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94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桶,所述锥形桶埋于土壤层中,所述锥形桶的上端开口,所述锥形桶的上端与土壤层的表面齐平;所述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锥形桶,侧壁为斜坡状便于害虫成虫爬入,且害虫成虫一旦爬入锥形桶后就无法再逃逸出来,而且有利于将锥形桶插入到土壤层中;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一方面,利于雨水的渗漏,避免雨水的沉积,在雨后无需将桶取出将桶中的水倒出,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另一方面,锥形桶失去了原有普通塑料桶的储运功能,降低遗失率,维护简单,不需要专人看管。

A fiel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ugarcane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绿色防控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
技术介绍
蔗根锯天牛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4-6月雨后出现成虫,五月中至6月中旬为出土盛期,七月上旬为出土末期。成虫出土即可交尾,一生交尾多次,交尾后即可产卵。产卵时在地上爬行,四处寻找产卵场所,并用产卵管深入土中试探,如感到适宜即行产卵。卵散产,每次产1-6粒,每头雌虫一生产卵8-250粒。产卵入土的深度为0.5-5cm,多数在2.1-3cm处。成虫夜出性,晚上9时至10时为天牛成虫活动的高峰时间,白天隐藏在泥块中。成虫有趋光性。天牛成虫在甘蔗苗周围的土壤中产卵,孵化出的幼虫潜入植株根部,咬食甘蔗根。幼虫长大后逐渐向茎内蛀食,造成植株枯死,遇风易倒折。目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往往是塑料桶,根据天牛成虫的夜出性、趋光性和寻找产卵的行为特性,在甘蔗种植地深埋塑料桶,使塑料桶的顶部边缘与地面相平,通过应急灯引诱等措施使天牛成虫掉落到塑料桶中。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塑料桶投放要均匀,平均每5亩投放一个塑料桶;下雨后,将塑料桶中的水倒出,再回埋,培土时取起,完后再埋设。但是,一方面,这种塑料桶往往为常规的圆柱状,由于可以用于各种液体的储存和运输,埋于土壤中后塑料桶的遗失率较高;另一方面,在雨后还需要将塑料桶中的水倒出,操作繁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桶,所述锥形桶埋于土壤层中,所述锥形桶的上端开口,所述锥形桶的上端与土壤层的表面齐平;所述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大小小于蔗根锯天牛成虫虫体。进一步地,所述孔洞设于所述锥形桶侧壁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孔洞与所述锥形桶上端的距离为所述锥形桶总高度的1/4-1/3。进一步地,所述孔洞与所述锥形桶下端的距离为所述锥形桶总高度的1/4-1/3。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桶的锥角α为25°-85°。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桶的内壁为光滑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光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小于等于0.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锥形桶一侧的照明灯。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通过灯杆固定于土壤层上,所述照明灯连接蓄电池。本技术中,通过在锥形桶一侧设置照明灯,通过照明灯的光亮引导天牛成虫进入锥形桶内。本技术中,所述照明灯连接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对照明灯提供电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锥形桶,侧壁为斜坡状便于害虫成虫爬入,且害虫成虫一旦爬入锥形桶后就无法再逃逸出来,而且有利于将锥形桶插入到土壤层中;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一方面,利于雨水的渗漏,避免雨水沉积过高,在雨后无需将桶取出将桶中的水倒出,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另一方面,锥形桶失去了原有普通塑料桶的储运功能,降低遗失率,维护简单,不需要专人看管。本技术中,通过在锥形桶一侧设置照明灯,通过照明灯的光亮引导天牛成虫进入锥形桶内,捕获天牛成虫,减少因产卵造成的下代危害。本技术的田间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简便,投资小,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无安全隐患,适合在甘蔗种植
推广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锥形桶,2、土壤层,3、孔洞,4、照明灯,5、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锥形桶和照明灯。所述锥形桶上端大下端小,所述锥形桶埋于土壤层中,所述锥形桶的上端开口,所述锥形桶的上端与土壤层的表面齐平。通过这种设置,便于害虫成虫爬入,且害虫成虫一旦爬入锥形桶后就无法再逃逸出来,而且有利于将锥形桶插入到土壤层中。所述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本技术对孔洞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使得所述孔洞的大小小于蔗根锯天牛成虫虫体即可。本技术中,所述孔洞优选设于所述锥形桶侧壁的中部。具体地,所述孔洞与所述锥形桶上端的距离为所述锥形桶总高度的1/4-1/3,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防止土壤层表面的松土从孔洞进入锥形桶中;所述孔洞与所述锥形桶下端的距离为所述锥形桶总高度的1/4-1/3,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防止止害虫在临死前将虫卵产于土壤中。所述锥形桶的锥角α优选但不限定为25°-85°。所述锥形桶的内壁为光滑表面,所述光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小于等于0.2。锥形桶的内壁为光滑表面,完全避免掉落其中的害虫再次逃出,收集效果好。本技术对锥形桶的材质不作特别限定,作为优选,所述锥形桶的材质为塑料。所述照明灯设于所述锥形桶一侧。所述照明灯通过灯杆固定于土壤层上,所述照明灯连接蓄电池。本技术中,通过在锥形桶一侧设置照明灯,通过照明灯的光亮引导天牛成虫进入锥形桶内。本技术中,所述照明灯连接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对照明灯提供电能。所述照明灯与所述锥形桶的间距为20-30cm,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锥形桶与照明灯的间距为上述距离时,防治效果最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间距指的是照明灯与所述锥形桶的水平距离。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桶,所述锥形桶埋于土壤层中,所述锥形桶的上端开口,所述锥形桶的上端与土壤层的表面齐平;所述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的大小小于蔗根锯天牛成虫虫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锥形桶一侧的照明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包括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桶,所述锥形桶埋于土壤层中,所述锥形桶的上端开口,所述锥形桶的上端与土壤层的表面齐平;所述锥形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的大小小于蔗根锯天牛成虫虫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锥形桶一侧的照明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设于所述锥形桶侧壁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与所述锥形桶上端的距离为所述锥形桶总高度的1/4-1/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甘蔗虫害的田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谢济运覃逸明廖政达吴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