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70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包括放油口(1)、集油槽(2)、支架(3)、油辊调节器(4)、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旋转的轨道(9)、油管(10)、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通过辊套的吸附、分散和挤压作用可以把润滑油均匀地涂抹到轨道面上,避免了传统单点挤压方式带来的油脂掉落和不均匀现象,在消除设备操作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保护了现场的操作环境,另外均油辊涂油量的大小可以通过程控器和分油器来精准控制,在保证达到同样润滑效果的前提下其耗油量将大大降低,从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使用效果。

An oil equalizing roller device for rail surface lubr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回转设备如转盘过滤机、翻盘过滤机、立盘过滤机、造粒机等常常会设计有大直径的旋转轨道,轨道正下方设计有多个可旋转的托轮用于支承整机重量,轨道侧边设计有多个可旋转的挡轮用于轨道旋转时的圆周导向,在重力作用下,每个托轮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接触应力,特别当托轮表面的线速度较大时,托轮与轨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就较大,如果此时的摩擦面得不到充分润滑,就会造成接触面摩擦阻力增加,造成驱动力不足,严重时摩擦面之间还会产生拉毛、和相互咬死现象,从而造成停机故障。传统的润滑方式(如图2)是从电动油脂泵引出一根油管直接伸到托轮或挡轮与轨道的中心结合面附近,当油泵工作时油管端部会挤出一小段类似牙膏状的油脂,油脂在挡轮、托轮的滚动、挤压作用后涂沫到轨道面上,由于这种分散作用十分有限,油脂很难准确、均匀地分散到轨道面上,容易形成油脂落空或者轨道中间多,两头少的现象。另外对于水平轨道,油脂还会在轨道面上形成局部粘连,油脂经长时间空气所氧化后发黑,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油脂在机械振动作用下会掉落到楼面上,很可能会造成操作工走路时摔伤,同时给现场6S管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期望提供一种结构更优、润滑效果更佳的均油辊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包括放油口、集油槽、支架、油辊调节器、辊套、轴套、轴承、固定轴、旋转的轨道、油管、油压表、分油器、油位计、油桶、油泵、程控器;所述旋转的轨道的摩擦面上设计多个均油辊,所述均油辊由辊套、轴套、轴承、固定轴组成,所述轴套位于辊套下方来支撑辊套,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均油辊安装在支架上并通过油辊调节器进行位置调节使之能与轨道摩擦面保持微贴合状态,支架底部设计有集油槽和放油口,所述均油辊固定轴端设有一个进油口并用油管与远程加油装置保持相通,所述远程加油装置由油压表、分油器、油位计、油桶、油泵、程控器组成,所述均油辊装置布置在挡托轮安装区域外,轴套上开有一组出油口并与固定轴表面出油口及轴端部的进油口保持联通,油管将固定轴、分油器和油桶进行连接形成封闭的管路,油压表、油位计和程控器为管路中辅助的控制元件,当油泵启动时,润滑油从油桶的出油口排出,再经过分油器、油管后沿固定轴中心孔充满由固定轴和辊套所组成的环形空间,润滑油在辊套的表面吸附、分散成油膜,最后在与旋转的轨道运转的过程中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到旋转的轨道的环形工作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辊套为若干片非金属圆环拼装而成的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辊套的材料包括无纺布、聚酯纤维。进一步地,所述油压表用于监测出油管道内的工作压力,所述油泵启动时当实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压力值时就会发出低油压报警信号用于提醒用户停机检修。进一步地,所述分油器通过内部不同的柱塞行程来自动分配各出油口的油量大小,以满足各出油点不同的油量需求。进一步地,所述油位计用于检测油桶的油位值,当油位低于预设油位值时会发出低油位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加油,当油位重新到达规定值后低油位报警信号将自动清除。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通过辊套的吸附、分散和挤压作用可以把润滑油均匀地涂抹到轨道面上,避免了传统单点挤压方式造成的不均匀现象;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避免了传统单点挤压方式带来的油脂掉落现象,在消除设备操作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保护了现场的操作环境;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均油辊涂油量的大小可以通过程控器和分油器来精准控制,在保证达到同样润滑效果的前提下其耗油量将大大降低,从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示意图:其中:1是放油口、2是集油槽、3是支架、4是油辊调节器、5是辊套、6是轴套、7是轴承、8是固定轴、9是旋转的轨道、10是油管、11是油压表、12是分油器、13是油位计、14是油桶、15是油泵、16是程控器;图2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传统润滑、加油装置示意图:其中:17是挡轮、18是托轮、19是挡托轮支架、20是轨道、21是输油管、22是油脂泵;图3为本专利技术辊套5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实施例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包括放油口1、集油槽2、支架3、油辊调节器4、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旋转的轨道9、油管10、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所述旋转的轨道9的摩擦面上设计多个均油辊,所述均油辊由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组成,所述轴套6位于辊套5下方来支撑辊套5,所述固定轴8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均油辊安装在支架3上并通过油辊调节器4进行位置调节使之能与轨道摩擦面保持微贴合状态,支架3底部设计有集油槽2和放油口1,所述均油辊固定轴8端设有一个进油口并用油管10与远程加油装置保持相通,所述远程加油装置由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组成,所述均油辊装置布置在挡托轮安装区域外,轴套6上开有一组出油口并与固定轴8表面出油口及轴端部的进油口保持联通,油管10将固定轴8、分油器12和油桶14进行连接形成封闭的管路,油压表11、油位计13和程控器16为管路中辅助的控制元件,当油泵15启动时,润滑油从油桶14的出油口排出,再经过分油器12、油管10后沿固定轴8中心孔充满由固定轴8和辊套5所组成的环形空间,润滑油在辊套5的表面吸附、分散成油膜,最后在与旋转的轨道9运转的过程中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到旋转的轨道9的环形工作平面上。具体地,所述辊套5为若干片非金属圆环拼装而成的圆柱体。具体地,所述辊套5的材料包括无纺布、聚酯纤维。更具体地,所述无纺布、聚酯纤维材料具备优异的吸附和分散润滑油的能力,有明显的毛细管扩散效应,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能。具体地,所述油压表11用于监测出油管道内的工作压力,所述油泵15启动时当实测的压力值小于预设的压力值时就会发出低油压报警信号用于提醒用户停机检修。具体地,所述分油器12通过内部不同的柱塞行程来自动分配各出油口的油量大小,以满足各出油点不同的油量需求。具体地,所述油位计13用于检测油桶的油位值,当油位低于预设油位值时会发出低油位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加油,当油位重新到达规定值后低油位报警信号将自动清除。作为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的一种具体优选结构,所述旋转的轨道9的摩擦面上设计2组均油辊,所述均油辊由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组成,所述轴套6位于辊套5下方来支撑辊套5。所述辊套5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油口(1)、集油槽(2)、支架(3)、油辊调节器(4)、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旋转的轨道(9)、油管(10)、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所述旋转的轨道(9)的摩擦面上设计多个均油辊,所述均油辊由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组成,所述轴套(6)位于辊套(5)下方来支撑辊套(5),所述固定轴(8)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均油辊安装在支架(3)上并通过油辊调节器(4)进行位置调节使之能与轨道摩擦面保持微贴合状态,支架(3)底部设计有集油槽(2)和放油口(1),所述均油辊固定轴(8)端设有一个进油口并用油管(10)与远程加油装置保持相通,所述远程加油装置由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组成,所述均油辊装置布置在挡托轮安装区域外,轴套(6)上开有一组出油口并与固定轴(8)表面出油口及轴端部的进油口保持联通,油管(10)将固定轴(8)、分油器(12)和油桶(14)进行连接形成封闭的管路,油压表(11)、油位计(13)和程控器(16)为管路中辅助的控制元件,当油泵(15)启动时,润滑油从油桶(14)的出油口排出,再经过分油器(12)、油管(10)后沿固定轴(8)中心孔充满由固定轴(8)和辊套(5)所组成的环形空间,润滑油在辊套(5)的表面吸附、分散成油膜,最后在与旋转的轨道(9)运转的过程中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到旋转的轨道(9)的环形工作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面润滑的均油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油口(1)、集油槽(2)、支架(3)、油辊调节器(4)、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旋转的轨道(9)、油管(10)、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所述旋转的轨道(9)的摩擦面上设计多个均油辊,所述均油辊由辊套(5)、轴套(6)、轴承(7)、固定轴(8)组成,所述轴套(6)位于辊套(5)下方来支撑辊套(5),所述固定轴(8)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均油辊安装在支架(3)上并通过油辊调节器(4)进行位置调节使之能与轨道摩擦面保持微贴合状态,支架(3)底部设计有集油槽(2)和放油口(1),所述均油辊固定轴(8)端设有一个进油口并用油管(10)与远程加油装置保持相通,所述远程加油装置由油压表(11)、分油器(12)、油位计(13)、油桶(14)、油泵(15)、程控器(16)组成,所述均油辊装置布置在挡托轮安装区域外,轴套(6)上开有一组出油口并与固定轴(8)表面出油口及轴端部的进油口保持联通,油管(10)将固定轴(8)、分油器(12)和油桶(14)进行连接形成封闭的管路,油压表(11)、油位计(13)和程控器(16)为管路中辅助的控制元件,当油泵(15)启动时,润滑油从油桶(14)的出油口排出,再经过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民吴学荣倪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