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32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属于铜管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第一铜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铜管的中部开设有环形空腔,环形空腔的中部设置有弹性件;第二铜管,第二铜管靠近第一铜管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端和第二限位块,承接端可插入第一铜管中转动,第二限位块位于承接端的外侧;第二限位块具有与弹性件相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弹性件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承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环槽和横槽,横槽与第二铜管的中心轴线平行,环槽与横槽垂直设置且连通;第一限位块具有横槽在中移动的第一位置,以及在环槽中移动的第二位置。解决了铜管连接不便捷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加快了铜管安装的工作效率。

A copper tube for easy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
本技术涉及铜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
技术介绍
铜管常用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焊接连接、法兰连接、承插连接等形式,这些连接方式均能保证牢固、可靠、无渗漏。但是,螺纹连接需要旋转两根相互连接的管道,当相互连接的两根管道长度较长或重量较大时,螺纹连接非常不适用;铜管的焊接连接需要电气焊设备,对于场地较小的地方不适用,并且铜管的焊接连接成本较高;法兰连接不符合无接头连接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以提高铜管连接的便捷性,从而加快铜管安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铜管连接不便捷,造成铜管安装效率下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包括第一铜管,所述第一铜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铜管的中部开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的中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固设在第一铜管上,活动端伸入环形空腔中;第二铜管,所述第二铜管靠近第一铜管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端和第二限位块,所述承接端可插入第一铜管中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承接端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块具有与弹性件相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弹性件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所述承接端的外壁设置有环槽和横槽,所述横槽与第二铜管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环槽与横槽垂直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限位块具有横槽在中移动的第一位置,以及在环槽中移动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块呈“弧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环槽、横槽的尺寸与第一限位块的尺寸相等。进一步地,所述承接端与第二铜管为一体成型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连接的铜管,通过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环槽中,能够限定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弹性件的侧壁与第二限位块的侧壁相抵,能够进行限定第一铜管沿着第二铜管中心轴线转动的位移,使得在第二铜管上的承接端插入第一铜管后,将第一铜管与第二铜管便捷固定,解决了铜管连接不便捷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加快了铜管安装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图1A-A方向上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图1B处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铜管;11、第一限位块;12、弹性件;13、环形空腔;20、第二铜管;21、第二限位块;30、承接端;31、环槽;32、横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包括第一铜管10,第一铜管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第一铜管10的中部开设有环形空腔13,环形空腔13的中部设置有弹性件12,弹性件12的固定端固设在第一铜管10上,活动端伸入环形空腔13中;第二铜管20,第二铜管20靠近第一铜管10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端30和第二限位块21,承接端30可插入第一铜管10中转动,第二限位块21位于承接端30的外侧;第二限位块21具有与弹性件12相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弹性件12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承接端30的外壁设置有环槽31和横槽32,横槽32与第二铜管20的中心轴线平行,环槽31与横槽32垂直设置且连通;第一限位块11具有横槽32在中移动的第一位置,以及在环槽31中移动的第二位置。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在第二铜管20上的承接端30插入第一铜管10中时,第一限位块11处在沿着横槽32滑动的第一位置,第二限位块21处在插入环形空腔13中与弹性件12相抵接的第一位置,当承接端30插入第一铜管10到底时,顺时针旋动第一铜管10,使得第一限位块11处于在横槽32中移动的第二位置,且第二限位块21处于与弹性件12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通过第一限位块11设置在环槽31中,能够限定第一铜管10与第二铜管2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在旋动第一铜管到底时,弹性件12与第二限位块21相互错位脱离,使得弹性件12弹出,通过弹性件12的侧壁与第二限位块21的侧壁相抵,能够进行限定第一铜管10沿着第二铜管20中心轴线转动的位移;解决了铜管连接不便捷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加快了铜管安装的工作效率。其中,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块21呈“弧型”结构,能够在保证第二限位块21插入环形空腔13中的同时,增大了第二限位块21与弹性件12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弹性件12容易误弹出的问题。具体地,环槽31、横槽32的尺寸与第一限位块11的尺寸相等,通过设置尺寸一致的环槽31、横槽32和第一限位块11,能够避免第一限位块11在环槽31和横槽32中移动时发生移位,从而提高了铜管连接的稳定性。为了提高铜管连接的效果,承接端30与第二铜管20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加强承接端30的轴向受力效果。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第二铜管20上的承接端30插入第一铜管10中,此时,第一限位块11处在沿着横槽32滑动的第一位置,第二限位块21处在插入环形空腔13中与弹性件12相抵接的第一位置,紧接着,当承接端30插入第一铜管10到底时,顺时针旋动第一铜管10,使得第一限位块11处于在横槽32中移动的第二位置,且第二限位块21处于与弹性件12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从而第一限位块11设置在环槽31中,能够限定第一铜管10与第二铜管2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通过弹性件12的侧壁与第二限位块21的侧壁相抵,能够进行限定第一铜管10沿着第二铜管20中心轴线转动的位移,进而将第一铜管10与第二铜管20稳定连接。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铜管(10),所述第一铜管(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所述第一铜管(10)的中部开设有环形空腔(13),所述环形空腔(13)的中部设置有弹性件(12),所述弹性件(12)的固定端固设在第一铜管(10)上,活动端伸入环形空腔(13)中;/n第二铜管(20),所述第二铜管(20)靠近第一铜管(10)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端(30)和第二限位块(21),所述承接端(30)可插入第一铜管(10)中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块(21)位于承接端(30)的外侧;/n所述第二限位块(21)具有与弹性件(12)相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弹性件(12)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n所述承接端(30)的外壁设置有环槽(31)和横槽(32),所述横槽(32)与第二铜管(20)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环槽(31)与横槽(32)垂直设置且连通;/n所述第一限位块(11)具有横槽(32)在中移动的第一位置,以及在环槽(31)中移动的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连接的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铜管(10),所述第一铜管(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所述第一铜管(10)的中部开设有环形空腔(13),所述环形空腔(13)的中部设置有弹性件(12),所述弹性件(12)的固定端固设在第一铜管(10)上,活动端伸入环形空腔(13)中;
第二铜管(20),所述第二铜管(20)靠近第一铜管(10)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端(30)和第二限位块(21),所述承接端(30)可插入第一铜管(10)中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块(21)位于承接端(30)的外侧;
所述第二限位块(21)具有与弹性件(12)相抵接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弹性件(12)错位接触的第二位置;
所述承接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江荣水关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