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及应用该通风结构的通风系统、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0844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及应用该通风结构的通风系统、船舶,所述船舶外板与舱室之间设置有用以隔离出第一结构风道和第二结构风道的风道壁板,第一结构风道前壁的外板内侧嵌装有屏蔽网模块,屏蔽网模块上固定有气水分离模块,第一结构风道后壁的风道壁板上固定有气动百叶模块,气动百叶模块上铰接固定有气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的端部设置有手动操作机构,所述第一结构风道的底板上开设有甲板漏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布置,检修便利,操作效率高,有效地阻止了浪花或雨水侵入舱室,且该种结构型式的风道排水能力强,有效通风率高,其屏蔽网结构能够有效地散射雷达波,达到良好的隐身效果。

The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ship outer panel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及应用该通风结构的通风系统、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及应用该通风结构的通风系统、船舶。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通风技术的日益发展,船舶外板上设置的通风开口装置(也可统称为“外板通风百叶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除了需满足为船舶舱室如机舱提供必须的新鲜空气以及阻止海水、雨水和老鼠通过开口进入舱室等基本功能外,还要考虑特种船舶中上述通风口形成的雷达波反射效果、船舶在恶劣海况下航行时的防风雨效果、船舶外部开口的美观性以及百叶窗开启或关闭的操作效率等。传统的船舶外板通风百叶窗主要采用带风雨密盖百叶窗和无门风雨密百叶窗两种基本形式,其单纯考虑的仅是船舶在风浪情况下通过关闭百叶窗能不使雨水透入舱室的密封效果,对外板百叶窗所在的风道缺乏统筹设计考虑,对外板百叶窗的雷达波反射效果、开启状态的防雨效果和排水能力、关闭效率等难以兼顾,严重影响船舶、舰船相关任务的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及应用该通风结构的通风系统、船舶,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所述船舶外板与舱室之间设置有用以隔离出第一结构风道和第二结构风道的风道壁板,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前壁的外板内侧嵌装有屏蔽网模块,屏蔽网模块上固定有气水分离模块,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后壁的风道壁板上固定有气动百叶模块,气动百叶模块上铰接固定有气动执行机构,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端部设置有手动操作机构,所述第一结构风道的底板上开设有与船舶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甲板漏水口。优选地,所述屏蔽网模块包括屏蔽网框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屏蔽网框架上的屏蔽网组件,所述屏蔽网框架由内向外嵌装在外板上,气水分离模块通过紧固件与屏蔽网框架相固定。优选地,所述屏蔽网框架由折形板和安装板构成,所述折形板由内向外卡嵌焊接在外板上,所述安装板垂直固定在折形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屏蔽网组件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屏蔽网组件由两个对合联接在一起的U型夹、设置在两个U型夹之间的钛合金钢丝编织网组成。优选地,所述折形板的水平段伸出外板的长度控制在10mm以内。优选地,气水分离模块包括气水分离框架和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框架通过紧固件与折形板的竖直段固定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安装在气水分离框架内,气水分离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泄水口。优选地,所述气动百叶模块包括百叶窗框架和百叶窗叶片,所述百叶窗框架由内向外嵌装在风道壁板上并通过紧固件与焊接在风道壁板上的安装座板相固定,百叶窗框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泄水口,所述百叶窗叶片安装在百叶窗框架上并与气动执行机构铰接固定,气动执行机构的端部固定有手动操作机构。优选地,所述百叶窗框架的底部与第一结构风道的底板之间至少保持250mm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包括轴套、转轴、活动轴和手轮,所述轴套穿过第二结构风道的左壁,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气动执行机构相固定、另一端设置在轴套内,转轴的位于轴套内的端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活动轴的一端与手轮相固定、另一端设置在轴套内且其端部延伸出用以卡在卡槽内的凸块,所述轴套的朝向手轮的一侧的端面上垂直安装有挡环,挡环插有用以锁定活动轴的限位件。一种船舶通风系统,包括所述的船舶外板通风结构。一种船舶,包括所述的船舶通风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布置,检修便利,操作效率高,有效地阻止了浪花或雨水侵入舱室,且该种结构型式的风道排水能力强,有效通风率高,其屏蔽网结构能够有效地散射雷达波,达到良好的隐身效果。2、本专利技术将屏蔽网模块安装在外板上,将气水分离模块安装在屏蔽网模块上,将气动百叶模块安装在风道壁板上,能够提高风道的有效通风率,且各个结构模块检修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C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的D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屏蔽网模块,11、屏蔽网框架,12、屏蔽网组件,13、折形板,14、安装板;2、气水分离模块,21、气水分离器,22、气水分离框架,23、第一泄水口;3、气动百叶模块,31、百叶窗框架,311、第二泄水口,32、百叶窗叶片,33、气动执行机构,34、手动操作机构,341、手轮,342、转轴,343、活动轴,344、轴套,345、限位件,35、安装座板,36、卡槽,37、凸块,38、挡环;4、第一结构风道,41、船舶外板;5、第二结构风道;6、舱室;7、甲板漏水口;8、风道壁板;9、检修孔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及应用该通风结构的通风系统、船舶。该船舶外板通风结构不仅能避免船舶在风浪航行时浪花及雨水侵袭舱内,也有效地解决了百叶窗外部凹腔形成的雷达波反射现象。所述船舶外板通风结构的船舶外板41与舱室6之间设置有用以隔离出第一结构风道4和第二结构风道5的风道壁板8,风道壁板8为垂直纵壁,风道壁板8既是第一结构风道4的后壁、又是第二结构风道5的前壁。第一结构风道4的底板上开设有与船舶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甲板漏水口7。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前壁的外板41上内侧嵌装有屏蔽网模块1,屏蔽网模块1双面焊接在船舷外板41上。所述屏蔽网模块1包括屏蔽网框架1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屏蔽网框架11上的屏蔽网组件12。外板41为带有倾斜角的曲面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外板与舱室之间设置有用以隔离出第一结构风道和第二结构风道的风道壁板,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前壁的外板内侧嵌装有屏蔽网模块,屏蔽网模块上固定有气水分离模块,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后壁的风道壁板上固定有气动百叶模块,气动百叶模块上铰接固定有气动执行机构,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端部设置有手动操作机构,所述第一结构风道的底板上开设有与船舶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甲板漏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外板与舱室之间设置有用以隔离出第一结构风道和第二结构风道的风道壁板,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前壁的外板内侧嵌装有屏蔽网模块,屏蔽网模块上固定有气水分离模块,所述第一结构风道后壁的风道壁板上固定有气动百叶模块,气动百叶模块上铰接固定有气动执行机构,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端部设置有手动操作机构,所述第一结构风道的底板上开设有与船舶排水系统相连通的甲板漏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网模块包括屏蔽网框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屏蔽网框架上的屏蔽网组件,所述屏蔽网框架由内向外嵌装在外板上,气水分离模块通过紧固件与屏蔽网框架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网框架由折形板和安装板构成,所述折形板由内向外卡嵌焊接在外板上,所述安装板垂直固定在折形板的上端面上;
所述屏蔽网组件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屏蔽网组件由两个对合联接在一起的U型夹、设置在两个U型夹之间的钛合金钢丝编织网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形板的水平段伸出外板的长度控制在10mm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外板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模块包括气水分离框架和气水分离器,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辉阳徐雪波李爱华戴柳陶国君王燥春傅香菊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