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12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包含气雾产生载体、与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邻接的限位管、与所述限位管邻接的螺旋降温部件、与所述螺旋降温部件邻接的过滤嘴,还包含外部包裹件,所述外部包裹件限制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限位管、螺旋降温部件以及过滤嘴,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螺旋式通道,所述气雾产生载体被电加热时产生的气雾经过所述限位管后,再通过所述螺旋降温部件的螺旋式通道降温后进入所述过滤嘴。

Spiral cooling four stage cigarette products for electric heating and non com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
技术介绍
传统的吸烟方式是通过吸燃烧烟草的烟雾完成的,众所周知,此种吸烟方式由于烟草的不完全燃烧等因素产生焦油,有害吸烟者的健康,也会给周围人士带来间接的健康损害。近年来,在
中已经提出多种发烟制品,在这些发烟制品中,烟草被加热而不是燃烧。这种加热发烟制品的一个目标是,减少由在常规香烟中烟草的燃烧和热解降解产生的已知有害气雾组分。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以更好地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采用电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加热烟草物质,可获得对人体危害显著减少的气雾成分,以供吸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以解决目前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包含气雾产生载体、与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邻接的限位管、与所述限位管邻接的螺旋降温部件、与所述螺旋降温部件邻接的过滤嘴,还包含外部包裹件,所述外部包裹件限制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限位管、螺旋降温部件以及过滤嘴,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螺旋式通道,所述气雾产生载体被电加热时产生的气雾经过所述限位管后,再通过所述螺旋降温部件的螺旋式通道降温后进入所述过滤嘴。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限位管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且底面设置有透气孔洞的管状体,所述底面邻接所述气雾产生载体,所述透气孔洞连通所述空腔。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限位管为桶状的管状体,所述限位管底面的透气孔洞围绕限位管底面的中心环绕设置。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外径面与所述外部包裹件紧密接触以形成螺旋式通道,所述螺旋式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管和所述过滤嘴相连通。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螺旋杆为单螺旋杆,所述单螺旋杆的单螺旋槽围绕所述单螺旋杆的杆轴均匀设置,所述单螺旋杆的外径面与所述外部包裹件紧密接触以形成单螺旋式通道,所述单螺旋式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管和所述过滤嘴相连通。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一内部开设有螺旋的圆柱体,所述螺旋沿所述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内形成贯穿的螺旋式通道,所述螺旋式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管和所述过滤嘴相连通。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螺旋杆的材料为吸热材料,所述吸热材料包括聚乳酸材料或金属材料。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螺旋杆的杆轴内部还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PCM。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气雾产生载体包括再造梗丝,所述再造梗丝是烟草梗丝经过萃取降低或去除其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可溶性无机盐物质后,再向所述烟草梗丝回填预定致香物质而形成的再造梗丝。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气雾产生载体的再造梗丝被以在200-38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电加热从而产生气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雾产生载体适用于温度范围在200-380摄氏度以电加热进行加热,为了能在这个温度范围取得更好地吸食效果,气雾产生载体包括了特制的再造梗丝,特制的再造梗丝是将一般的烟草梗丝经过萃取降低或去除其中的蛋白、多糖、硝酸盐物质后,再向所述烟草梗丝回填预定致香物质而形成的再造梗丝。因为一般烟草梗丝中的蛋白、多糖、硝酸盐等物质,在电加热的这个温度范围内加热时,多糖及蛋白会产生焦糊气味,严重影响吸食者口感。另外,一般烟草梗丝中的硝酸盐受热分解产生亚硝酸盐(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从根本上避免了部分硝酸盐热分解产生有毒气体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采用了特制的再造梗丝,可以很好地解决了一般烟草梗丝在电加热时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特殊结构的所述螺旋降温部件,作为实施例包括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外径面与所述外部包裹件紧密接触以形成螺旋式通道,气雾产生载体产生的气雾通过螺旋杆上的螺旋槽(螺旋式通道)进入过滤嘴,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雾温度。因为螺旋槽是环绕设置的,所以降温的通道明显加长,另外螺旋槽的两侧和底面均与通过的气雾接触,导致螺旋降温部件与气雾的接触面积很大,再加上螺旋降温部件均是降温材料制作,故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对通过的气雾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香烟制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限位管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螺旋杆示意图。图5是图4所述螺旋杆斜角度立体示意图。香烟制品100,气雾产生载体10,螺旋降温部件20,螺旋杆30,过滤嘴40,外部包裹件50,螺旋60,螺旋槽70,杆轴80,限位管90,限位管底面91,透气孔洞9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100,包含气雾产生载体10、与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邻接的限位管90、与所述限位管90邻接的螺旋降温部件20、与所述螺旋降温部件20邻接的过滤嘴40,还包含外部包裹件50,所述外部包裹件50限制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限位管90、螺旋降温部件20以及过滤嘴40,所述螺旋降温部件20包括螺旋式通道,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被电加热时产生的气雾经过所述限位管90后,再通过所述螺旋降温部件20的螺旋式通道降温后进入所述过滤嘴40。作为一实施例,气雾产生载体10、限位管90、螺旋降温部件20以及过滤嘴40的轮廓均为圆柱状,它们都被外部包裹件50包裹,香烟制品100的整体也呈现为圆柱状,类似一支卷烟。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外部包裹件50的材料可以包括纸、铝箔、聚乙烯薄膜、PLA薄膜等多种形式的柔性材料。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用以电加热方式产生气雾,首先将烟草物质装填到气雾产生载体10中,然后通过插入电加热针或通过电加热套筒对所述烟草物质进行加热,其产生的气雾经过限位管90,之后经过螺旋降温部件20冷却后,最后进入过滤嘴40,供人吸食。这里的电加热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电子束加热、红外线加热等。作为一实施例,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用以在200-380摄氏度温度范围内电加热产生气雾,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包括再造梗丝,所述再造梗丝是烟草梗丝经过萃取降低或去除其中的蛋白、多糖、硝酸盐物质后,再向所述烟草梗丝回填预定致香物质而形成的再造梗丝。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限位管90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且底面设置有透气孔洞的管状体,所述底面邻接所述气雾产生载体10,所述透气孔洞连通所述空腔,形成贯穿所述管状体的走气通道。参见图3,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限位管90为桶状的管状体,所述限位管底面91的透气孔洞92围绕限位管底面91的中心环绕设置。所述限位管90的材质优选为硬质材质,这样起到对气雾产生载体10产生阻力支撑作用,气雾产生载体10在被电加热时(比如插入电加热探针时),其里面包含的烟草或梗丝会向限位管90方向产生位移,邻接气雾产生载体10的限位管底面91的中心区域可以将其支撑顶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气雾产生载体、与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邻接的限位管、与所述限位管邻接的螺旋降温部件、与所述螺旋降温部件邻接的过滤嘴,还包含外部包裹件,所述外部包裹件限制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限位管、螺旋降温部件以及过滤嘴,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螺旋式通道,所述气雾产生载体被电加热时产生的气雾经过所述限位管后,再通过所述螺旋降温部件的螺旋式通道降温后进入所述过滤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1 CN 20181105777611.一种用于电加热不燃烧的螺旋降温四段式香烟制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气雾产生载体、与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邻接的限位管、与所述限位管邻接的螺旋降温部件、与所述螺旋降温部件邻接的过滤嘴,还包含外部包裹件,所述外部包裹件限制所述气雾产生载体、限位管、螺旋降温部件以及过滤嘴,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螺旋式通道,所述气雾产生载体被电加热时产生的气雾经过所述限位管后,再通过所述螺旋降温部件的螺旋式通道降温后进入所述过滤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且底面设置有透气孔洞的管状体,所述底面邻接所述气雾产生载体,所述透气孔洞连通所述空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为桶状的管状体,所述限位管底面的透气孔洞围绕限位管底面的中心环绕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香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降温部件包括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外径面与所述外部包裹件紧密接触以形成螺旋式通道,所述螺旋式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管和所述过滤嘴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布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聚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