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堆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11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堆放装置,包括方形底座、竖直设置在方形底座一侧两端的下圆柱、竖直设置在方形底座另一侧两端的方形立柱、底面与下圆柱顶端面连接的中间圆柱、一端与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一纵杆、一端与另一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三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下圆柱和中间圆柱之间的第二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另一下圆柱和另一中间圆柱之间的第四纵杆,第一纵杆的另一端与第三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二纵杆的另一端与第四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还包括横铰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堆放装置,使得钢管支撑架设置有上下多层,可以放置更多的钢管,节省了空间,缩小了占地面积。

A steel pipe sta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堆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钢管堆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工地旁边对方大量的钢管,这些钢管长短不一,铺满了整个建筑场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且在吊装的时候,也不方便升降,吊车需要辗转不同的位置,进行钢材的吊装,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往往先设计相应的钢管支撑架,根据不同钢管的长度,设计若干个钢管支撑架,将钢管设置在支撑架上,但是由于钢管数量庞大,且支撑架较为简陋,能够放置的钢管数量有限,设置更多的支撑架,仍然会占用大量的场地,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技术问题进行解决,使得一个支撑架能够放置更多的钢管,用以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堆放装置,解决了钢管支撑架只能放置单层钢管的技术问题,设置有上下多层,可以放置更多的钢管,节省了空间,缩小了占地面积。一种钢管堆放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方形底座、竖直设置在所述方形底座一侧两端的下圆柱、竖直设置在所述方形底座另一侧两端的方形立柱、底面与所述下圆柱顶端面连接的中间圆柱、一端与所述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一纵杆、一端与另一所述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三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下圆柱和中间圆柱之间的第二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另一所述下圆柱和另一所述中间圆柱之间的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与第三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与第四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还包括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下圆柱和所述中间圆柱之间的横铰接杆,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杆与所述方形立柱连接;所述第一纵杆、所述第二纵杆、所述第三纵杆、所述第四纵杆和所述横铰接杆均水平设置。在使用时,若干钢管水平设置在方形底座上,形成钢管堆放的第一层,随后,再将若干钢管设置在横铰接杆上,形成钢管堆放的第二层,在下圆柱、中间圆柱和方形立柱的作用下,钢管被阻挡滚动到地面上;当需要对堆放的钢管进行吊装时,首先先吊装第二层,将第一纵杆和第三纵杆旋转到一侧,将第二纵杆和第四纵杆旋转到一侧,此时可以在吊装车的作用下,将吊装钢丝绳捆住第二层的钢管,进行吊装;当需要吊装第一层钢管时,将横铰接杆旋转到一侧,此时便可以对第一层的钢管进行吊装;本技术设计的装置,可以实现对钢管的多层设置,有助于节省空间。所述方形底座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横杆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纵杆,所述支撑横杆和所述支撑纵杆首尾相接形成长方形框;两个所述下圆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方形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另一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方形底座的目的是,可以将钢管设置的第一层。所述下圆柱顶端竖直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顶端竖直设置有所述中间圆柱;所述下连接柱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螺纹,所述下连接柱的中间为光滑部,所述下连接柱下端部设置在所述下圆柱顶面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下连接柱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中间圆柱底面设置的螺纹孔内。下连接柱上下端设置有螺纹,即下连接柱与下圆柱和中间圆柱进行螺纹连接,一方面,有助于安装卸载操作,另一方面,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形,不断地增加安装高度,方便快捷。所述横铰接杆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铰接连接,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嵌入所述方形立柱侧面开设的第一豁口内,所述方形立柱侧面设置有螺纹通孔,穿过所述螺纹通孔的定位螺杆端部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第二纵杆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纵杆的一端与另一所述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纵杆的另一端通过定位销铰接连接。当横铰接杆需要旋转时,可以绕着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旋转,旋转的角度为360°,当需要固定时,通过定位螺杆,使得横铰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方形立柱上;第二纵杆和第四纵杆的连接除了采用定位销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方形立柱靠近所述横铰接杆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豁口,所述方形立柱靠近所述第一纵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下端为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豁口上端为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纵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或第二铰接部铰接连接;另一所述方形立柱靠近所述第三纵杆的一侧也设置有第二豁口、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纵杆的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铰接部或另一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纵杆的另一端通过定位销铰接连接。设置有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节省铰接连接的空间,并且避免对钢管堆放的不良影响。所述方形立柱被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所述方形立柱的上部分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方形立柱的下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面设置有所述螺纹通孔,所述定位螺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横铰接杆连接。第一连接部原则上为金属材料,这样才可以保证整个方形立柱的连接强度,此外,方形立柱整体也采用金属材料,避免木质材料。所述中间圆柱顶端设置有上圆柱,所述中间圆柱和所述上圆柱之间设置有上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与下连接柱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纵杆、所述第二纵杆、所述第三纵杆、所述第四纵杆和所述横铰接杆分别具有两个,所述中间圆柱和所述上圆柱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第二纵杆和所述第四纵杆,所述方形立柱上端部也设置有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所述方形立柱上下端部设置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结构一致,所述方形立柱上端部设置有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和所述第四铰接部的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一致;所述方形立柱上端部也设置有第一纵杆和第四纵杆,所述方形立柱上下端部第一纵杆和第四纵杆的连接结构一致。设置有上圆柱,其目的是,增加钢管堆放的第三层,进一步节省堆放的空间。所述第一纵杆包括上纵杆和下纵杆,所述下纵杆与第一铰接部或第三铰接部铰接连接,所述上纵杆与第二铰接部或第四铰接部铰接连接;所述上纵杆和所述下纵杆之间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两端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搭设在所述上纵杆和所述下纵杆之间。设置有上纵杆和下纵杆,也是为了增加第一纵杆连接的强度。本技术达成以下显著效果:(1)本钢管堆放装置设置有多层结构,可以堆放较多数量的钢管,有利于节省空间,节省大量的场地;(2)设置有横铰接杆,该横铰接杆上设置有若干钢管,当钢管被吊装离开堆放装置之后,可旋转横铰接杆,横铰接杆一端绕下连接柱或者上连接柱的光滑部旋转,将横铰接杆旋转到装置的一侧,便可以对下一层的钢管进行吊装;(3)设置有所述第一纵杆、所述第二纵杆、所述第三纵杆、所述第四纵杆,目的是便于安装活动杆,设置活动杆的目的是有助于对不同长度的钢管进行堆放,可以根据钢管的实际长度,对活动杆的位置进行调节;(4)设置有方形立柱、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有助于节省铰接连接的空间,设置有下圆柱、中间圆柱和上圆柱,一方面便于安装和卸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形,对钢管堆放装置的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方形底座、竖直设置在所述方形底座一侧两端的下圆柱、竖直设置在所述方形底座另一侧两端的方形立柱、底面与所述下圆柱顶端面连接的中间圆柱、一端与所述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一纵杆、一端与另一所述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三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下圆柱和中间圆柱之间的第二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另一所述下圆柱和另一所述中间圆柱之间的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与第三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与第四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n还包括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下圆柱和所述中间圆柱之间的横铰接杆,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杆与所述方形立柱连接;/n所述第一纵杆、所述第二纵杆、所述第三纵杆、所述第四纵杆和所述横铰接杆均水平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方形底座、竖直设置在所述方形底座一侧两端的下圆柱、竖直设置在所述方形底座另一侧两端的方形立柱、底面与所述下圆柱顶端面连接的中间圆柱、一端与所述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一纵杆、一端与另一所述方形立柱一侧铰接连接的第三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下圆柱和中间圆柱之间的第二纵杆、一端铰接设置在另一所述下圆柱和另一所述中间圆柱之间的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与第三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与第四纵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
还包括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下圆柱和所述中间圆柱之间的横铰接杆,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杆与所述方形立柱连接;
所述第一纵杆、所述第二纵杆、所述第三纵杆、所述第四纵杆和所述横铰接杆均水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底座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横杆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纵杆,所述支撑横杆和所述支撑纵杆首尾相接形成长方形框;
两个所述下圆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方形立柱分别竖直设置在另一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柱顶端竖直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顶端竖直设置有所述中间圆柱;
所述下连接柱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螺纹,所述下连接柱的中间为光滑部,所述下连接柱下端部设置在所述下圆柱顶面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下连接柱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中间圆柱底面设置的螺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铰接杆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铰接连接,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横铰接杆的另一端嵌入所述方形立柱侧面开设的第一豁口内,所述方形立柱侧面设置有螺纹通孔,穿过所述螺纹通孔的定位螺杆端部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
所述第二纵杆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纵杆的一端与另一所述下连接柱中间的光滑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纵杆的另一端通过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王良超赵海峰许忠县罗忠鹏张旭李玮峰张绪迟靖宜赵成杰高超杨光陈斌袁恒森楼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