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07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冷床,所述冷床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热态钢管,所述冷床的上方横跨设置有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包括设置在冷床两侧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活动设置在地轨上,所述移动框架上设置由若干个换热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条水管并连接至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降低了车间生产温度,将浪费掉的热能高效地回收并用于生活,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而且本装置中的移动框架能够连同换热管移动,一有利于热量吸收,二有利于冷床检修。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A movable waste heat collection device for cool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无缝钢管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冷床是无缝钢管热轧生产的一道必不可少工序,它是将定径完成后温度在700-900℃的钢管在链条带动下运行并完成温度降低到200℃正火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钢管的热量全部辐射到空气中,由于钢管温度高,热量散发到车间,使得车间温度太高,不利于车间生产作业,而且热量白白浪费。余热收集装置是将冷床上热钢管散发出来的余热收集后再利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热轧钢管在冷床工段的热量利用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利用率高的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冷床,所述冷床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热态钢管,所述冷床的上方横跨设置有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包括设置在冷床两侧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活动设置在地轨上,所述移动框架上设置由若干个换热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条水管并连接至换热器。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的形状为U形管,相邻两个换热管首尾连接后呈V形。作为优选,所述换热体高于热态钢管中心所在平面10~20cm。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框架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换热管中的冷水可通过吸收热态钢管辐射的热量后变成热水流出,进入换热器,不仅降低了车间生产温度,将浪费掉的热能高效地回收并用于生活,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同时,本装置中的移动框架能够连同换热管移动,一方面有利于热量吸收,另一方面有利于冷床检修。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冷床;2、链条;3、热态钢管;4、移动框架;5、换热管;6、换热器;7、水管;8、地轨;9、温度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冷床1,冷床1包括链条2,链条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热态钢管3,冷床的上方横跨设置有移动框架4,移动框架4包括设置在冷床两侧的移动轮,移动轮活动设置在地轨8上,移动框架4上设置由若干个换热管5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换热体,换热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条水管并连接至换热器。其中,首末两端的换热管5分别与输入端的水管和输出端的水管连接;通过循环泵可以向管网(换热管)中打入冷水,管网中的冷水可通过吸收热态钢管辐射的热量后变成热水流出,进入换热器,冷热水在管网中不断循环,不仅降低了车间生产温度,将浪费掉的热能高效地回收并用于生活,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进一步地,本装置中的移动框架4能够连同换热管5在厂区地轨上前后移动,一方面有利于热量吸收,另一方面有利于冷床检修。为了提高换热管的吸热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5的形状为U形管,相邻两个换热管首尾连接后呈V形,若干个换热管前后依次连接成折线波浪形状,一方面能够提高液体的流动效率,另一方面与热态钢管3的辐射能量接触面积增加,有效换热面积增大,也就意味着换热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地,换热体高于热态钢管中心所在平面10~20cm,也就是说换热管5的最低平面高于热态钢管中心平面至少10cm,有利于热量波产生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这个趋势中来吸收热量,这样既能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也能充分保护换热管,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为了便于控制换热管处于在有效换热阶段,本技术在移动框架4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温度显示器9可显示加热持续时间和现场实际温度。由于换热管中的介质是水,水的沸点为100℃,若换热管高温持续加热超过一定时间则处于无效加热阶段,继续加热则会加速换热管报废,而通过温度显示器9可以人为适当移动移动框架4来控制换热管处于有效保温阶段,冷水流通率提高后再进行调整。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冷床,所述冷床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热态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床的上方横跨设置有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包括设置在冷床两侧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活动设置在地轨上,所述移动框架上设置由若干个换热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条水管并连接至换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冷床,所述冷床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热态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床的上方横跨设置有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包括设置在冷床两侧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活动设置在地轨上,所述移动框架上设置由若干个换热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的换热体,所述换热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条水管并连接至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伟冯国营王言飞林战苏怀建邢广玉邓培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聊城中钢联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