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管串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固完井
,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管串。
技术介绍
随着深海油气田和非常规油气田的不断勘探开发以及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长水平井及大位移井越来越多。这类井的垂深较浅且水平段长,因此在水平段和造斜段中,尾管串会与井壁或上层套管壁之间具有较大的摩阻。这严重影响了尾管串的正常下入,甚至可能会造成压差卡套管,进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遇到这种摩阻较大、下入困难的情况时采用“砸”的方式送入,即,使尾管串“猛冲、猛刹”。但是这样会带来粘卡、工具提前动作以及尾管下放不到位等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顺利下入的尾管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尾管串,这种尾管串能够顺利地下入到水平井及大位移井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尾管串,包括减阻器和设置在所述减阻器下游的浮鞋,所述减阻器和所述浮鞋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在所述减阻器和所述浮鞋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容纳有减重流体。在将该尾管串下入到水平井中时,由于减阻器与浮鞋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管串,包括减阻器和设置在所述减阻器下游的浮鞋,所述减阻器和所述浮鞋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在所述减阻器和所述浮鞋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容纳有减重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管串,包括减阻器和设置在所述减阻器下游的浮鞋,所述减阻器和所述浮鞋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在所述减阻器和所述浮鞋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容纳有减重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管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器包括:
外管体,所述外管体与上下游的尾管串部分相连,
中管体,所述中管体套设在所述外管体内并与所述外管体紧密配合,以及
内管体,所述内管体套设在所述中管体内并与所述中管体紧密配合,所述内管体包括柱状的侧壁以及在所述侧壁的下游封闭所述侧壁的底壁,在所述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流通孔;
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流通孔与所述中管体的侧壁对齐,使得所述中管体的侧壁封闭所述流通孔,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内管体相对于所述中管体移动至所述流通孔不与所述中管体的侧壁对齐,所述流通孔连通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外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管串,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管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构造有定位凹槽,
在所述中管体的侧壁上构造有贯穿所述侧壁的限制槽,
所述内管体套设在所述中管体内并通过第一剪切销钉而与所述中管体相连,所述内管体包括位于所述流通孔上游的第一管体部分,所述第一管体部分的侧壁的外表面能与所述中管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贴合,在所述第一管体部分的所述内管体还包括第二管体部分,所述第二管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分的上游,在所述第二管体部分的侧壁的外表面上构造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分的侧壁的外表面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减阻器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外管体与所述内管体之间,并插入到所述限制槽内,
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定位凹槽、所述限制槽和所述第一管体部分对齐,所述挡块被所述第一管体部分的侧壁抵着插入到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限制槽内,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剪切销钉剪断,所述内管体相对于所述中管体向下游移动至所述第二管体部分上的凹陷部与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限制槽对齐,所述挡块移动到所述定位凹槽之外,并进入到所述凹陷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管串,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朝向上游的表面构造为朝向外侧倾斜,和/或所述挡块的朝向下游的表面构造为朝向外侧倾斜,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限制槽的形状构造为与所述挡块的形状相匹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林,郭朝辉,姚辉前,张新亮,徐明会,梁晓阳,秦德威,张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