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1891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20:51
一种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为: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党参、乳香、没药、山甲、皂刺、浙贝母、二花、蒲公英各1-3份;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质量份比选购优质干净的一级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党参、乳香、没药、山甲、皂刺、浙贝母、二花、蒲公英,分别拣去杂质和粉尘后,入布袋内扎口待用;将上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以渗透药物组织为度,继而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煎药机内,加入过药34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加入过药30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25分钟,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1620毫升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人类耳前瘘管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者平时除仅感到局部刺痒外,有时轻轻压挤小眼周围常有少许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瘘管开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可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一般无症状。按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口溢出,局部感痒不适。无症状或无感染者可不作处理。局部搔痒、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术切除。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解决耳前瘘管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具有配伍科学、对症下药,药力强大,充分体现了健脾益气扶正,补血通络,排脓祛邪的治疗原则。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1-3份; 白术1-3份; 茯苓1-3份; 当归1-3份; 白芍1-3份; 党参1-3份; 乳香1_3份; 没药1-3份; 山甲1-3份; 阜刺1_3份; 浙贝母1-3份; 二花1-3份; 蒲公英1_3份。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黄芪I份;白术I份;茯苓I份;当归I份;白芍I份;党参I份;乳香I份;没药I份;山甲I份;皂刺I份; 浙贝母I份;二花I份; 蒲公英I份。,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购优质干净的一级黄芪I份、白术I份、茯苓I份、当归I份、白芍I份、党参I份、乳香I份、没药I份、山甲I份、皂刺I份、浙贝母I份、二花I份、蒲公英I份,分别拣去杂质和粉尘后,入布袋内扎口待用; B、将上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以渗透药物组织为度,继而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煎药机内,加入过药34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加入过药30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25分钟,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1620毫升,袋装密封后入冰箱保鲜备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三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8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10-13剂,病获疫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耳前瘘管的药物为内服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功效: 黄苗,性味:甘、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瘘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茯苳,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药、渗湿利尿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党参,性味:性平、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 乳香,性味:性味:苦、辛、温,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瘀血心腹诸痛、痹痛筋挛、痈疽肿痛、跌打损伤、疮疡溃烂; 没药,性味:味辛、苦、性平,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山甲,性味:味咸、性微寒,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皂刺,性味:辛、温,具有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瘰疬、疮瘆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浙贝母,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二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 蒲公英,性味: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服用时,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三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8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10-13剂,病获痊愈。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具有配伍科学、对症下药,药力强大,充分体现了健脾益气扶正,补血通络,排脓祛邪的治疗原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者平时除仅感到局部刺痒外,有时轻轻压挤小眼周围常有少许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瘘管开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可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一般无症状。按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口溢出,局部感痒不适。无症状或无感染者可不作处理。局部搔痒、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术切除。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耳前瘘管的治疗而提出的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耳前瘘管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黄芪                  1‑3份;白术                  1‑3份;茯苓                  1‑3份;当归                  1‑3份;白芍                  1‑3份;党参                  1‑3份;乳香                  1‑3份;没药                  1‑3份;山甲                  1‑3份;皂刺                  1‑3份;浙贝母                1‑3份;二花                  1‑3份;蒲公英                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