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75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模块、镜头模块以及透明盖板。显示模块具有镜头区以及位于镜头区外的显示区。显示模块具有环绕镜头区的棱镜层。镜头模块设置于镜头区中。透明盖板覆盖显示模块。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镜头模块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增加产品的使用便利性,许多厂商会将显示装置与相机结合在一起。举例来说,现有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内常附载有相机功能。在现有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中,前镜头容易被显示装置中折射的光线所干扰。举例来说,在附有前镜头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被最外层的盖板反射至前镜头,严重影响了前镜头的收光品质。为了提升前镜头的收光品质,目前亟需一种能改善前述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改善镜头模块的收光品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镜头模块以及透明盖板。显示模块具有镜头区以及位于镜头区外的显示区。显示模块具有环绕镜头区的棱镜层。镜头模块设置于镜头区中。透明盖板覆盖显示模块。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是图1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B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C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D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20、30、40、50:显示装置100:显示模块110:画素阵列基板120:显示介质层130:对向基板140:封胶150:透明胶层150A:第一透明胶层150B:第二透明胶层160:棱镜层162:光学层162S、164S:侧面164:棱镜结构170:背光模块200:镜头模块300:透明盖板AA:显示区BA:遮光区BM:遮光层LA:镜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是图1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模块100、镜头模块200以及透明盖板300。显示模块100具有镜头区LA以及位于镜头区LA外的显示区A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AA环绕镜头区LA,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区AA局部环绕镜头区L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AA与镜头区LA之间还具有遮光区BA。遮光区BA环绕镜头区LA。镜头模块200设置于镜头区LA中。透明盖板300覆盖显示模块100以及镜头模块20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00为液晶显示装置,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显示模块100包括背光模块170、画素阵列基板110、显示介质层120、封胶140、遮光层BM、对向基板130、透明胶层150以及棱镜层160。画素阵列(未绘出)设置于画素阵列基板110上。滤光元件(未绘出)设置于对向基板130上或画素阵列基板110上。画素阵列基板110的厚度例如约100~500微米,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对向基板130的厚度例如约100~500微米,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透明盖板300的厚度例如约300微米至1000微米,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画素阵列基板110、对向基板130以及透明盖板300的材料例如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显示介质层120位于画素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30之间。显示介质层120例如包括液晶分子。封胶140将显示介质层120密封于画素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30之间。遮光层BM定义出环绕镜头区LA的遮光区BA。遮光层BM位于画素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对向基板130上,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画素阵列基板110上。透明胶层150位于对向基板130上。显示模块100具有环绕镜头区LA的棱镜层160。在本实施例中透明胶层150位于对向基板130与棱镜层160之间。棱镜层160位于透明盖板300与透明胶层15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棱镜层160的折射率与透明胶层150的折射率实质上相等,举例来说,折射率例如约为1.5,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透明胶层150的厚度例如约50微米至200微米。在本实施例中,棱镜层160包括光学层162以及多个棱镜结构164。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层162以及棱镜结构164位于透明盖板300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层162位于显示区AA中,且棱镜结构164环绕镜头区LA,其中棱镜结构164位于显示区AA与镜头区LA之间,棱镜结构164例如位于遮光区BA。在本实施例中,棱镜结构164设置于镜头区LA周围500微米的宽度范围之内,而遮光层BM设置于镜头区LA周围约500微米的宽度范围,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棱镜结构164的总宽度小于遮光层BM的宽度,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棱镜结构164的总宽度大于遮光层BM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棱镜结构164的形状约为环状,且各个棱镜结构164具有朝外的侧面164S。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棱镜结构164以同心环的方式环绕镜头区LA。棱镜结构164的数量及形状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光学层162与棱镜结构164之间夹有空气。举例来说,光学层162朝向棱镜结构164的侧面162S与棱镜结构164朝向光学层162的侧面164S之间夹有空气。图3A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A显示了背光模块170所发出的光线L的其中一种光路示意图。请参考图3A,光学层162的侧面162S与透明盖板300的内侧之间具有夹角β2,各棱镜结构164朝向光学层162的侧面164S与透明盖板300的内侧之间具有夹角β1。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β1等于夹角β2。光线L以角度α为出射角离开对向基板130,换句话说,角度α为光线L离开对向基板130的出射角。光线L以角度θi为入射角抵达光学层162朝向棱镜结构164的侧面162S。在图3A中,角度θi等于夹角β2,光线L实质上以平行透明盖板300法线的方向离开棱镜层160以及透明盖板300。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β2<180°-角度α-θc,其中θc为棱镜层160与空气之间的全反射角,藉此,可有效改善杂散光对镜头模块的收光品质所造成的影响。图3B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B显示了背光模块170所发出的光线L的其中一种光路示意图。在图3B中,角度θi小于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显示模块,具有一镜头区以及位于该镜头区外的一显示区,其中该显示模块具有环绕该镜头区的一棱镜层;/n一镜头模块,设置于该镜头区中;以及/n一透明盖板,覆盖该显示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5 TW 108112990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模块,具有一镜头区以及位于该镜头区外的一显示区,其中该显示模块具有环绕该镜头区的一棱镜层;
一镜头模块,设置于该镜头区中;以及
一透明盖板,覆盖该显示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包括:
一画素阵列基板以及一对向基板;
一遮光层,位于该画素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以及
一透明胶层,位于该对向基板与该棱镜层之间,其中该棱镜层包括一光学层以及多个棱镜结构,该光学层与该些棱镜结构之间夹有空气,该光学层位于该显示区中,且该些棱镜结构环绕该镜头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层以及该些棱镜结构位于该透明盖板的内侧,各该棱镜结构朝向该光学层的侧面与该透明盖板的内侧之间具有一夹角β1,该光学层的其中一侧面与该透明盖板的内侧之间具有一夹角β2,夹角β1等于夹角β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角β2<180°-角度α-θc,其中θc为该棱镜层与空气之间的全反射角,且角度α为光线离开该对向基板的出射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棱镜层的折射率与该透明胶层的折射率实质上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包括:
一画素阵列基板以及一对向基板;
一遮光层,位于该画素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以及
一透明胶层,位于该对向基板与该透明盖板之间,其中该棱镜层包括多个棱镜结构,且该些棱镜结构位于该透明胶层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棱镜层的折射率大于该透明胶层的折射率。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城兴罗谚桦黄馨谆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