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71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蓄能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单元,多个换热器单元之间间隔分布,使相邻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插槽;蓄能件,其内部设有蓄能材料,蓄能件能插接于插槽中并能从插槽中拆分出,且蓄能件插接于插槽时能与插槽两侧的换热器单元接触并换热。本方案提供的蓄能换热装置,蓄能件与换热器之间可便捷地组装和拆分,可实现空调设备既可通过蓄冷再生‑制冷周期循环进行间歇制冷,也可以及时替换蓄能件的方式实现持续制冷。

Energy storage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能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能换热装置及一种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设备中采用换热器与蓄能材料换热进行冷凝的方案,具体地,将换热器浸入在容器内的蓄能材料中,使换热器向蓄能材料放热进行冷凝,但是,蓄能材料不能无限吸热,空调设备制冷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蓄能材料放热再生,针对于该需求,现有技术提出了空调设备切换流路使换热器向蓄能材料吸热使之再生的方案,但该方案中,换热器向蓄能材料吸热使之再生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制冷,即空调设备不能连续制冷,产品的使用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能换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蓄能换热装置的空调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能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单元,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间隔分布,使相邻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插槽;蓄能件,其内部设有蓄能材料,所述蓄能件能插接于所述插槽中并能从所述插槽中拆分出,且所述蓄能件插接于所述插槽时能与所述插槽两侧的所述换热器单元接触并换热。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蓄能换热装置,在换热器的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有插槽,插槽用于与蓄能件形成插接形式的可拆卸连接,实现蓄能件与换热器之间可便捷地组装和拆分,这样,蓄能件内蓄能材料的再生冷量既可由空调冷系统提供,也可以选择将蓄能件从换热器上拆下,更换上再生好的蓄能件实现持续制冷,而拆下的蓄能件可由额外系统提供冷量使之再生,如放入冰箱中再生等,如此,实现空调设备既可通过蓄冷再生-制冷周期循环进行间歇制冷,也可以及时替换蓄能件的方式实现持续制冷的功能。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蓄能换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槽设置为用于供一个所述蓄能件与之插接的结构,或所述插槽设置为用于供多个所述蓄能件与之插接的结构;和/或所述蓄能材料为相变蓄能材料;和/或所述蓄能件具有壳腔,所述蓄能材料封装于所述壳腔内,所述蓄能件位于所述插槽中时,所述壳腔的壁在所述蓄能材料与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传热;和/或所述蓄能件上设有提手。在本方案中,将插槽设置为用于供一个蓄能件与之插接的结构,这样,实现换热器与蓄能件之间的组装操作步骤少,装配更方便,而选择将插槽设置为用于供多个蓄能件与之插接的结构时,这样,在确保插槽内的多个蓄能件的蓄冷总量满足一定时间内制冷模式下冷凝需求的条件下,对单个蓄能件的体积调控更为灵活,如可以根据需求将单个蓄能件的体积做得更小,这样,用户装卸操作更省力,且单个蓄能件放热再生的效率也更高,有利于缩短蓄能件再生耗时。设置蓄能材料为相变蓄能材料,例如为冰,当然,选用其他公知相变蓄能材料也是可以的,其中,相变蓄能材料具有潜热大的优点,有利于提升蓄能件的“续航能力”,用户不需要频繁将其取出再生,使用体验更好。设置蓄能件具有壳腔,蓄能材料封装于壳腔内,该结构简单,且蓄能材料与换热器单元之间通过壳腔的壁传热,传热级数少,传热损失小,提升产品能效。在蓄能件上设置提手,提手用于供用户把持以更方便地提起蓄能件,这样,用户拆装蓄能件的操作更方便。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液管和分液管,每个所述换热器单元与所述集液管及所述分液管连接。在本方案中,每个换热器单元与集液管及分液管连接,使进入换热器的冷媒通过分液管均匀分配到多个换热器单元中,在多个换热器单元中分别完成冷凝后,向集液管汇聚并经集液管集中地排出换热器,该结构中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并联流路,这样,换热器内冷媒的热负荷可以有效分配到多个换热器单元上,进而分配到多个蓄能件上,这在保证对冷媒冷凝效果的同时,可以使蓄能件之间热负荷量基本均匀,这样,单个蓄能件上热负荷量不会过大,可以延长蓄能件从插入插槽中开始吸热至需要取出重新再生这一时段的时长,从而提升蓄能件的“续航能力”,用户不需要频繁将其取出再生,使用体验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一根或多根微通道扁管,所述微通道扁管与所述集液管及所述分液管连通,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布有所述微通道扁管以用于与所述蓄能件换热。在本方案中,换热器单元包括一根或多根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扁管与其内的冷媒之间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这样可以实现冷媒在流经微通道扁管的过程中更高效、充分地换热,在同等换热量的条件下,微通道扁管的管长不用太长,相应地蓄能件的尺寸也无需过大,这样,用户装卸操作更省力,且蓄能件放热再生的效率也更高,有利于缩短再生时长,从而相对提升空调的制冷持续性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单元还包括:第一边壳,与所述集液管连通;第二边壳,与所述分液管连通,在所述一根或多根微通道扁管中,每根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一端接于所述第一边壳,另一端接于所述第二边壳。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边壳和第二边壳,将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对应连接于第一边壳和第二边壳,利用第二边壳可以起到分液的作用,将来自于分液管的冷媒均匀分配到微通道扁管的多个微通道中,利用第一边壳可以起到集液的作用,将来自于多个微通道的冷媒汇流后排入集液管,防止个别微通道堵塞的问题,从而确保充分利用微通道扁管的换热面积,确保冷媒通过微通道扁管与蓄能件的换热高效,至于第一边壳与第二边壳之间接有多根微通道扁管的情况,第二边壳还可同时起到对多根微通道扁管分液的效果,第一边壳还可同时起到对多根微通道扁管汇流的效果,这样,并联支路数量更多,冷媒冷凝面积更大,对冷媒的冷凝效果也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冷媒管,与所述集液管及所述分液管连通;导热板,相邻所述换热器单元的所述导热板相对,使相邻所述换热器单元的所述导热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导热板连接,且当所述蓄能件插接于所述插槽时,所述导热板在所述冷媒管与所述蓄能件之间导热。在本方案中,设置换热器单元包括冷媒管和导热板,使导热板在冷媒管与蓄能件之间导热,利用导热板可以将冷媒管表面的热量更均匀地传递给蓄能件,避免蓄能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这样可以防止蓄能件局部过热,避免过热部位因相变蓄能材料成核剂等遭到破坏引起的相变蓄能材料变质问题,且通过使蓄能件均匀受热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蓄能件的冷量,总体提升蓄能件“续航能力”。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板为金属板;和/或所述冷媒管为蛇形管;和/或所述换热器单元包含两块所述导热板,所述换热器单元内的两块所述导热板间隔分布,所述冷媒管位于两块所述导热板之间;和/或所述导热板与所述蓄能件的相对表面的形状适配;和/或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导热板焊接形成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导热板粘接;和/或所述冷媒管的管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板为金属板,金属板的导热系数高,可以实现将冷媒管表面热量快速均化后均匀传递给蓄能件,从而良好地实现蓄能件均匀受热的目的。设置冷媒管为蛇形管,这样可以增大冷媒管与导热板之间的传热面积和传热高效性。设置两块导热板,冷媒管夹设于导热板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单元,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间隔分布,使相邻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插槽;/n蓄能件,其内部设有蓄能材料,所述蓄能件能插接于所述插槽中并能从所述插槽中拆分出,且所述蓄能件插接于所述插槽时能与所述插槽两侧的所述换热器单元接触并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单元,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间隔分布,使相邻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形成插槽;
蓄能件,其内部设有蓄能材料,所述蓄能件能插接于所述插槽中并能从所述插槽中拆分出,且所述蓄能件插接于所述插槽时能与所述插槽两侧的所述换热器单元接触并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设置为用于供一个所述蓄能件与之插接的结构,或所述插槽设置为用于供多个所述蓄能件与之插接的结构;和/或
所述蓄能材料为相变蓄能材料;和/或
所述蓄能件具有壳腔,所述蓄能材料封装于所述壳腔内,所述蓄能件位于所述插槽中时,所述壳腔的壁在所述蓄能材料与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传热;和/或
所述蓄能件上设有提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液管和分液管,每个所述换热器单元与所述集液管及所述分液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一根或多根微通道扁管,所述微通道扁管与所述集液管及所述分液管连通,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布有所述微通道扁管以用于与所述蓄能件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单元还包括:
第一边壳,与所述集液管连通;
第二边壳,与所述分液管连通,在所述一根或多根微通道扁管中,每根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一端接于所述第一边壳,另一端接于所述第二边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成林晨岳宝大森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