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抽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89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抽油装置,属于焦化回收技术领域。所述连续抽油装置包括: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通过第一送油管道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串联;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焦油中间泵连通;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续抽油装置避免了焦油氨水分离槽焦油渣堵塞,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现场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造成人员身体危害,同时相应减少现场油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现场作业环境,避免了焦油的跑、冒。

A continuous pump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抽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焦化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抽油装置。
技术介绍
化工作业区化产回收系统原为中冶焦耐院设计,冷凝槽区系统设计焦油氨水分离系统间歇式抽焦油,需根据焦油氨水分离槽油位轮流倒槽从锥形底管抽焦油,由于焦油渣粘度大,碎块较多,造成停用的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形底管焦油渣沉积堵塞频繁。在现有技术中,针对焦油氨水分离槽锥形底管焦油渣沉积堵塞,是定期组织人员通过蒸汽吹扫、清理罐底及管道内的焦油渣,但是,通过蒸汽吹扫,不仅耗费大量蒸汽,放出的油渣需临时处理,影响现场生产作业环境,增大现场操作工人和检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操作人员身体也有一定危害。而且,堵塞严重时因无法短时间正常停用泄空处理,需人工穿好防护带压通管,职工人身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续抽油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焦油氨水分离槽底管堵塞通过蒸汽吹扫,劳动强度大,易造成人员损伤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抽油装置,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均开设有采油口,所述连续抽油装置包括:第一送油管道、第二送油管道及焦油中间泵;所述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通过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串联;所述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焦油中间泵连通;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及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焦油循环泵与所述调节阀之间,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第二通断阀、第三通断阀及第四通断阀及第五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断阀与所述调节阀之间,所述第二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断阀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之间;所述第三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焦油循环泵与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第四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焦油循环泵与所述第三通断阀之间,所述第五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焦油循环泵与所述流量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续抽油装置还包括:第三送油管道;所述第三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送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三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送油管道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断阀与所述调节阀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第六通断阀及第七通断阀。进一步地,所述连续抽油装置还包括:第四送油管道;所述第四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送油管道连通,所述第四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焦油中间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送油管道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通断阀与所述第四通断阀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第八通断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第九通断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通过第一送油管道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串联,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焦油中间泵连通,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送油管道上的焦油循环泵连续不断的抽取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的焦油渣及碎块,通过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将焦油渣及碎块输送至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焦油中间泵启动,通过第二送油管道将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的焦油渣及碎块抽取出,避免了焦油氨水分离槽焦油渣堵塞,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现场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造成人员身体危害,同时相应减少现场油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现场作业环境,避免了焦油的跑、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续抽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抽油装置,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均开设有采油口,连续抽油装置包括:第一送油管道3、第二送油管道4及焦油中间泵5。第一送油管道3的第一端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的底部连通,第一送油管道3的第二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采油口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通过第一送油管道3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串联。第二送油管道4的第一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底部连通,第二送油管道4的第二端与焦油中间泵5连通。第一送油管道3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6。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第一送油管道3的第一端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的底部连通,第一送油管道3的第二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采油口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通过第一送油管道3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串联,第二送油管道4的第一端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底部连通,第二送油管道4的第二端与焦油中间泵5连通,第一送油管道3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6,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送油管道3上的焦油循环泵6连续不断的抽取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的底部的焦油渣及碎块,通过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采油口将焦油渣及碎块输送至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内,焦油中间泵启动,通过第二送油管道4将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内的焦油渣及碎块抽取出,避免了焦油氨水分离槽焦油渣堵塞,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现场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造成人员身体危害,同时相应减少现场油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现场作业环境,避免了焦油的跑、冒。详细介绍第一送油管道3的结构。第一送油管道3上设置有调节阀7及流量计8。流量计8设置在焦油循环泵6与调节阀7之间,调节阀7设置在流量计8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采油口之间。其中,调节阀7及流量计8均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流量计8发送的流量信号,根据流量信号向调节阀7发送调节信号,控制调节阀7的开度,保证输送温度,实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连续串联。第一送油管道3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9、第二通断阀10、第三通断阀11及第四通断阀12及第五通断阀13。第一通断阀9设置在第二通断阀10与调节阀7之间,第二通断阀10设置在第一通断阀9与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2的采油口之间。第三通断阀11设置在焦油循环泵6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的底部之间,第四通断阀12设置在焦油循环泵6与第三通断阀11之间,第五通断阀13设置在焦油循环泵6与流量计8之间。本申请连续抽油装置还包括:第三送油管道14。第三送油管道14的第一端与第一送油管道3连通,第三送油管道14的第二端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1的采油口连通。第三送油管道14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通断阀9与调节阀7之间。第三送油管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抽油装置,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均开设有采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抽油装置包括:第一送油管道、第二送油管道及焦油中间泵;/n所述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通过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串联;/n所述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焦油中间泵连通;/n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抽油装置,与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连通,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及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均开设有采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抽油装置包括:第一送油管道、第二送油管道及焦油中间泵;
所述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通过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串联;
所述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送油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焦油中间泵连通;
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焦油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及流量计;
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焦油循环泵与所述调节阀之间,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油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第二通断阀、第三通断阀及第四通断阀及第五通断阀;
所述第一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断阀与所述调节阀之间,所述第二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断阀与所述第二焦油氨水分离槽的采油口之间;
所述第三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焦油循环泵与所述第一焦油氨水分离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第四通断阀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超郭振东董玉奎闫焕敏田吉兴王占盈顾学彬邵毅张棋昊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