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110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用于对压缩机的部件进行冷却的热虹吸换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系统采用热虹吸换热装置对压缩机的部件进行冷却,可以采用较小的换热器实现较大的换热量,且不需要外界动力,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的温度。

Compress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系统。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系统的心脏,例如,往复式压缩机,其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由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过程可以分为等熵压缩、多变压缩、等温压缩。而等温压缩过程耗功最小,且压缩后气体温度较多变压缩及等熵压缩的温度低,该压缩后的温度降低可有效的减少制冷循环系统中冷凝器的设计尺寸,降低成本。为使得压缩机能够实现等温压缩,需要在压缩机上设置换热装置以对压缩机冷却。但是,传统的对压缩机进行冷却的换热装置尺寸较大,且换热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压缩机进行冷却的换热装置尺寸大、换热量有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用于对所述压缩机的部件进行冷却的热虹吸换热装置;优选地,所述热虹吸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安装于所述压缩机内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路;其中,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每个所述第一微通道分别连通至所述蒸发器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吸热气化后,从所述蒸发器沿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冷凝器中放热后沿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蒸发器。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所述气缸部的端面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蒸发器为插入所述环形槽内的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管路从所述气缸部的上部伸出,所述第二管路从所述气缸部的下部伸出。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所述蒸发器覆盖在所述气缸部的上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所述气缸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封堵所述气缸通道的气缸盖,所述蒸发器覆盖在所述气缸盖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所述气缸部的端面上设置有气缸盖,所述蒸发器设置为包括第一侧部和相对所述第一侧部弯折的第二侧部的L形结构,所述蒸发器的所述第一侧部覆盖在所述气缸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侧部覆盖在所述气缸盖上。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及第一盖板,所述蒸发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盖板盖在所述蒸发器主体上的外表面上封闭所述第一沟槽从而所述第一沟槽形成所述第一微通道。优选地,所述蒸发器主体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的第一通道和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通的第二通道;每个所述第一微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为隔热材料。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主体及第二盖板,所述冷凝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二盖板盖在所述冷凝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封闭所述第二沟槽从而所述第二沟槽形成所述冷凝器内部的用于制冷剂流通且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的第二微通道。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主体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的第三通道和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的第四通道;每个所述第二微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冷凝器换热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系统采用热虹吸换热装置对压缩机进行换热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蒸发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量,且较小的流动阻力的特点,因此,较小的换热器尺寸即可以实现较大的换热量的需求;其次,由于制冷剂流体依靠重力或者密度差克服流动阻力,不需要外界的动力;另外,采用该热虹吸换热微循环,可有效的降低压缩机部件的温度,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实现近似的等温压缩过程,提升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压缩后气体的温度,降低制冷循环中冷凝器的设计尺寸,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系统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压缩机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压缩机仅显示了曲轴箱);图3为具有气缸部的曲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蒸发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气缸部;21-环形槽;3-蒸发器;31-蒸发器主体;311-第一通道;312-第二通道;313-第一沟槽;32-第一盖板;33-第一侧部;34-第二侧部;4-冷凝器;41-冷凝器主体;411-第三通道;412-第四通道;413-第二沟槽;42-第二盖板;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系统,该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用于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的热虹吸换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热虹吸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4和安装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的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的出口与冷凝器4的进口与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5,所述冷凝器4的出口与蒸发器3的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路6;其中,所述蒸发器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每个所述第一微通道分别连通至所述蒸发器3的进口和出口,在所述蒸发器3中的制冷剂吸热气化后,从所述蒸发器3沿所述第一管路5进入所述冷凝器4,在所述冷凝器4中放热后沿所述第二管路6进入所述蒸发器3。该热虹吸换热装置在循环过程中,低温液体制冷剂依靠自身的重力由冷凝器4通过第二管路6流向蒸发器3,蒸发器3与压缩机的高温部件进行换热,低温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3内部的第一微通道内吸热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依靠产生的密度差(位能差)产生动力,由蒸发器3流向冷凝器4并在冷凝器4中向外界散热,转换为制冷剂液体,完成循环。采用该热虹吸换热装置对压缩机进行换热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蒸发器3内设计有多个第一微通道,采用该第一微通道设计的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用于对所述压缩机的部件进行冷却的热虹吸换热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用于对所述压缩机的部件进行冷却的热虹吸换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虹吸换热装置包括冷凝器(4)和安装于所述压缩机壳体内的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4)的进口与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5),所述冷凝器(4)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3)的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路(6);其中,所述蒸发器(3)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微通道,每个所述第一微通道分别连通至所述蒸发器(3)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蒸发器(3)中的制冷剂吸热气化后,从所述蒸发器(3)沿所述第一管路(5)进入所述冷凝器(4),在所述冷凝器(4)中放热后沿所述第二管路(6)进入所述蒸发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2),所述气缸部(2)的端面上形成有环形槽(21),所述蒸发器(3)为插入所述环形槽(21)内的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管路(5)从所述气缸部(2)的上部伸出,所述第二管路(6)从所述气缸部(2)的下部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2),所述蒸发器(3)覆盖在所述气缸部(2)的上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2),所述气缸部(2)的端面上设置有封堵所述气缸通道的气缸盖(8),所述蒸发器(3)覆盖在所述气缸盖(8)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通道的气缸部(2),所述气缸部(2)的端面上设置有气缸盖(8),所述蒸发器(3)设置为包括第一侧部(33)和相对所述第一侧部(33)弯折的第二侧部(34)的L形结构,所述蒸发器(3)的所述第一侧部(33)覆盖在所述气缸部(2)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瑞吉斯·马克思杰克逊·布瑞兹·马奇尼亚钦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