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41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装置,通过设置承载盘,在承载盘的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第一支撑点对基板起到防滑的作用,在需要传递基板时,通过对承载盘的传递,来实现对基板的传递和存贮,从而避免因产品品种切换时,基板重量不同和弯曲量过大超过其承受的重量而导致破片的问题,降低成本损失。

A lo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板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为OLED)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相比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为LCD)更具有潜力及未来前景的行业,其具有自发光、快速响应速度、宽视角、使用范围广及可制成柔性等多方面优势,在诸如头戴显示、移动显示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OLED工艺中最主要的两部分是蒸镀和封装,在蒸镀设备和封装设备之间一般有传送过渡装置,由于功能上的需要,传送过渡装置中一般有缓存装置,用来暂时储存上游蒸镀传递下来的基板。目前已知的缓存装置设计为四周多点位与基板接触,其中间部分通常无支撑点,这种情况会造成基板放置在缓存装置后弯曲量很大。当生产的产品品种改变时,由于设计上的变更或工艺上的变更,基板的重量常常会发生改变。若基板重量太大,会导致弯曲量过大而破裂。此缓存装置一般为多层结构,倘若上层的玻璃破片,则会造成下层的几乎所有基板破裂,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费和成本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基板放置在缓存装置内的弯曲量的承载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承载装置,包括承载盘和基板,所述承载盘的形状与所述基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承载盘包括第一承载区和非承载区,所述基板包括接触区和非接触区;所述第一承载区与所述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所述非承载区与所述非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非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非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承载盘,在承载盘的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第一支撑点对基板起到防滑的作用,在需要传递基板时,通过对承载盘的传递,来实现对基板的传递和存贮,从而避免因产品品种切换时,基板重量不同和弯曲量过大超过其承受的重量而导致破片的问题,降低成本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放片过程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放片过程的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承载装置的取片过程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承载盘;2、非承载区组;21、第一非承载区;211、第一非子承载区;212、第二非子承载区;22、第二非承载区;3、第一支撑点;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承载装置,包括承载盘和基板,所述承载盘的形状与所述基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承载盘包括第一承载区和非承载区,所述基板包括接触区和非接触区;所述第一承载区与所述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所述非承载区与所述非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非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非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承载盘,在承载盘的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第一支撑点对基板起到防滑的作用,在需要传递基板时,通过对承载盘的传递,来实现对基板的传递和存贮,从而避免因产品品种切换时,基板重量不同和弯曲量过大超过其承受的重量而导致破片的问题,降低成本损失。进一步的,所述非承载区包括两个以上形状为方形的非承载区组,两个以上的所述非承载区组呈阵列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非承载区组之间设有第二承载区,所述第二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相等。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非承载区组包括四个第一非承载区,四个所述第一非承载区分别占据所述非承载区组两组对角线所成的四个三角区域中,所述非承载区组的两组对角线构成所述承载盘的第三承载区,所述第三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三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相等。进一步的,四个所述第一非承载区均包括第一非子承载区和第二非子承载区且所述第一非子承载区和第二非子承载区之间设有第四承载区,所述第四承载区表面上设有第四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四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相等,所述第一非子承载区位于所述三角区域中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非子承载区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二非子承载区位于所述三角区域中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非子承载区的形状为梯形,所述顶部靠近所述非承载区组的中心设置。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非承载区组包括两个第二非承载区,两个所述第二非承载区分别占据所述非承载区组其中一组对角线所成的两个三角区域中,每个所述非承载区的两个第二非承载区之间设有第五承载区,所述第五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五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五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盘的厚度为0.5-2mm。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缓存装置的每个层与层之间的间距较小,将承载盘的厚度设为0.5-2mm,保证承载盘和基板传输到缓存装置中时能够刚好放置在缓存装置的放片层上,由于有承载盘的支撑使得基板不会发生弯曲,在传递和存储过程中不会造成破片问题。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点之间的间距为5-200mm。从上述描述可知,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点之间的间距设为5-200mm,能够稳定支撑起基板,且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点为半球体形或截面为方形的柱状支撑物,所述第一支撑点的材质为树脂。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支撑点为半球体形或截面为方形的柱状支撑物,第一支撑点的材质为树脂,能够降低基板与第一支撑点之间的滑动性,提升基板和承载盘在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半球体形的第一支撑点的直径为1-5mm。从上述描述可知,半球体形的第一支撑点的直径为1-5mm,能够保证基板和承载盘在传递过程中稳定性的同时使得整体的高度不会太高,防止存储时出现层与层之间的相互挤压要导致破片。进一步的,所述非承载区为中空结构。从上述描述可知,非承载区为中空结构能够降低其整体的重量且基板的非接触区是用来蒸镀的,且将非承载区设置成中空结构在基板的非接触区镀上蒸镀物时,不会触碰到基板非接触区的蒸镀物,避免基板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和基板,所述承载盘的形状与所述基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承载盘包括第一承载区和非承载区,所述基板包括接触区和非接触区;/n所述第一承载区与所述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n所述非承载区与所述非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非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非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和基板,所述承载盘的形状与所述基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承载盘包括第一承载区和非承载区,所述基板包括接触区和非接触区;
所述第一承载区与所述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基板通过第一支撑点与承载盘接触;
所述非承载区与所述非接触区对应设置且所述非承载区的形状与所述非接触区的形状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承载区包括两个以上形状为方形的非承载区组,两个以上的所述非承载区组呈阵列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非承载区组之间设有第二承载区,所述第二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非承载区组包括四个第一非承载区,四个所述第一非承载区分别占据所述非承载区组两组对角线所成的四个三角区域中,所述非承载区组的两组对角线构成所述承载盘的第三承载区,所述第三承载区表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三支撑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支撑点之间设有间距且所述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非承载区均包括第一非子承载区和第二非子承载区且所述第一非子承载区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贤林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