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506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在形成于碳烧制体的周围的着色层中不易出现缺陷的珠的饰品。该饰品(1)通过将多个珠穿串而形成且呈环状,至少一个珠(2)在加工成该珠(2)的形状的结晶结构的碳烧制体(3)的周围形成有:渗透层(4),其具有向碳烧制体(3)的周面的小空隙渗透的部分;着色层(5),其设置于渗透层(4)的外侧,且通过涂布含有颜料的涂料并进行烧制而成;以及透明的涂敷层(6),其设置于该着色层的外侧。

Orna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饰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镯、项链、脚镯、珠串、表带等环状的饰品。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手镯、项链、脚镯、珠串、表带等环状的饰品,使用并提出了各种以装饰并以健康、美容为目的的物品。在这种饰品的珠中含有磁产生物质、负离子产生物质、或者远红外线放射物质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钛、黑曜石等作为远红外线放射物质。另外,在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将多个珠穿串而形成的环状的饰品中,至少一个珠为加工成该珠的形状的结晶结构的碳烧制体且被实施了涂敷。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119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04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碳烧制体呈黑色,有时希望在其周围着色有与之不同的颜色。对于着色而言,根据颜色不同,存在涂布含有颜料的涂料,之后在高温下烧制的情况。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在该情况下,当仅向碳烧制体涂布含有颜料的涂料并在高温下烧制时,在这样形成的着色层中容易出现小缺陷,缺陷使该部分的颜色发生改变、耐久性降低,从而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到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在碳烧制体的周围形成的着色层中不易出现缺陷的珠的饰品。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饰品通过将多个珠穿串而形成且呈环状,其中,至少一个珠在加工成该珠的形状的结晶结构的碳烧制体的周围形成有:渗透层,其具有向该碳烧制体的周面的小空隙渗透的部分;着色层,其设置于该渗透层的外侧,且通过涂布含有颜料的涂料并进行烧制而成;以及透明的涂敷层,其设置于该着色层的外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饰品中,还可以为,所述着色层的所述颜料为红色,所述碳烧制体的黑色与所述着色层的红色叠加,从而所述珠呈深红色或者牛血色。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饰品中,也可以为,在所述渗透层与所述着色层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在碳烧制体的周围形成的着色层中不易出现缺陷的珠的饰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饰品的概要俯视图。图2是示出构成该饰品的珠的图,(a)是放大侧视图,(b)是在由A-A示出的切断面处切断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将构成该饰品的珠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各层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将构成该饰品的珠的变形例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各层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将在构成该饰品的珠设置有着色层时的珠的一部分放大而示意性地示出小空隙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为了对比而示意性地示出在未设置有渗透层的情况下在着色层中出现缺陷的情形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饰品1的概要俯视图。该饰品1是将多个珠2、2、…穿串而形成的环状的构件。如图2所示,在珠2中设置有供绳(未图示)穿过的贯通孔2a,将穿过全部珠2、2、…的贯通孔2a、2a、…后的绳的端部打结而形成环。如图3所示,珠2在加工成为珠2的形状的结晶结构的碳烧制体3的周围形成有后述的各层(渗透层4、着色层5、涂敷层6)。碳烧制体3具有以高密度整合的结晶结构而整体一体化。该碳烧制体3能够通如以下那样制造。即,向石墨或者竹碳等碳化物的碳粉添加沥青(煤焦油沥青等)等作为粘合剂而使其凝固,通过基于水压的来自全方向的加压等,加压成形为规定的块(例如方形块)。接下来,将该块在缺氧的状态下以约1200℃左右进行烧制。此时,在该块的内部产生多个小空隙,因此使沥青(煤焦油沥青等)浸入,并进行再烧制。该沥青的浸入和再烧制通常进行多次。之后,将该块在更高的温度下(例如,2000~3000℃左右)进行烧制。于是,由于结晶化(石墨化),该块成为具有以高密度整合的结晶结构而整体一体化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压成形时通过水压而从全方向进行加压的情况下,能够形成结晶化的方向不发生偏移的构件。之后,停止加热而冷却,分离为多个并加工成珠2的形状。在该碳烧制体3中,粘合剂挥发,因此大致100%(99%以上)为碳材料。另外,体积密度(体积比重)能够设为1.77Mg/m3以上。碳烧制体3为碳材料,因此非常轻型,碳材料与形成人体的有机物的构成物质相同,因此对于人体的安全性高。珠2有时因与其他物体(其他珠2等)接触、掉落等而意外地与某物体发生碰撞,即便在处于这种状况时,碳烧制体3硬且具有足够的物理强度,不易破损。另外,碳烧制体3大致100%为碳材料,因此吸收人体以及外部的热量等而放射大量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佩戴饰品1者的皮下组织、血管等而改善血流,由此有助于增进健康。在碳烧制体3的外侧设置有渗透层4。渗透层4具有向碳烧制体3的周面的小空隙渗透的部分。碳烧制体3在烧制时产生小空隙。该空隙通过沥青的浸入和再烧制而变小或减少,但难以完全消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空隙的多少的程度,能够将体积密度作为指标。这样的碳烧制体3被浸入通过溶剂将纤维素系等树脂溶解而成的溶液。在碳烧制体3的周面附近有小空隙的情况下,该空隙中所具有的水分或者空气等被置换为该溶液。之后,溶液的溶剂挥发而凝固。渗透层4是该溶液凝固而成的层,与着色层5、涂敷层6等层相比非常薄(例如,约0.5μm以下)。在渗透层4的外侧设置有着色层5。着色层5通过涂布含有颜料的涂料并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颜料是红色等的颜料。涂料例如是丙烯酸系的树脂的涂料,通过喷涂方式等涂布为规定的厚度(例如,约15μm左右)。烧制例如在约180℃下进行约1小时左右。根据着色层5,为了提高粘接性,如图4所示,可以在着色层5与渗透层4之间设置粘接层7。粘接层7能够通过较薄地(例如,约1μm左右)涂布不含有颜料的涂料(例如,丙烯酸系的树脂)并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在着色层5的外侧设置有涂敷层6。涂敷层6透明。涂敷层6能够通过涂布不含有颜料的涂料并在高温下烧制而成。涂料例如是丙烯酸系的树脂的涂料,通过喷涂方式等涂布为规定的厚度(例如,约10μm左右)。烧制例如在约180℃下进行约1小时左右。这种结构的珠2呈现着色层5的颜料的颜色,但与碳烧制体3的黑色叠加。例如,在将着色层5的颜料设为红色的情况下,碳烧制体3的黑色与着色层5的红色叠加,从而珠2呈深红色或者牛血色。涂敷层6以在着色层5的周面附近不存在缺陷的方式保护着色层5。渗透层4向碳烧制体3的周面的小空隙渗透并充满该空隙,以使得至少在着色层5中含有颜料的涂料在高温下被烧制时,即使有碳烧制体3的周面的小空隙(在图5中用附图标记G示出),也不会出现水分或者空气等膨胀并渗出而在着色层5的内表面附近形成小缺陷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珠2因缺陷而使该部分的颜色发生改变、耐久性降低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图6示出不存在渗透层4的情况,附图标记D示出缺陷。需要说明的是,珠2的形状例如为球形、圆板形、棋子形或者纺锤形,不受限定。珠2的大小、饰品1中使用的数量根据喜好或者使用方式(手镯、项链、脚镯、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饰品,其通过将多个珠穿串而形成且呈环状,其特征在于,/n至少一个珠在加工成该珠的形状的结晶结构的碳烧制体的周围形成有:渗透层,其通过将所述碳烧制体浸入通过溶剂将树脂溶解而成的溶液而成,且具有向该碳烧制体的周面的小空隙渗透的部分,所述渗透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下;着色层,其设置于该渗透层的外侧,且通过涂布含有颜料的涂料并进行烧制而成;以及透明的涂敷层,其设置于该着色层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05 JP 2015-2180051.一种饰品,其通过将多个珠穿串而形成且呈环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珠在加工成该珠的形状的结晶结构的碳烧制体的周围形成有:渗透层,其通过将所述碳烧制体浸入通过溶剂将树脂溶解而成的溶液而成,且具有向该碳烧制体的周面的小空隙渗透的部分,所述渗透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下;着色层,其设置于该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木武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木工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