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82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4:15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它包括:箱体沉淀池,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内侧上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外侧下部设置有耳板,所述的箱体沉淀池为三个,分别为依次设置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二级箱体沉淀池和三级箱体沉淀池,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运往不用工程重复使用,提高了沉淀池的循环利用率,降低过程使用成本,杜绝了建筑或废弃沉淀池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灵活移动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A three-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前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目前工地的施工污水、泥浆必须设置三级沉淀排放设施,制作沉淀池普遍采用砖砌后水泥抹光或采用商品混凝土浇制。在盾构施工前期策划中,需要做好盾构掘进过程中洞内污水以及出渣冲洗车辆所产生的污水排放工作,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好三级沉淀池的场地,然后开挖、配筋、砌筑,建成后沉淀池还需要专门配备反铲进行清泥,所在项目结束后沉淀池即宣告废弃,且每一个新项目都要重复选址、砌筑、废弃的过程,耗费了较大的人财物。由此可见现有三级沉淀池存在两点不足:①不可重复使用;②清泥成本高。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提高沉淀池循环利用率,降低过程使用成本的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运往不用工程重复使用,降低了在不同工程分别建筑沉淀池的施工成本,杜绝了建筑或废弃沉淀池造成的环境污染。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它包括:箱体沉淀池,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内侧上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外侧下部设置有耳板,所述的箱体沉淀池为三个,分别为依次设置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二级箱体沉淀池和三级箱体沉淀池,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在该技术方案中,吊耳通过起吊设备将箱体沉淀池整体吊起,用于箱体沉淀池的移动,耳板通过起吊设备将箱体沉淀池一侧吊起,用于箱体沉淀池内的泥沙倾倒。本技术在没有外配清泥设备的情况下,满足了清泥翻倒作业要求;而且,本技术具有灵活移动性,可以继续转运投入到下一个工程继续使用,实现了沉淀池在不同工程点的重复使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依次通过所述的凹槽与所述的凸块可分离卡合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三级箱体沉淀池整体较大时,三个箱体沉淀池为可分离卡合连接,使三个箱体沉淀池能够拼装或拆卸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便于单个箱体沉淀池的移动或倾倒。卡合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组装使用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溢流槽与所述的第二溢流槽上分别设置有防渗橡胶套,所述的第一溢流槽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和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上,所述的第二溢流槽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上。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溢流槽与第二溢流槽上分别设置有防渗橡胶套,在箱体沉淀池组装时,将防渗橡胶套套设在两两对应设置的溢流槽上即可,有效防止水流通过溢流槽向外渗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上设置有水流输入口,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上设置有水流输出口,所述的水流输入口底部设置有预过滤网。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水流输入口用于污水的输入,水流输出口用于净化后污水的输出,预过滤网用于过滤较大或易于漂浮的杂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溢流槽与所述的第二溢流槽的位置相错。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溢流槽与第二溢流槽相错设置,利于水流中泥沙的沉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箱体沉淀池底部为斜坡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底部为斜坡结构的箱体沉淀池,便于泥沙的整体倾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材质为钢。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钢制的箱体沉淀池具有较好的防渗性和较高的强度,便于箱体沉淀池的重复使用。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高了沉淀池的循环利用率,降低过程使用成本,具有较强的灵活移动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箱体沉淀池结构俯视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吊耳、2耳板、3一级箱体沉淀池、4二级箱体沉淀池、5三级箱体沉淀池、6第一溢流槽、7第二溢流槽、8防渗橡胶套、9水流输入口、10水流输出口、11预过滤网、12凹槽、13、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内容的限制。以下结合如图1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它包括:箱体沉淀池,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内侧上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吊耳1,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外侧下部设置有耳板2,所述的箱体沉淀池为三个,分别为依次设置的一级箱体沉淀池3、二级箱体沉淀池4和三级箱体沉淀池5,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3与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4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6,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4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5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7,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尺寸为(长×宽×高)3000mm×2000mm×2200mm。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3,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块13相匹配的凹槽12,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3、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4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5依次通过所述的凹槽12与所述的凸块13可分离卡合设置。所述的第一溢流槽6与所述的第二溢流槽7上分别设置有防渗橡胶套8。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3上设置有水流输入口9,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5上设置有水流输出口10,所述的水流输入口9底部设置有预过滤网11。所述的第一溢流槽6与所述的第二溢流槽7的位置相错。所述的箱体沉淀池底部为斜坡结构。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材质为钢,采用δ=10mm钢板焊制而成。运输安装:将三级沉淀池运到施工现场,通过凸块13和凹槽12将一级箱体沉淀池3、二级箱体沉淀池4和三级箱体沉淀池5分别卡合组装后投入使用。污水沉淀:污水从水流输入口9进入一级箱体沉淀池3进行一级沉淀,通过第一溢流槽6进入二级箱体沉淀池4进行二级沉淀,再通过第二溢流槽7进入三级箱体沉淀池5进行三级沉淀,完成三级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水流输出口10被排出。泥沙清理:待污水沉淀完成后需清理三级沉淀池内沉积的泥沙,使用第一起吊设备通过吊耳1将箱体沉淀池吊起,使用第二起吊设备通过耳板2将箱体沉淀池一侧吊起,使箱体沉淀池向一侧倾斜,箱口朝下倾倒泥沙。起吊设备包括45t门机起重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沉淀池,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内侧上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外侧下部设置有耳板,所述的箱体沉淀池为三个,分别为依次设置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二级箱体沉淀池和三级箱体沉淀池,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沉淀池,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内侧上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吊耳,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外侧下部设置有耳板,所述的箱体沉淀池为三个,分别为依次设置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二级箱体沉淀池和三级箱体沉淀池,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施工的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的箱体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的一级箱体沉淀池、所述的二级箱体沉淀池与所述的三级箱体沉淀池依次通过所述的凹槽与所述的凸块可分离卡合设置。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朋吴祯曹智俊苏勇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