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8153 阅读:4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包括上颌矫治器和下颌矫治器,上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的第一金属联冠和腭杆,第一金属联冠上安装有第一颊面管和

A combined orthodontic device for mandible forward and f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本技术属于口腔正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具有生长发育潜能的II类错畸形患者的治疗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两期治疗,即包括Ⅰ期功能性矫正和Ⅱ期固定正畸矫正。Ⅰ期功能性矫正主要是阻断或矫正骨骼畸形,协调上下颌骨的关系。Ⅱ期固定正畸矫正主要是排齐整平内收牙列,调整咬合关系。两期分开治疗不仅治疗的疗程长,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的主动性。针对II类错畸形的功能矫治器包括可摘式功能矫治器和固定式功能矫治器,可摘式矫治器多有体积大、需要患者配合等问题,而固定矫治器对于患者的依从性没有过高要求,矫治效果易得到保证。目前的针对II类错畸形的固定功能矫治器主要包括:1、以Herbst为代表的刚性固定功能矫治器,其通过套管结构导下颌向前,支抗集中在后牙上,但Herbst有支抗控制欠佳、侧方运动受限、体积大且患者舒适度差等缺点;2、以JasperJumper、Forsus等为代表的弹性固定功能矫治器,通过弹簧结构推下颌向前,但其均存在下颌切牙明显唇倾、影响下颌前导量等问题;3、以MARA(下颌前伸复位矫治器)为代表的固定功能矫治器,通过上下颌磨牙上的侧方结构的卡锁作用迫使下颌处于前伸的位置,由于支抗仅为上下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和垂直向支抗控制不足,仍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抗;并且下颌前导后后牙无法建立咬合、影响患者进食,且过大的肌肉力量容易使矫治器变形损坏。另外,现有的对于II类错畸形的功能矫形技术,在I期治疗后,多为前牙接触,后牙开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下前导的下颌位置难以维持、疗效极不稳定;此外,现有的矫正II类错的功能矫治器,普遍存在前导下颌时下前牙明显唇倾的问题,进而影响下颌前导空间,导致下颌前导量不足。目前,还没有一种矫治器将功能矫形治疗和固定正畸矫正相结合、并能有效避免下切牙唇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该矫治器可以同时实现导下颌向前和后期的固定正畸治疗,不仅治疗时间短,且治疗效果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导下颌向前矫治器,包括上颌矫治器和下颌矫治器;所述上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上颌左、右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的第一金属联冠、以及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第一金属联冠的腭杆,所述第一金属联冠的面上安装有可拆卸安装的垫,垫靠近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一端的侧面设有动力臂;所述下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下颌左、右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的第二金属联冠、以及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第二金属联冠的舌弓,第二金属联冠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一侧设有与上颌垫动力臂配合的阻挡臂,闭口运动时下颌阻挡臂沿上颌动力臂向前上方滑动后然后动力臂与阻挡壁形成卡锁迫使下颌处于前伸位置,实现下颌后缩的矫正。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安装在上颌第一金属联冠颊侧并位于第一磨牙的第一颊面管和安装在下颌第二金属联冠颊侧并位于第一磨牙的第二颊面管,通过在左右两侧的第一颊面管内安装固定矫治所使用的上牙列主弓丝,以及在左右两侧的第二颊面管内安装固定矫治所使用的下牙列主弓丝,最后通过牙面上安装托槽并与上、下牙列主弓丝连接实现固定矫正。进一步地,所述垫和动力臂一体成型,且所述动力臂的前侧面为光滑斜面,斜面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所述阻挡臂的后侧面也为光滑斜面,且动力臂与阻挡臂的斜面契合。进一步地,所述垫与第一金属联冠接触面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金属联冠上设有与限位孔对应的限位柱。进一步地,所述垫可通过与第一金属联冠的拉钩结扎实现可拆卸安装在第一金属联冠上或通过粘接固定安装在第一金属联冠上。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臂和阻挡臂均位于颊侧或舌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联冠与腭杆一体成型,第二金属联冠与舌弓一体成型,且第一金属联冠、腭杆、第二金属联冠和舌弓均由医用级金属材料制成的。进一步地,所述腭杆上可设置有螺旋扩弓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联冠位于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的颊侧或舌侧安装有附件管,附件管用于安装金属动力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联冠位于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的颊侧安装有第三颊面管,第一颊面管和第三颊面管具有不同的轴倾度,其均由近中靠牙龈向远中靠面倾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相匹配的金属联冠,在金属联冠上安装有主弓丝、垫(动力臂)和阻挡臂,通过咬合使上颌的动力臂和下颌的阻挡臂配合实现下颌后缩的矫正,通过上、下牙列主弓丝以及安装在牙面上并与主弓丝连接的正畸托槽实现固定矫治,并且功能矫治器固位于后牙,前牙的移动因此不受限制,从而将功能矫形治疗和固定正畸治疗相结合;(2)通过设置与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相匹配的金属联冠,与现有技术的金属单冠(单颗牙)相比,加强了垂直向、矢状向的支抗;同时一体成型有腭杆和舌弓,进一步加强了支抗;(3)通过垫使后牙建立咬合,使作用于阻挡结构的力量部分分散至上下颌后牙及牙槽骨,相传传统的功能性矫正器,具有支抗强、矫治器不易变形损坏、患者体验度高等优点;(4)通过垫的可拆卸安装,在前牙压低后取下、调磨垫的厚度,实现前后牙良好的咬合接触;(5)通过垫的可拆卸安装,更换不同长度的垫或者在垫和动力臂前端加胶增长垫长度,实现分步前导下颌;(6)通过将安装主弓丝的颊面管呈一定轴倾度安装在金属联冠上,实现前牙压低,从而使前牙咬合接触的同时后牙顺利建立咬合,使治疗效果更为稳定,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前牙覆覆盖的影响导致的下颌前导不足;(7)通过在上颌安装有两个不同的轴倾度的颊面管,以实现不同前牙压低量的需要;(8)可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并且实现下颌前导和固定正畸治疗的无缝衔接,使下颌前导效果更为稳定;(9)主弓丝通过颊面管安装,可使功能性矫正器(垫和阻挡臂)单独使用且不影响其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颊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颊侧的上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颊侧的第一金属联冠和垫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颊侧的下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颊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舌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舌侧的上颌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舌侧的下颌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舌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金属联冠;11、限位柱;12、结扎钩;2、垫;21、动力臂;22、限位孔;23、结扎孔;3、腭杆;4、第二金属联冠;41、阻挡臂;5、舌弓;6、第一颊面管;7、第二颊面管;8、第三颊面管;9、附件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下颌向前和固定矫治二合一矫正器包括上颌矫治器、下颌矫治器、垫2、动力臂21、阻挡臂41、主弓丝和托槽。所述上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上颌左、右两侧第一磨牙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矫治器和下颌矫治器;/n所述上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上颌左、右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的第一金属联冠、以及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第一金属联冠的腭杆,所述第一金属联冠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矫治器和下颌矫治器;
所述上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上颌左、右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的第一金属联冠、以及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第一金属联冠的腭杆,所述第一金属联冠的面上安装有可拆卸安装的垫,垫靠近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一端的侧面设有动力臂;
所述下颌矫治器包括安装在下颌左、右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上的第二金属联冠、以及用于连接左、右两侧第二金属联冠的舌弓,第二金属联冠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一侧设有与上颌垫动力臂配合的阻挡臂,闭口运动时下颌阻挡臂沿上颌动力臂向前上方滑动后然后动力臂与阻挡壁形成卡锁迫使下颌处于前伸位置,实现下颌后缩的矫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上颌第一金属联冠颊侧并位于第一磨牙的第一颊面管和安装在下颌第二金属联冠颊侧并位于第一磨牙的第二颊面管,通过在左右两侧的第一颊面管内安装固定矫治所使用的上牙列主弓丝,以及在左右两侧的第二颊面管内安装固定矫治所使用的下牙列主弓丝,最后通过牙面上安装托槽并与上、下牙列主弓丝连接实现固定矫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和动力臂一体成型,且所述动力臂的前侧面为光滑斜面,斜面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所述阻挡臂的后侧面也为光滑斜面,且动力臂与阻挡臂的斜面契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黄艳梅刘瑾巩靖蕾方欣怡周雪曼段泽西赵志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