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矫正器及口腔矫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2641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颌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本体,矫正器本体设有用于容纳上牙的上牙腔和用于容纳下牙的下牙腔,上牙腔内设有矫正上牙槽,下牙腔内设有矫正下牙槽。该口腔矫正器通过设置根据矫正目标而个性化设计的矫正上牙槽与矫正下牙槽,使患者的牙齿在佩戴口腔矫正器时得到正确的发育导向,与此同时,该口腔矫正器从口腔周围肌肉力量失衡的角度出发,借助唇侧与舌侧肌肉力量,对颌骨进行重建,调整上下颌弓形,从根源上解决了Ⅲ类错牙合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口腔矫正方法,通过该反颌矫正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对患者的口腔问题进行矫正,该技术临床操作简单,矫正效果较好,费用低,口腔卫生易维护。

A kind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矫正器及口腔矫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牙齿矫正
,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矫正器及牙齿矫正方法。
技术介绍
Ⅲ类错牙合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错颌畸形,主要是由于发育过程中上颌骨与下颌骨生长发育不协调引起的,而出现这种状况除了与遗传、疾病有关,也与吐舌习惯、口呼吸习惯、吞咽异常等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严重影响牙、颌、面的生长发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若不及时矫正,咬合关系的异常会使上颌骨的发育受到下牙的限制不能前伸,而下颌因为没有上牙的限制而过度地前凸,则可形成Ⅲ类骨性反颌;同时,表现为凹面的颜面畸形将越来越严重,矫正也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儿童颜面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腔矫正器,该口腔矫正器结构简单,佩戴舒适,矫正过程中不易脱落。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本体,所述矫正器本体设有用于容纳上牙的上牙腔和用于容纳下牙的下牙腔,所述上牙腔内设有矫正上牙槽,所述下牙腔内设有矫正下牙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牙腔的横截面为腔口大、腔底尖的正锥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矫正上牙槽从所述上牙腔的唇侧腔壁延伸至所述上牙腔的腔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牙腔的横截面为腔顶尖、腔口大的倒锥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矫正下牙槽从所述下牙腔的唇侧腔壁延伸至所述下牙腔的腔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矫正器本体包括唇侧挡板和舌侧挡板,二者的腰部相连接并围成所述上牙腔和所述下牙腔,所述舌侧挡板的位于其腰部以上的部分向远离所述唇侧挡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矫正器本体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矫正器本体采用弹性树脂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口腔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患者的牙齿进行第一期检查,并根据第一期检查的结果制定第一期矫正目标;根据第一期矫正目标设计口腔矫正器;让患者佩戴口腔矫正器;对患者佩戴口腔矫正器后的牙齿进行第二期检查,并根据第二期检查的结果制定第二期矫正目标;根据第二期矫正目标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正器;让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正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让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对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后的牙齿进行第三期检查,以确认矫正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口腔矫正器及口腔矫正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口腔矫正器通过设置根据矫正目标而个性化设计的矫正上牙槽与矫正下牙槽,使患者的牙齿在佩戴口腔矫正器时得到正确的发育导向;与此同时,该口腔矫正器从口腔周围肌肉力量失衡的角度出发,借助唇侧与舌侧肌肉力量,对颌骨进行重建,调整上下颌弓形,从而根源上解决了Ⅲ类错牙合的问题。另外,该口腔矫正器结构简单,佩戴舒适,矫正过程中也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口腔矫正方法,前期通过根据矫正目标个性化设计的口腔矫正器对颌骨进行重建和扩弓,后期通过根据矫正目标个性化设计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对牙齿进行精细调整,以达到矫正乳牙反颌、替牙期间地包天、下颌后缩的目的,从而提升儿童的容貌。该技术临床操作简单,矫正效果较好,费用低,口腔卫生易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口腔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口腔矫正器的剖视图。图中:1、矫正器本体;11、上牙腔;111、矫正上牙槽;12、下牙腔;121、矫正下牙槽;13、唇侧挡板;14、舌侧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牙腔/下牙腔的唇侧腔壁是指用于围成上牙腔/下牙腔的唇侧挡板朝向患处的上牙/下牙的侧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腔矫正器,包括矫正器本体1,矫正器本体1设有用于容纳上牙的上牙腔11和用于容纳下牙的下牙腔12,上牙腔11内设有矫正上牙槽111。基于上述结构,该口腔矫正器通过设置根据矫正目标而个性化设计的矫正上牙槽111与矫正下牙槽121,使患者的牙齿在佩戴口腔矫正器时得到正确的发育导向,使患者的口腔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所示,上牙腔11的横截面为腔口大、腔底尖的正锥形,矫正上牙槽111从上牙腔11的唇侧腔壁延伸至上牙腔11的腔底。同时,如图2所示,下牙腔12的横截面为腔顶尖、腔口大的倒锥形,矫正下牙槽121从下牙腔12的唇侧腔壁延伸至下牙腔12的腔顶。基于上述结构,矫正上牙槽111和矫正下牙槽121与患处的牙齿一一对应,但大小形态并不相等,矫正上牙槽111和矫正下牙槽121的结构均是按照第一期矫正数据制作完成,如此,矫正上牙槽111和矫正下牙槽121能够给予患处的牙齿正确的发育导向,引导患处的牙齿向正确的形态生长,以达到矫正口腔的目的。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矫正器本体1包括唇侧挡板13和舌侧挡板14,二者的腰部相连接并围成上牙腔11和下牙腔12,舌侧挡板14的位于其腰部以上的部分向远离唇侧挡板13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至患者的舌头的上侧。基于上述结构,患者在佩戴该口腔矫正器时唇侧挡板13和舌侧挡板14会向口腔施加作用力,此时,口腔肌肉受力也会给予口腔矫正器一个反作用力。如此,该口腔矫正器通过唇侧挡板13和舌侧挡板14调整口腔肌肉的力量,进而对颌骨进行重建,调整上下颌弓形,从而在根源上解决Ⅲ类错牙合的问题。如图2所示,唇侧挡板13与舌侧挡板14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厚度且此厚度可根据矫正目标进行调整。基于此,该口腔矫正器能够打开患者的上下颌咬合关系,调整口腔周围的肌肉力量。进一步的,矫正器本体1一体成型,采用弹性树脂材料制成,基于此,该口腔矫正器结构简单,佩戴舒适,矫正过程中也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口腔矫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患者的牙齿进行第一期检查,并根据第一期检查的结果制定第一期矫正目标;S2,根据第一期矫正目标设计口腔矫正器;S3,让患者佩戴口腔矫正器;S4,对患者佩戴口腔矫正器后的牙齿进行第二期检查,并根据第二期检查的结果制定第二期矫正目标;S5,根据第二期矫正目标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正器;S6,让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在上述口腔矫正方法中,为了确认实际的矫正效果,在让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正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对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后的牙齿进行第三期检查。在上述口腔矫正方法中,为了获得相应的矫正效果,第一期矫正目标包括颌骨重建完成时上牙和下牙的大小及位置,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器本体,所述矫正器本体设有用于容纳上牙的上牙腔和用于容纳下牙的下牙腔,所述上牙腔内设有矫正上牙槽,所述下牙腔内设有矫正下牙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器本体,所述矫正器本体设有用于容纳上牙的上牙腔和用于容纳下牙的下牙腔,所述上牙腔内设有矫正上牙槽,所述下牙腔内设有矫正下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腔的横截面为腔口大、腔底尖的正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上牙槽从所述上牙腔的唇侧腔壁延伸至所述上牙腔的腔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牙腔的横截面为腔顶尖、腔口大的倒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下牙槽从所述下牙腔的唇侧腔壁延伸至所述下牙腔的腔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器本体包括唇侧挡板和舌侧挡板,二者的腰部相连接并围成所述上牙腔和所述下牙腔,所述舌侧挡板的位于其腰部以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婷婷谢卓李祖安程留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