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汽车减振器运动的自供电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80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监测汽车减振器运动的自供电传感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采集处理单元,检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正极输出端分别与采集处理单元连接;被监测设备为汽车减振器,检测组件能够随着汽车减振器运动产生线性变化的电压信号;采集处理单元接收检测组件发出的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处理换算成表征减振器运动的运动参数信息,且能够向汽车控制终端传输出该运动参数信息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正电极与摩擦件构建非接触式的摩擦纳米发电结构的转角或振动检测自供电传感装置,随着汽车减振器做弧线或直线往复运动,正电极与第一摩擦部或第二摩擦部有相对重合面积而产生电压信号,据此处理得到该减振器的转动参数或振动参数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特别是一种监测汽车减振器运动的自供电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汽车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而日益复杂的传感器网络难以满足当下汽车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求。现有的汽车传感器应用中,仍采用有线连接和电池供电的方式为传感器提供能量,然而,采用传统电池和有线供电来驱动汽车传感器的方式存在布线复杂、能耗高等固有问题,且复杂的布线及能量供应问题是制约传感器多点分布及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而越来越多种类及数量的传感器将会安装在汽车的各个位置,这对传感器网络的布置、节点的安装及电能的消耗都会造成压力。因此,发展无线、清洁的自供电传感技术成为开发下一代汽车传感器网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近年来,环境能量收集技术成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能问题的潜在方案,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摩擦纳米发电机相较于压电及电磁等发电形式,具有结构设计灵活、低频性能好及材料成本低等优势,其自身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有助于构建自驱动无线传感系统,推动汽车向智能车联网的方向发展。因此,本专利技术将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电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载体、正电极和摩擦件,所述载体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所述第一载体能够相对第二载体做直线或弧线往复运动,所述摩擦件包括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载体的靠近第二载体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与第一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摩擦部与第一载体之间第二电极,且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载体的靠近第一载体的端面上设置有正电极,且正电极与第一摩擦部或第二摩擦部存在一定的垂直间距;正电极处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正电极处于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所述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关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载体、正电极和摩擦件,所述载体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所述第一载体能够相对第二载体做直线或弧线往复运动,所述摩擦件包括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载体的靠近第二载体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与第一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摩擦部与第一载体之间第二电极,且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载体的靠近第一载体的端面上设置有正电极,且正电极与第一摩擦部或第二摩擦部存在一定的垂直间距;正电极处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正电极处于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所述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关于第一载体的靠近第二载体的端面的法向面对称布置,且该法向面穿过正电极中点,所述正电极与第一摩擦部或第二摩擦部之间无相对重合面积,且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的板面的宽度分别由其靠近正电极初始位置端至其远离正电极初始位置端逐渐变大;在运行状态下,所述正电极在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之间做直线或弧线往复运动,所述正电极与第一摩擦部或第二摩擦部有相对重合面积,且该重合面积的大小与第一载体相对第二载体的运动幅度呈线性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作为检测组件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正电极作为检测组件的正极输出端,以在正电极与第一摩擦部或第二摩擦部有相对重合面积情形下在正极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或第二输出端之间产生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供电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为内固定环,所述第二载体为外固定环,所述外固定环与内固定环能够分别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所述外固定环的内径大于内固定环的外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固定连接在内固定环的外圆周端面,所述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分别设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所述正电极固定连接在外固定环的内圆周端面,所述正电极的内圆周端面分别与第一摩擦部及第二摩擦部的外圆周板面存在一定垂直间距,且外固定环在被监测设备处于运动情形下能够在内固定环外做弧线往复运动;其中,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的板面在展开状态下均呈矩形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供电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为滑动座,所述第二载体为配合滑动座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滑块的内端嵌设在滑动凹槽开口处并与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滑块的外端能够分别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动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分别设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所述正电极固定连接在滑块的内端端面,所述正电极的内端面分别与第一摩擦部及第二摩擦部的外板面存在一定垂直间距,且滑块在被监测设备处于运动情形下能够沿着滑动凹槽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中,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的板面均呈梯形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智超张校锋钟伟民潘洁宗胡军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