图10描述了现有技术中,向衣料的蒸汽压力机供给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的蒸汽供给系统。图中,100表示锅炉,101表示用于向衣料102喷出蒸汽的衣料用蒸汽压力机。如图11所示,在定压状态下,表示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曲线图。在图11中,纵轴为温度,横轴表示热含量。此外,图12(A)、(B)、(C)、(D)是表示在图11中的A点、B点、C点、D点的水和蒸汽的状态模式图。图12(A)表示水在0℃时的状态。图12(B)表示水在达到沸点时的状态。图12(C)表示,由于部分水蒸发,水和蒸汽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图12(D)表示所有的水变成蒸汽时的状态,即干燥饱和蒸汽状态。在图11中,实线表示在0.6MPA条件下加热时水的状态变化,即在锅炉100内对水加热时的状态变化。在锅炉100内,指的是水在定压下加热并转化为蒸汽的状态变化。此外,在图11中,点划线表示在大气压(-气压)下加热时水的状态变化。首先,对图11中用实线表示的水的状态变化进行说明,范围P1是在0.6MPA的气压下通过加热使水温上升,在达到沸点150℃时开始蒸发。另外,图11中的范围P1′是在大气压(-气压)下通过加热使水温上升,达到沸点100C时开始蒸发。图11中的范围P2表示在气压0.6MPA条件下的饱和蒸汽状态,由于不断加热,水由点B的状态转变为点D的状态。点B时的状态是,水为100%,蒸汽为0%。点D时的状态是,水为0%,蒸汽为100%。随着点B时的状态转变为点D时的状态,蒸汽相对于水的比例由0%变为100%。图11中的范围P2′表示大气压条件下的饱和蒸汽状态,由于不断加热,水由点E的状态转变为点F的状态。点E时的状态是,水为100%,蒸汽为0%。点F时的状态是,水为0%,蒸汽为100%。随着点E时的状态转变为点F时的状态,蒸汽相对于水的比例由0%变为100%。在图11中,范围P3、P3′是过热蒸汽状态,在范围P3、P3′中,表示过热蒸汽的温度随着不断加热而上升的状态。传统技术中,供衣料102的蒸汽压力用的蒸汽,如前所述,例如,压力为0.6MPA时,采用的是温度为150℃的饱和蒸汽。因此,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如前所述,由于衣料的蒸汽加压采用的是饱和蒸汽,会出现以下问题。即,在饱和蒸汽状态下,最干燥的状态,即,衣料102的蒸汽加压应使用图11中点D所描述的干燥饱和蒸汽,当干燥饱和蒸汽喷射到衣料102上时,这种干燥饱和蒸汽如图11中点线所描述的那样,隔热膨胀到大气压状态,变为图中点划线所描述的状态曲线上的点Q的状态。点Q状态下的蒸汽,在大气压条件下的状态曲线上并非是干燥饱和蒸汽状态(点F所表示),因此,与隔热膨胀前的状态相比,水分含有率高,形成部分干燥饱和蒸汽还原为水,含有水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蒸汽加压采用的干燥饱和蒸汽喷向衣料时,干燥饱和蒸汽的一部分还原为水,服装的布料上将附着水分,水分的附着容易引起布料的伸缩,其产生的结果是,水分成为布料褶皱、变形的发生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能够向衣料的蒸汽加压供给干燥的过热蒸汽即不含水分的蒸汽的加热元件以及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配置在可以产生饱和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和衣料用蒸汽压力机之间,通过对饱和蒸汽进行再加热处理,使饱和蒸汽转化为过热蒸汽状态,并提供给衣料用蒸汽压力机。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配备加热体和包裹加热体的箱子,加热体和箱子之间具有蒸汽的流通空间。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由产生热量的发热装置、以及通过蒸汽传导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的导热装置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热装置的外周面由螺旋状的槽形蒸汽通路部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配备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的多个导热装置,以及贯通导热装置的发热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配备柱形导热装置、埋设在导热装置的发热装置、以及设置在导热装置并可供蒸汽流通的蒸汽通路部。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由棒形发热装置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由可将电流转化为热能的电热转换器构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元件,以及控制该加热元件加热量的控制装置。实施本专利技术及各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1)通过再加热达到过热蒸汽状态的蒸汽,即使在空气中断热膨胀,也不会还原为水。对衣料进行蒸汽加压时向衣料提供这种蒸汽,不会在衣料上附着水分,可防止因衣料上附着水分而产生的布料褶皱和布料发生变形等弊端;2)饱和蒸汽被封闭在箱和加热体之间,过热蒸汽可高效率地的进行状态转换;3)蒸汽通过导热装置间接加热,因此,即使发热装置产生热变动,发热装置的热变动也不会直接传导到蒸汽,蒸汽可通过导热装置进行稳定的加热;4)蒸汽在导热装置外周的蒸汽通路流通时可高效加热;5)蒸汽与发热装置以及导热装置接触,因此,蒸汽可通过发热装置高效快速加热。此外,蒸汽通过导热装置间接加热,因此,可通过发热装置高效快速加热,并通过电热部实现稳定加热;6)蒸汽在贯通导热装置内的蒸汽通路流通过程中可有效加热;7)由于蒸汽与发热装置直接接触,可高效率地加热;8)发热装置由电热转换体构成,因此,通过对供给电热转换体的电流进行增减控制,可方便地调节对蒸汽的加热量;9)通过控制装置,可自动方便地控制对蒸汽的加热量。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向衣料喷出过热蒸汽的系统中配置的加热装置;图2表示第一实施例温度-热含量曲线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加热元件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例中加热元件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第三实施例中加热元件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的分解斜视图;图7是第五实施中加热元件的分解斜视图;图8是有关二种加热装置相互组合使用时的性能图表;图9是有关加热装置中使用的材质性能的图表;图10是现有技术中向衣料喷出饱和蒸汽的系统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温度-热含量曲线示意图;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水和蒸汽状态的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对各图中的标号统一说明如下1是加热装置,2是加热元件,3是控制装置,4是箱,5是加热装置,6是蒸汽流入口,7是蒸汽流出口,9是导热装置,21是加热装置,22是导热装置,23是发热装置,31是导热装置,41是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1是配置在锅炉100和衣料用蒸汽压力机101之间的装置。锅炉100由可产生饱和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构成。加热装置1可对锅炉100供给的饱和蒸汽进行再加热处理,使饱和蒸汽转变为过热蒸汽,并提供给衣料用蒸汽压力机101。如上所述,通过将加热装置1配置在锅炉100和衣料用蒸汽压力机101之间,如图2所示,可发挥以下作用。图2描述的是,在定压下表示水受热时的状态变化的温度-热含量曲线。在图2中,实线表示0.6MPA条件下,在锅炉100内水的状态变化。此外,在上述图2中,点划线表示大气压(-气压)条件下水的状态变化。图2与图9的内容相同,对于在锅炉100内水受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配置在可以产生饱和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和衣料用蒸汽压力机之间,通过对饱和蒸汽进行再加热处理,使饱和蒸汽转化为过热蒸汽状态,并提供给衣料用蒸汽压力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榑康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丸富精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